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翰墨薪傳·林峰 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會青少年工作部委員

翰墨薪傳·林峰 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會青少年工作部委員

翰墨薪傳

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會青少年工作部委員

林 峰

林 峰浙江瑞安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碩士,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博士。現為中國書協行業建設委員會青少年工作部委員,中國書協「翰墨薪傳工程」首批專家組成員,行草十家展、慕鴻書社、會文書社成員等。曾獲2008《中國書法》當代中青年60家書法創作學術提名,2011《中國書法》當代書壇中青年60名家提名,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提名,第三、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入展,全國首屆「翁同龢書法獎」提名,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金獎,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大展銅獎等。有《溫州書法百家百集系列叢書——林峰作品集》《清風與歸——林峰書法作品集》刊行。

數字化背景下青少年漢字書寫的問題與對策

□林 峰

人類社會進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後,我們的日常生活正經歷著迅猛的、全方位的改變。電腦普及、無紙化辦公,大數據、雲計算、手機微信、APP等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特別是手機微信的普及,對於青少年一代,他們拿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而拿毛筆寫字更是一種奢侈,提筆忘字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漢字美術化、拼音化的當下,青少年對漢字美的感受已日漸退化和漠然,且呈日益嚴重的趨勢,顯然這與我們書法藝術的審美教育目標背道而馳。

近年來,對於青少年書法教育無論從社會層面還是政府層面都不可謂不重視。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發 《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提出加強中小學書法教育的要求,並有了具體的課時安排;2012年出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要求小學1至6年級每天語文課安排10分鐘練字;2013年1月25日,教育部又下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中小學書法教育提出了更為具體的教學要求[ ]。另外「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項目、書法教師公益培訓「蒲公英計劃」等書法專業部門或書法專業人士對師資培訓和各類教材編寫的介入,似乎都預示著青少年書法教育的春天已經到來。但我們只要深入到這繁榮景象的背後,則實際情況卻並不樂觀。

一、青少年漢字書寫生態的現狀

從學校教育層面看。學校教育是青少年學習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學校書法課的開設對青少年的漢字書寫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自新中國建立以來,學校書法課的開設一直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帶著毛筆、墨汁上大字課估計只是很多60、70後的記憶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硬筆書法的興起,以鋼筆為主的寫字課進入課堂,但很多學校只發放課本並無課時安排,即使有安排也往往被主課老師侵佔。直到2011年《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的頒發,才開始真正重視學校書法教育,但是師資、教材、課時等的落實尚不盡如人意。除了個別地方個別學生因愛好利用課外進行書法學習外,大部分學生對漢字書寫的水平一直處於下滑的狀態。另外,教學中教師「三筆字」的示範意義也日見消失,現在隨著課件的普及和教師本身書寫能力的不足,因一手漂亮的板書而吸引學生的老師已越來越少。

從社會層面看。能讓青少年在平時生活中接觸到傳統的漢字書法已少之又少。在電腦普及之前,很多廣告、包裝、標語、招牌或各種實用文書還有很多是用書法體書寫,很多青年學子正是在欣賞名家所題的招牌字中走上書法的學習之路。而數字化時代日常生活中視野所及的幾乎都是美術字,書法體則是越來越少。

而影響最為嚴重的是漢字輸入方式的改變。中國的漢字應用經歷了從「刻刮」到「書寫」再到「輸入」的變遷。自從20世紀90年代解決了漢字的電腦鍵盤輸入後,短短20多年漢字輸入又從鍵盤輸入發展到觸屏輸入,再到語音輸入。而在輸入法的選用上除一些不會拼音的老年人和習慣於手寫的部分人群會選擇手寫輸入外,一般青少年都會選擇更為快捷的拼音或語音輸入,而長期使用拼音、語音的輸入則使得青少年對漢字的書寫和美感的感受更顯淡漠和麻木。漢字的外形結構僅僅成為了人們識別意義內容的軀殼,相比冷冰冰的美術字,漢字原先自然、生動、和諧和富有生命律動的美感在青少年的審美意識中則喪失殆盡。

二、青少年漢字書寫的問題

數字化時代漢字書寫生態的改變顯然對青少年漢字書寫水平及對漢字的審美感受產生巨大的影響。首先表現在「提筆忘字」。《中國青年報》曾做過有關「提筆忘字」現象的報道,記者通過對2517位受訪者的問卷調查,顯示「提筆忘字」的現象竟達到98.8%,調查還顯示僅有38.9%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手寫漢字。這顯然是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書寫退化的結果。我們知道記憶漢字的最好方式就是經常進行書寫實踐,才能對漢字形成長久的記憶。而現在拼音和語音則完全可以替代書寫的輸入。長此以往,這樣對漢字的記憶則必定是模糊的、感性的、籠統的,「提筆忘字」的發生也是必然的。

其次表現在青少年漢字書寫能力的減退。「提筆忘字」的現象本身就是書寫能力下降的表現,而更嚴重的是青少年整體書寫水平的下降。筆者曾考察過浙江瑞安某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日常書寫(作業本和筆記本)狀況,發現從小學到高中,學生的規範書寫呈逐漸下降的趨勢,特別是高中生課堂筆記書寫中隨意增減筆畫、隨意連帶、隨意改變筆順等現象十分嚴重。這裡雖然與低年級學生課業負擔較輕及部分學生參加過書法培訓有關,但高年級學生書寫水平退化與電腦、手機的使用有關應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再有就是青少年對漢字美感受的日益退化。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規定了總體目標與內容,其中第二條指出: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顯而易見,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和提高審美能力是青少年書法教育的重要任務。漢字美不僅體現在形態美,還體現在結構美。漢字的造字源於自然萬物,其美感絕非拼音、字母所能體現。英文只是26個字母順序的不同組合,而漢字的橫豎撇捺則構成了千變萬化的漢字,所有的筆畫不是簡單的堆砌和排序,而是按照人體的生理習慣、美的原則進行有機和諧的組合。

更重要的是中國傳統漢字的構成點畫與美術字的構成筆畫有著本質的區別。美術字的構成筆畫是一堆只有長短、大小、方向和沒有表情、節奏、動勢的冷冰冰的線條,而中國傳統漢字所構成的點畫是有著快慢、節奏、姿態、意象和生命律動的徒手線。故漢字書寫對提高青少年的審美能力、藝術感知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不難想像在這數字化、網路化的今天,青年學生每天面對滿眼的美術字和拼音符號,那書法的審美教育將從何談起?從廣大網民對春晚五位老書家送「福」字和陳振濂先生在央視講壇現場寫「福」字所發表的評論看,可以說凸顯了當前社會對傳統書法美的感受和欣賞的嚴重缺失,這一問題和現象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反思。

三、青少年漢字書寫的對策

首先在政府層面上。近些年,無論從教育部接連發布的關於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系列文件,還是習 總 書記關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等,都顯示了國家對傳統書法藝術的高度重視。但具體落實到各級教育部門顯然已大打折扣,所以如何在師資、教材、課時上對中小學書法教學的開展提供保證是各級政府、教育部門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這也是一項惠及面最廣、最為有效的工作。

其次在社會層面上。第一,書協等專業機構的介入,對提升整個書法教育的水平和檔次將產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是中國書協組織的「翰墨薪傳」活動以及在書法行業建設委員會中特設立青少年工作部來專門指導青少年書法教育、交流及展賽等工作,將改變之前青少年書法教育中教材、師資、活動等魚龍混雜的局面,引領青少年書法教育步入專業、正規、科學的軌道。第二,利用各級書協等專業機構的專業優勢,盡量面向社會舉辦各種層次的公益講座或公益講堂,營造書法學習氛圍,提高書法鑒賞水平。還可以嘗試利用社區、學校、企業等場地開闢公益書法體驗館,招募書法志願者輪班進行指導,以期讓更多的人接受書法的體驗和熏陶。第三,要倡導公共場所的標語、廣告、包裝、招牌或各種實用文書中多用書法字體,以儘可能多地讓青少年感受傳統書法的美。

最後在學校和個人層面上。除了下大力氣落實書法進中小學課堂的要求外,學校教育還要重新重視教師「三筆字」水平的提高,課堂上盡量提倡板書教學。同時利用書法節、書法興趣小組等進行書法學習的氛圍營造。對於青少年學生除了在課內外引導他們重視書寫的規範和美觀外,學校還可以利用手機微信公眾號等平台為學生髮送一些有關書法學習和書法欣賞的材料,以供學生學習。在無法讓學生脫離依賴手機的現實情況下,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使用手寫的方式進行漢字輸入,以增加學生書寫漢字的機會。

互聯網、數字化的潮流不可阻擋,我們要正視當前青少年漢字書寫的現狀和問題,任何的禁止和逃避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只有聯合各方力量,以我們專業書法人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努力爭取、積極應對,相信青少年漢字書寫的現狀定會改變,書法教育定將在青少年審美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文有刪節)

書法作品

行書臨王羲之《孔侍中帖》小品

草書小品

朝野歡娛後,乾坤震蕩中。相隨萬里日,總作白頭翁。歲晚仍分袂,江邊更轉蓬。勿雲俱異域,飲啄幾回同。

草書橫幅

古塔斜陽紅欲暝,西崦人家,半在桑榆影。水印殘霞如灌錦,煙花佛國非凡境。十里畫船歸欲盡,漁唱菱歌,別是湖中景。待月有人樓上等,珠簾半卷闌重憑。

磬圓樹杪,舟亂柳津,斜陽又滿東角。可是暮情堪剪,平分付煙郭。西風影,吹易薄。認滿眼、脆紅先落。算惟有,塔起金輪,千載如昨。誰信涌金樓,此際憑闌,人共楚天約。準擬換樽陪月,繒空卷塵幕。飛鴻倦,低未泊。鬥倒指、數來還錯。笑聲里,立盡黃昏,剛道秋惡。

行草臨王羲之《龍保帖》《平安帖》小品

行草中堂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草書三條屏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教育 的精彩文章:

翰墨薪傳·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會青少年工作部委員 顏振卿
常州書法教育·百千萬工程·常州市優秀書法師生代表推介 楊銘妍 印心陽

TAG:書法報書畫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