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張智龍代表:做好中醫藥傳承發展 增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張智龍代表:做好中醫藥傳承發展 增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內容提要:2018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津雲新媒體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張智龍做客北京演播室,圍繞中醫藥傳承發展與網友進行了互動交流……

2018全國兩會——書寫新時代答卷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張智龍做客北京演播室

天津北方網訊:2018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津雲新媒體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張智龍做客北京演播室,圍繞中醫藥傳承發展與網友進行了互動交流。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張智龍

張智龍代表說:「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令人振奮,催人奮進,令世界矚目。全場響起了60次掌聲,報告內容豐富、求真務實、文風樸實、措施紮實,是一個大家公認的好報告。」

張智龍代表對報告中的兩點感觸頗深。他說:「政府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國經濟增長實現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再有一個就是政府大力治理環境污染,美麗中國建設步入快車道,國家的『顏值』越來越高,人民『笑意寫在臉上,幸福蕩漾在心間』,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在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李克強總理又再次強調支持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發展。對此,張智龍代表表示,加強內功實際上主要是人才的問題。人才是創新的第一動力,是事業發展的第一要素,這方面國家出了很多的政策。比如說規範化培訓,把研究生和規範化培訓並軌,高級別的西醫自願學習中醫,這都是對中西醫的一個互補。

張智龍說:「我覺得應該解決規範化培訓生的待遇和規範化培訓生認識中醫、重視中醫、自願融入中醫、發展中醫的問題。中醫有個特點,它的傳承叫做師承,講究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傳承。年輕的醫生,年輕的中醫是我們中醫發展的基石。」

除了中醫藥的傳承,「一帶一路」建設為中醫藥對外交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一帶一路」的這些國家推動中醫診所的成立,為中醫走出去提供了非常好的時機。

張智龍代表認為,目前,中醫走出去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散亂的現象,沒統一的規劃和部署,應該成立一個中醫藥對外交流的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為中醫藥的中國製造「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此外,還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規章制度、工作方案、工作原則等標準,為中醫藥在國外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完善出國人員培訓制度,除業務素質外,還要包括語言和對當地風俗習慣的理解,這樣便於開展工作,才能不斷提升中醫藥品牌的國際地位。

今年兩會,北方網、津雲客戶端開設了「我托代表委員捎建議」網友互動專欄,針對網友提出的基層醫院存在的缺葯少葯、醫療水平低的問題。張智龍代表進行了解答。他認為,應該轉變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模式,紮實推進做實醫聯體。基層醫院應該藉助三甲醫院的資源優勢、專家優勢,根據基層醫療機構的實際情況,統籌布置,優化配置醫療資源,發揮三甲醫院的主導作用,用績效激勵機制激發三甲醫院的人員下沉社區,把被動式變成自發自主地下沉社區,讓分級診療真正落地,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同時,加強醫療信息化建設,通過三甲醫院和社區醫院的互聯網的建設,實現醫療資源信息共享,醫療文書檔案互信,遠程會診互通,檢查結果互認,治療方案互通。在各大省市的省會中心、大城市,建立醫療大數據中心,讓基層的醫療人員把他的基層醫療數據定時上傳,由大城市的專家來會診分析,讓老百姓就地就能享受到優質服務,緩解百姓有病都到一線城市去看的困難,同時又解決了邊遠城鄉的缺醫少葯現象。帶動基層醫療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

在這屆兩會上,張智龍代表也帶來了與基層醫療相關的建議。張智龍代表說:「進入新時代,出現了老百姓對健康日益增長的需求和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我去過很多城市調研基層醫療,發現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百姓對基層醫院不信任。「這種信任並不是大醫院醫療設備的優勢,主要是對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和能力的不信任。百姓想就近就醫,就近購買藥物,但是基層醫院的醫保支付額度不足,所以出現一種缺葯短葯現象,老百姓出現了購葯難現象。」張智龍代表說,「基層醫院醫療的業務素質偏低,老百姓才對基層醫院不信任,大病小病都去大醫院。」

張智龍代表建議,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就要加大政策的支持,推行財政「定項」補助,進一步增加基層醫療機構的醫保支付額度,讓基層醫療機構有充足的資金自主權、使用權,落實政策補償。讓基層的醫療機構有充足的能力去根據百姓的需求去配置藥物,解決買葯難的問題。

張智龍代表還建議加強組織管理,健全績效考核機制。政府和醫保部門根據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來給予資金的投入,基層醫療機構根據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服務質量來績效考核,激勵基層業務員的求新、求知、求能,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我們還應該加大基層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一支過硬的基層醫療服務隊伍。」張智龍代表說,「我覺得應該建立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的免費規範化定期培訓制度,提高基層業務員的業務能力、寫作能力、管理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溝通能力、廉潔自律能力、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完善落實對口幫扶的長效機制,整體上建立一支技術過硬、服務過硬的基層醫療隊伍,讓老百姓放心就醫。」(「津雲」新聞記者趙穎妍 馬成 張宏彬 戴濤 趙大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