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山與風月,最美是三月

江山與風月,最美是三月

臘冬的寒氣還未消散,輕輕一嗅,春的氣息便縈繞於鼻尖,「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天,就在這鳥啼無意,而落花有情的詩韻中悄然來到了。

三月有千面,柔美若初見,三月的繁花奪目;三月的春意盎然;三月的細雨如酥;三月的心聲情思百轉。

人間三月天,詩意處處逢。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個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是吾心嚮往之地,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華,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它們像一群頑童,爭先恐後地讓人們來觀賞自己的艷麗丰姿。桃花,形約五瓣,色異,或淺或深,或緋紅或粉白,濃艷不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古人用桃花的嬌艷美麗表現出女子的羞澀可愛。三月桃夭,嫁衣如火,落英繽紛,一場迷醉,著眼之處皆是喜、是樂,婚後如何不甚在意,我只見嫁人這日,她美得灼灼。之子于歸,為你傾心醉一場。它熱烈張揚,卻又是寂寞之花,桃花總與愛情間有著道不出的關係。一首《桃夭》唱出了輾轉慢火兩相熬煎的情絲。「似水流年,桃花傾城艷,桃花箋上,詩兩三行……挑簾一望,他在桃花旁,花亂如雨,紛紛擾擾落在心上,攪起一池跌宕,惹盡人間風月情場,相思才淺嘗。」

「染就桃花,依稀是故人面,曾經生死纏綿,鑼鼓喧天,可是他結良緣。」與崔顥的那首「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都引發出人的無限遐想,都是緣起緣落罷了。

三月開的最為絢爛的花除了桃花還有櫻花,王僧達的「初櫻動時艷,擅藻灼輝芳。」展現櫻花之明艷。唐代的孟郊寫過一首《清東曲》「櫻桃花參差,香雨紅霏霏。含笑競攀枝,美人濕羅衣。」絢麗嬌艷的櫻桃花染香了霏霏春雨,女兒們笑折花枝,全然不顧被雨打濕了綾羅,一幅何等美麗誘人的畫面啊!

你聽,三月的鶯鳴,嬌啼婉轉。「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三月的風,吹面不寒。「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的最後一句「吹面不寒楊柳風」總能讓我想起小時候調皮的把一塊塑料布頂在頭上歡跑在雨中,衣服被微微打濕了卻不甚在意,抬頭只見楊柳盡瀉風中,帶著暖意的春風也向我襲來。它跟「人面桃花相映紅」,給我的感覺一樣,總是有朦朧的詩意,讓人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春》那種朦朧的美。

三月的楊柳,翠意撩人。「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風,牽繫人情。」柳葉纖細,柳煙疏淡,似有若無,自有一種迷濛意態。一番春雨初霽之後,柳色顯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

三月的雨,溫柔多情。古人對春雨更是情有獨鍾,「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猶記得童年時和小夥伴在細雨中摘桑葚,就著濕淋淋的雨水把摘下的桑葚仰著臉張大嘴往裡塞,寧願酸倒了牙,濕了身,也要享受這份瀟洒與浪漫。

三月的心聲,情思百轉。「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李白的這首《春思》勾起多少閨中少婦哀哀的愁怨,王維的一句「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也讓多少浪跡他鄉士子的心隨大雁飛遠。「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太多的傷感,把明媚的春光塗上了凄迷的色彩,太多的痴情人,站立於重重簾幕下的深院。

憶起《牡丹亭》里杜麗娘說的,一生愛好是天然,她在《遊園驚夢》里那段唱詞: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如此煙波畫船、石橋冷月的美景,讓人甘願為之付出青春年華,將光陰拋遠。而我也暢想著,一溪閑雲,一蓑煙雨,煙雲深處,有幾戶人家,河邊栽柳,門前種梅,砍柴度日,捕魚為生,就連浪費的光陰都是美好的。

三月,一個多情的女子,綠了柳絲,紅了桃枝。待春水潺潺柳風至,十里桃花開成了詩;待青陌桑桑,細雨斜織;我們一起輕撫陌上春色,綠意萌動。

你看,光影與人面交錯成一首動人的春詞,清風與桃花相戀的地方綻放出一個盛大的春天。

我已愛上這三月,風暖花香等你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青小蟲 的精彩文章:

TAG:青青小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