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人說,無錫這個人早生一百年,晚清歷史就要重寫……

有人說,無錫這個人早生一百年,晚清歷史就要重寫……

兩個月前,科學界最權威雜誌之一,

英國學術雜誌《Nature》(自然),

公布了2017年科技重磅榜單

—— 十大年度人物。

這本雜誌誕生於1869年,

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

能在上面青史留名的,

都是蜚聲國際,響噹噹的科技大牛。

而在這本雜誌近150年的歷史中,

居然有一位中國人屹立其間,

令人目瞪口呆的是,

他竟然還是一位生於清朝時期的無錫人

要知道,那可是130年前的晚清時代!一無先進的科學技術,二無可用的生產工具,三無專業的人士指點。可他卻成了中國近代科技第一人,也是第一位登上《Nature 》的中國人!甚至有人說,如果他早生100年,清朝可能會多撐一陣子,中國歷史也會大不相同。

今天

我們就講講他的故事。

他,就是徐壽

1818年,他生在江蘇無錫,這是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他自幼聰敏,本該快樂長大,卻接連遭受沉痛打擊。他才5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長大,將他送往鎮上讀書,就此走上「幼嫻貼括,習舉業」之路。眼見生活逐漸安穩,然而苦難還遠遠沒有結束。

在他17歲那年,

上天又奪走了他的母親。

自此他孤苦無依、家境清貧,

但這樣的生活,也造就了他,

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品質。

痛失雙親,他仍在求知之路上前行。

當時,科舉是窮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道路,他信心滿滿地參加了,卻未想到,十拿九穩的事情,最後結果卻是名落孫山。沒了家庭,沒得功名,但所有的打擊,都沒能讓他一蹶不振,竟讓他尋找到另一條「通天之路」!

這之後,他便毅然放棄了,

「應試教育」和科舉當官的打算,

開始通往「經世致用」之路——科學。

而這一次一時的放棄,

換來他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他的志向一瞬間清楚無比:

以經世致用之學,

尋富國強民之路!

可在當時,我國尚無進行科學教育的學校,也無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他就憑了一腔熱血,憑了對科學和知識的執著追求,以超凡的毅力主動自學。

讀書成為他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動,他學習近代科學知識,涉及面很廣,凡科學、律呂(指音樂)、數學、物理、礦產、汽機、醫學、光學、電學的書籍,他都看。

為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他還根據書裡面的原理,

自製指南針、

炮用象限儀、自鳴鐘等,

他還研究製造出好幾種古代樂器。

GIF

自鳴鐘,小鳥報時

為了攻讀光學,他跑去買一些實驗器具和藥品,根據書中記載,邊實驗邊讀書,加深了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提高了化學實驗的技巧。徐壽甚至獨自設計了一些實驗,表現出他的創造能力。

別人都忙著種地讀書,他卻整天琢磨奇奇怪怪的東西,封建社會,人們看他的眼光都變了:這人有病啊?得治!然而他卻一笑置之,頗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豪氣。堅持不懈地自學,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沒多久,他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掌握近代科學知識的學者。

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

閉關鎖國幾百年的大清,

終於有人睜開眼睛看世界,

洋務派喊出了口號:

「我們需要師夷長技以制夷!」

大清要購買洋槍洋炮、兵船戰艦,要興建工廠、開發礦山、修築鐵路、辦學堂。可當一切提上日程,大家卻抓瞎了,都是封建官僚,西洋技術沒人懂啊,除了聘請一些洋教習外,其他懂西學的人才去哪找?

這時,有人第一時間想到他,馬上高喊:「放著,讓徐壽來干!」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這些重臣一聽,對啊,徐壽這小子博學多才肯定行!

於是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開設了以研製兵器為主要內容的軍械所,次年三月,徵聘通知就到了他手中。彷彿蛟龍入海,大鵬騰空,他一身本事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大家一致決定先造蒸汽機,

說起來容易,

一無圖紙、二無材料,

簡直是異想天開。

沒想到的是,

他就那麼站了出來,大包大攬,

只憑著《博物新編》上的圖和簡介,

然後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整天,

回來就開造了。

沒有零件,就自己一銼子一銼子做。

僅僅三個月,

作為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象徵的蒸汽機,

居然被一個連秀才都沒考上的人造好了!

1864年,軍械所從安慶搬到南京,在徐壽、華蘅芳二人的組織下,歷時三年,攻克種種難關,皇天不負苦心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蒸汽動力船——「黃鵠」號誕生了!

長55巿尺,排水量45噸,

時速12.8公里,

對於科技落後數百年的大清,

這是歷史性的一幕,

曾國藩激動地說:

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

1866年底,李鴻章、曾國藩等決定,

在上海興建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從事軍工業生產。

他再次被委以重任,

派到上海襄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他到任不久,

馬上就提出了四項建議:

一為譯書,

二為採煤煉鐵,

三為自造槍炮,

四為操練輪船水師。

把譯書放在首位,是因為當初為了造船需要,他親自翻譯了,關於蒸汽機的專著《汽機發初》,這是他翻譯的第一本科技書籍,他受益匪淺,更深知譯書之重要性。

「惠吉號」兵輪示意圖

說干就干,

1868年,

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成立。

他受命擔任總管,

他請來英國傳教士傅蘭雅、

偉烈亞力,又叫上,

華蘅芳和兒子徐建寅等懂西學的人,

一起翻譯科技著作。

他們共同努力,

克服了層層的語言障礙,

翻譯了數百種科技書籍。

他要把西方的科學技術的術語,

用中文表達出來,

而當時幾乎全部的化學術語,

和大部分化學元素的名稱,

在漢字里沒有現成的名稱,

這可能是他在譯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

別人都打退堂鼓,這一項工作難,太難了。而他依舊義無反顧。從羅馬音到漢字,他花費了大量心血去翻譯,甚至造出了很多新字,對金、銀、銅、鐵、錫、硫、碳,及氧氣、氫氣、氯氣、氮氣等,大家已較熟悉的元素,他沿用前制,根據它們的主要性質來命名。對於其它元素,他則巧妙地應用了取西文第一音節,而造新字的原則來命名,例如鈉、鉀、鈣、鎳等。徐壽採用的這種命名方法,後來被中國化學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他的功績又何止於此?為了傳授科學技術知識,他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創建一個屬於中國人的科技學院!

1875年,他在上海創建了格致書院。這是中國,第一所教授科學技術知識的場所。開設礦物、電務、測繪、工程、汽機、製造等課目。同時定期地舉辦科學講座,講課時配有實驗表演,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為中國興辦近代科學教育,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格致書院

不僅要創建科技學院,

他也主持創辦科學刊物。

在格致書院開辦的同年,

他就創辦發行了,

中國第一種科學技術期刊

《格致彙編》

介紹了不少西方科學技術知識,

對近代科學技術的傳括起了重要作用。

他在期刊上發表了不少文章。1881年,他的一篇文章《考證律呂說》糾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引起了國際巨大的反響,這篇文章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他無愧於中國科技第一人的稱號,因為這是《Nature》創辦以來,第一次出現中國人的名字!

(徐壽刊登在《Nature》的論文)

他的功績世人矚目,

他的人格品性更感動中華。

曾在格致學院資金出現問題時,

為了讓學校維持下去,

他慷慨解囊,

自掏腰包1000銀元,

要知道,

這錢與他而言是筆巨款,

這可以購買100畝良田啊。

後來,他又發動各界共籌款7700銀元,讓這所學校得以繼續發展。如今,這所學校已更名上海格致中學,成為上海市的重點中學。2010年,從這所學校出來的學生,有51%進入清華北大等中國頭等大學。

1870年之後,他仍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於譯書、科學教育及科學宣傳普及事業上。他一直熱愛科學,相信科學,在當時封建迷信盛行的社會裡,他卻成為一個無神論者,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1884年,這位忙碌了一生的老人,病逝在自己親自創辦的書院,享年67歲,他的生命,是在工作中結束的。

(徐壽兒子徐建寅)

而這位老人,他離開之前,還為我們留下了他最珍貴的東西,為了完成他未完成的使命,為了讓中華科技之路走的更遠,他留下了一手培養的兒子徐建寅,替他在這條為國為民的道路上前行。

後來,他的兒子成功研製出了硫酸,結束了中國近代硫酸靠進口的歷史。最後,他的兒子也因一次工廠意外事故去世。

父子兩代,

俱為科學而生,

亦為科學而死!

他這一生,不圖科舉功名,不求顯官厚祿,不做為己謀私的事情,只做利國利民的舉動。是他,肩扛起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是他,雙手撐起中國近代軍工業的半邊天空!更是他的發明,讓中國度過了艱難的抗日戰爭!

我們生存的地球正被什麼影響?答案是科技;我們的生活正被誰改變?答案是科學家。21世紀,科技是強國之路,是興國之本。

嬴弱不堪的晚清,尚能有如此可歌可泣的人物,而今盛世中華人才輩出,必將迎來更高遠的飛躍!歲月安穩,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不能忘記,有多少像他這樣的人物,曾經或者現在,為祖國這條巨龍的騰飛,都在拼盡一生的心血!

這樣嘔心瀝血、凜然大義的無錫老鄉,

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致敬!緬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錫eTV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看到無錫這位小伙年底的相親遭遇 你還會催婚嗎?

TAG:無錫eTV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