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儋州中和古鎮加丹紙,承載著中和人濃濃的文化積澱和化不開的鄉愁

儋州中和古鎮加丹紙,承載著中和人濃濃的文化積澱和化不開的鄉愁

濛濛春雨中,用一般的紅紙書寫的春聯開始有點褪色,但儋州市中和鎮大街小巷的春聯卻還紅艷艷尤為醒目,這是因為當地人寫春聯使用了加丹紙。

什麼是加丹紙?

「加丹紙」的「丹」,名叫紅丹,是從一種礦物質中提取的顏料,經過多道工序後,刷在白紙上一片金紅,成為加丹紙。用加丹紙書寫的對聯不易褪色,更加鮮艷而富有立體感。

儋州中和鎮民間藝術家符國干在加丹紙上寫對聯

高手在民間。別小看一張張加丹紙,它凝結著一代代中和人不斷改進位作工藝的心血,蘊涵著一代代中和人的文化積澱,寄託著一代代中和人稠得化不開的濃濃鄉愁。

加丹紙寫春聯 千年古鎮代代傳

加丹紙的產地儋州市中和鎮,一座千年古鎮。

據《儋縣誌》載:至隋末,冼夫人將州治遷至高坡(今中和鎮)。從此,中和開啟了長達上千年的「州城」歷史。

公元1097年,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儋州中和,創辦的載酒堂(今儋州市東坡書院)招徒教學,培養了海南首個進士符確。由於東坡先生倡導和推動,中和鎮乃至儋州市,更加「書聲朗朗」。

往事越千年。千年古鎮作為「州城」,且有文化巨人蘇東坡謫居三年,書寫用的紙墨必然需求量大。墨,有蘇東坡用松脂、牛皮膠等物混合製成的墨。紙,究竟有哪些不得而知,本土的加丹紙究竟是否與東坡先生有關?儘管目前尚未找到確切的文字記載,但加丹紙在這樣的文化沃土裡被製作出來,可謂應運而生。

年年用加丹紙寫春聯的風俗習慣,已成為中和人的一種「集體意識」,是其祖先遺傳下來的心理積澱在現代人潛意識深處的反映。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儋州東坡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韓國強是儋州中和人。年逾七旬的他回憶說,從童年記事起,每年除夕都看到父親在大門上貼上用加丹紙書寫的春聯。平時的喜慶活動,人們也樂於用加丹紙寫對聯,這早已演變為中和鎮每個家庭代代傳承的風俗習慣。

中和鎮居民李郁成正在製作加丹紙

手工配方,製法獨特

神奇的加丹紙,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中和鎮中和社區居民李郁成,今年56歲,其祖輩、父輩都會製作加丹紙。多年來,這個家庭堅持純手工製作加丹紙。潛移默化,李郁成也慢慢學會了加丹紙的製作技藝。

李郁成介紹,加丹紙的製作流程為「四步走」:把紅丹打磨成粉,剔出雜質;將紅丹粉放在大鍋里煮,並加入其他原料進行配方;將煮稠的紅丹漿塗抹在較厚的白紙上;讓塗抹了紅丹漿的紙自然風乾。

「要想製作出上等的加丹紙,是很不容易的。」今年76歲的中和鎮民間藝術家符國干感慨地說。他認為,加丹紙的製作要領為:一是選用拉力較強的白紙,且厚薄適中,太厚的紙不但成本高且張貼後容易脫落,太薄的紙則容易破損;二是合理地調配塗料,把牛皮膠和清水按一定比例熬成膠水,加入紅丹粉配製成塗料;三是把選好的紙平鋪在案板上,用寬排筆把塗料均勻地刷在白紙上。

用於製作加丹紙的紅丹

歲月浸蝕,不易褪色

「加丹紙的『丹』,來源於造船的一項工藝。」談起加丹紙的歷史,李郁成說,古時候儋州不少漁民造船時,在船身上塗抹紅丹漿,木船可防腐朽,鐵船可防生鏽。也許是前人受此啟示,偶爾將紅丹漿塗抹在紙上寫春聯,也起到了抵禦風雨剝蝕的作用。於是,加丹紙就誕生了。

中和人寫對聯,加丹紙是「標配」。

在儋州市那大鎮東門街,符國干開了一個門店,除了從事雕刻,還代寫對聯。他說,從中和鎮出來,到那大鎮經營這個門店已有25年,絕大部分對聯都是寫在加丹紙上。

「用加丹紙寫的對聯,雖經歲月浸蝕也不易褪色,顯得光彩奪目。」符國干分析道,加丹不但功能上具有防腐蝕性,而且在顏色上呈金紅,寫上漆黑的字跡更加凸現出來,很有立體感,因而給對聯增添了不少魅力。

記者採訪他時,符國干正在為客戶書寫一副婚聯:「九畹蘭香花並蒂,千秋桐綠鳳雙飛。」用加丹紙寫的這副對聯,醒目、充滿喜氣。

中和鎮農民鄭石養寫在加丹紙上的春聯

文化表徵,鄉愁記憶

62歲的薛明才是儋州一名退休教師,平時擺了一個對聯地攤,大多用加丹紙書寫。他說,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在於傳承文化和自娛自樂。

如今,不僅僅是教師,中和鎮一些農民也寫得一手好對聯。

鄭石養是中和鎮五里村的一個農民。年過半百的他,早就習慣於將對聯寫在加丹紙上。在中和鎮集鎮上,他的妻子、兒子擺了一個地攤,出售對聯。其中一副寫道:「送子讀書學業有成憑教育,名師指點德才兼備好前程。」儘管這副對聯對仗不是特別工整,但對聯以意取勝,其彰顯出的正能量足以讓人振奮。老鄭自己就把兒子鄭君傳培養成了大學生,這讓他很自豪。

現在江西省讀大三的鄭君傳,儘管是學理工科,但說起對聯也頭頭是道。他說,在千里之外求學,每每想起父親用加丹紙寫對聯的情景,既有暖暖的家的味道,又有濃濃的文化氣息,更有孜孜以求的學習動力。

千里之外,情系加丹。這是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記憶。

用加丹紙寫對聯,成為中和乃至儋州人民的一大傳統。如今,儋州已榮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詩詞之鄉」「中國楹聯之鄉」和「中國書法之鄉」等稱號。每一項稱號背後,都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和文化表徵。

中和鎮東坡村村民鄭可天說,春節前他一下子就請人寫了4副春聯。韓國強更是「三句話不離東坡」,他家有一副寫在加丹紙上的對聯:「勵志齊家從世祖,潛心伏案讀東坡。」

那麼,曾吟詠「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東坡先生,是否也用加丹紙寫過詩詞和對聯呢?

目前尚未發現資料有此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東坡文化的廣泛影響,對加丹紙的生產加工、推廣應用是具有積極推動力的。

1、素材來源:儋州在線

2、我們儘力找到最終來源和作者,對未找到的敬請見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儋耳團青匯 的精彩文章:

TAG:儋耳團青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