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離開了領導你什麼都不是,讀商鞅申不害奮鬥史有感

離開了領導你什麼都不是,讀商鞅申不害奮鬥史有感

上文書說到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後,被繼位的秦惠王以謀反罪處死,家族也被連根拔起,煙消雲散。

後世學者常常感嘆,如果商鞅處事圓滑一點,不那麼強調「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犯事的貴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許最後不會如此悲慘!

可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商鞅還是歷史上那個重法的商鞅嗎?他要是那樣還會被秦孝公看中嗎?沒有了秦孝公的欣賞,他什麼都不是。

扯遠了,大鵬今天想說的是法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申不害,相比而言,他就比商鞅會來事多了,因為他學的是法家的術,強調揣摩人心。

申不害出身還不如商鞅,起步於鄭國的小吏,也就是現在的科員,所以深知領導提攜的重要性,非常善於揣摩領導的心思。

鄭國被韓國吞併後,申不害出國留學了幾年,然後就搖身一變成了法家代表人物,當上了韓國政府的高級參謀。

公元前354年(韓昭侯四年),魏國出兵伐韓,滿朝文武束手無策。危急關頭,申不害審時度勢,建議韓昭侯執圭去見魏惠王。

申不害說:現在魏惠王十分自大,特別好面子,您執圭去拜見他,他一定會很高興,然後下令撤兵。

韓昭侯採納申不害建議,親自執圭去朝見魏惠王,魏惠王果然十分高興,立即下令撤兵,並與韓國約為友邦。

韓昭侯從此對申不害刮目相看,一有什麼大事解決不了就找申不害商量,所以他逐步成為韓昭侯的重要謀臣。

公元前353年,魏又起兵伐趙,趙成侯派人向韓國求援。韓昭侯一時拿不定主意,就找來申不害,問他該如何應對。

申不害也很為難,萬一自己的意見不合國君的心意,很可能失寵啊!於是就回答說:這是國家大事,讓我考慮考慮再答覆您吧!

下殿之後,申不害趕緊去遊說大臣趙卓和韓晁,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陳述是否出兵救趙的意見,自己則暗中觀察,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

待時機成熟,申不害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韓昭侯一聽,果然十分高興,這跟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樣,於是與齊國一起發兵救趙。

類似的事件還有不少,韓昭侯對申不害處理外交事務的卓越表現很滿意,於是力排眾議,破格提拔申不害為相,以求變法圖強。

申不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懲治貴族、取締封地,使君主積權力於一身,這讓韓昭侯樂得合不攏嘴。

申不害做的第二件事是加強對官員的政績考核,清除朝廷之中的貪官污吏,這讓韓國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一時間,韓國上下一心,國力大增,連司馬遷老先生都大加讚賞,「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不過,是人都有私心,申不害也不例外。申不害仗著自己受寵,曾私下請求韓昭侯給自己堂兄封一個官職,韓昭侯沒同意,申不害很不高興。

韓昭侯說:「這可是你教我的啊!君王要按功勞大小封官,如今你為沒有功勞的兄長討封,我是答應你的請求而拋棄你的學說呢?還是推行你的主張而拒絕你的請求呢?」

申不害慌忙請罪,對韓昭侯說:「君王真是賢明君主,請您懲罰我吧!」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算得上是一個千里馬,一個伯樂了吧?可惜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因為申不害過於強調領導人的作用,主張以術御道,整頓吏治,致力於打造一個君主集權、清官廉政的國家,韓昭侯死後,繼任者能力有限,韓國迅速衰敗。

那為什麼秦孝公和商鞅死後,秦國仍然成長為超強大國呢?這是因為商鞅的主張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舉國上下唯法是從,依法治國,所以人走政不息。

簡而言之,就是申不害強調人治,過分依賴君王,所以人走政息;而商鞅呢,強調法治,堅持建章立制,所以能一直執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老照片,普通人的精彩瞬間,看得心痛
離開了領導你什麼都不是,申不害從科員到總理的深刻感悟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