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上海人造出了遍布全國的網紅建築,也是最懂吃喝的建築師

這個上海人造出了遍布全國的網紅建築,也是最懂吃喝的建築師

有「最美書店」之稱的鐘書閣

中國最有慾望的兩個房子

這些網紅建築的背後,都出自同一個人

他被認為是最會吃喝玩樂的建築師

說到建築師,你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出熬夜趕圖的苦行僧生活。

上海建築圈子裡有一位被大家所熟知的大師,並沒有深埋案頭,身上反而更具有藝術家的浪漫氣質。

他叫俞挺,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被外界稱為「上海地主」,Wutopia Lab創始人。

去年, 他推出了10個作品,隔三差五就獲得海內外獎項。你在朋友圈裡多少也會看到過他的彩虹牆。

俞挺在「一個人的美術館」門前。圖/肖南

討論建築時,他會樂於分享中國傳統對偶在建築上的應用,理論一套套,能體會到他在專業上的深刻見解。

撇開專業,他在吃喝上同樣也出色。俞挺愛美食,去歐洲時會每天挑一家米其林餐廳,寫的豆瓣文成了很多人吃喝的風向標。

從一片清水混凝土砌塊中,他找到了最接近生活的距離。

你在朋友圈肯定見過他的設計

俞挺設計的建築一經推出,就成為網路社交上的打卡勝地,被戲稱為「網紅建築」。

無論是蘇州鍾書閣的那道超上鏡的金屬彩虹,還是八分院那個走進去讓人一秒忘憂的院子,都讓人一眼難忘。

有多網紅?看看數據就知道了。去年Wutopia Lab發布了10個作品,海外媒體發200餘次,Instagram上的累計點贊量超過20萬。 國內累計閱讀量3378 W+,視頻點擊率1980W+。

蘇州鍾書閣

從奇幻的鏡面世界,再到彩虹下的激流山谷,這些場景看上去跟書店無關。

但偏偏就是這麼一間不務正業的書店,一到周末,連拐角的台階上都要坐滿人。

剛進門時會看到一個漂浮的水晶世界,作為新書展示區。

漂浮的水晶世界

下一個區域就變成了極其幽深的神秘山洞,紫色的微光營造出螢火蟲般的視覺效果。

昏暗的螢火蟲洞

突然又籠罩在一片彩虹下,像山洞裡的鐘乳石,也像懸崖上的瀑布,很新奇。

主閱覽區從綠色開始

當彩虹徹底變成粉色時,就到了最童心的兒童閱讀區。這是一個由七彩小房子構成的星空城堡。

兒童閱讀區被包裹在半透明的盒子里

頭頂星空的書屋小鎮

深圳城中村的「慾望之屋」

慾望之屋位於深圳大梅沙的城中村。

其獨特的地方在於,建築由性別出發,採用青藍象徵男性、粉紅代表女性,由廚房為概念,觀察現今公共廚房多以男性為優先、家中廚房則是女性掌廚,進而延伸的慾望樣貌。

室內規劃成三房一衛,同時置入酒瓶演繹「酒池肉林」的貪慾。粉紅屋結合頂樓的雕花牆訴說女性的細膩。

小小的房子的確有著很大的巧思。

八分園

外景

原本是售樓中心的八分園,被改造成一個專門展出工藝美術作品的美術館。

內有咖啡和圖書室,辦公,民宿,此外還有餐廳,書房和棋牌室,是一個微型文化綜合體。

因為內院園子佔地一畝不到,約四百多平米,恰好八分地而得名八分園。八分也是俞挺的態度,世人做事做人八分不可太滿。

一樓:搪瓷博物館

古北一號

這是一個豪華會所里的閱讀空間。俞挺認為,即使在最豪華的小區,閱讀仍然是不可或缺、溫暖人心的場所。

他也希望,通過這個地方能緩解冷漠的鄰里關係。

從這些設計上看,俞挺喜歡極端的顏色,奔放或極素,具體得看當時的心情。

比如「慾望之屋」,當時俞挺恰好在美國看到了畢加索的《小丑》,畫中粉色和白色交錯,就有了這種大膽的配色。

除了用色大膽,每個建築都帶有俞挺強烈的「個人意志」,設計都頗為顛覆。拿鍾書閣做例子,它並不像書店的樣子,更像是鼓催人帶書回家的知識樂園。

「如果你有野心的話就應該另闢蹊徑。書店應該要為那些不愛讀書的人敞開門,讓他們進來。」 俞挺是這麼解釋自己的創新。

「一個生煎包都能給我靈感」

我見到俞挺時,他剛睡完午覺,打開門時就是一個準備好的狀態。頭頂氈帽,全身以西式休閑為主。

被誇獎後,他笑笑說,「上海人愛乾淨,講究分寸感。」

這個習慣他歸之為上海特色。以前在清華讀書時,同學都知道他有三條毛巾,分別擦洗不同地方,特別講究。

對於俞挺而言,建築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始終是更重要的。

他在業界有很多標籤,上海地主、美食家、作家、畫家......在建築圈子裡,大家都知道他有三大愛好,美女、美食和美文。

「這些標籤沒有任何問題,甚至都無法表明我的豐富性。」俞挺不謙虛地說。

以上說的這些愛好看似「不務正業」,但都會對他的建築思維有所啟發。

俞挺仔細觀察過廚師的刀具。中國廚師基本就一把刀,用來切絲、開骨。日本人和德國人,剔骨、剁肉、切絲都有專門的刀。

俞挺覺得這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建築特徵。中國人在建造房屋,結構相似,易於變換,一個空間既可做茶室,又可做劇院,還能變成住宅。

西方人的一刀一用,功能很明確,「你走在路上,醫院、住宅很明確。」

俞挺攝影作品:二更眼

再談到建築審美,一碗清湯都帶給他啟發。

「很多中國菜,準備功夫很複雜,洗、泡、治、燉,最後就是一碗清湯。我追求的審美,也是看上去簡單,但裡面要有足夠的豐富性。」

就連吃一個生煎饅頭,他也能發散去深入挖掘上海城市的變遷。

從生煎饅頭的做法、時間、人工訓練,俞挺可以意識到,為什麼老的生煎饅頭方法競爭不過新的生煎饅頭。

這也就意味著城市的人口和口味發生了改變,再對比下人口增長曲線,他就能明白個中道理。


俞挺對美食的追求,也延續到了他的團隊Wutopia Lab。員工們都打趣說要被錄用,光懂建築可不行,還要會懂吃。

「周邊400米以內,幫我找一個好吃的餐廳。」

這不,他的助手就剛幫即將要去深圳大梅沙出差的俞挺找了地道的大排檔。

Wutopia Lab每個月都會有一次下午茶時間,大家輪流點單。說起來頗為有趣,有個同事點了漢堡包,還會被俞挺批評品位不好。

GIF

俞挺的辦公室坐落在上海長樂路的老住宅區,從路邊拐進弄堂,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與復古的辦公環境不同,他的團隊很年輕,加上他也才平均年齡27。

也正因為年輕,這個團隊有最大的兩個特徵——愛玩,酷。在他的團隊里,曾經有過五花八門的職業,咖啡師、景觀師。

俞挺在生活上的浪漫也用到了對員工的要求上。除了看履歷表,懂生活是必須的。

工作了一年的妖妖說,「他並不太在意孩子們的背景和天賦,只要他高興覺得你行,就有信心能夠把你帶起來。」

回憶起在Wutopia Lab面試,妖妖說,俞挺覺得那天陽光很好,小姑娘朋友圈還算有趣,寫了幾篇有點閱讀量的公眾號,又是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廚娘,就招進來了。

儘管面試隨性,俞挺對大家的要求還是很高。有人笑笑說,剛來時是少年,不小心就熬成了邋遢大叔。

我去洗手間時,看到裡面的洗面奶和剃鬚刀,也懂了。

即使工作屬性逃不過熬夜,但他對生活品質和腔調依舊有自己的堅持。

就像他在自己著的書《地主雜談》里談到建築觀時說道,「沒有人和生活,建築就根本不存在。」

文 / Cassie

鍾書閣部分來源於「大城小店」,部分資料來自於妖妖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 THE END-

#孩子的新學期福利#

免費領取一堂專業名師1對1輔導

找出學習問題

小學,初中,高中任選

平均提分27.3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英首相來中國被叫梅姨很開心,連發十幾條微博成社交達人
2018最時髦的酒店榜單出爐,它是你今年避世出行的首選指南!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