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從三四百萬年前人類出現開始,狩獵就作為一種古老的生活方式存在至今。它和漁獵文化、農耕文化一樣,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代表著自然對人的反哺、人對天地的敬畏,以及人和萬物的共生不息。然而時代走到如今,狩獵文化終究在遠去,只有當你走進大興安嶺深處的鄂溫克族,在這不足100人的馴鹿部落里,才能隱約看到一個古老文化遺留的側影

冬天的大興安嶺,萬物沉默如謎,零下40多度的氣溫里,一切聲音彷彿都已被凍結成冰。 當晨曦推開夜幕,突然從樹林里傳出一陣清脆的鈴鐺聲,一種酷似麋鹿的動物從林間緩慢走來。

它們通體灰白,身形壯如小牛,頭上長角如生長的樹枝,長角下的眼睛溫和天真。它們緩步走在林間,脖子上的鈴鐺在行走間叮噹作響,在寂靜的山林里彷彿一曲天籟。

這種動物,叫馴(xùn)鹿,俗語里說的「四不像」就是它。這裡是大興安嶺中的「布冬霞部落」,鄂溫克族的6個獵民點之一,部落的人們和馴鹿一起,生活在這片靠近內蒙古的大興安嶺深處,維持著古老的游牧生活。 外界稱他們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最後的馴鹿人」。 以馴鹿代步、靠遊獵為生的古樸生活

當整夜覓食的馴鹿返回鄂溫克獵民的營地,鄂溫克人新一天的生活又開始了。 簡陋的木屋和「撮(cuō)羅子」內炊煙冉冉升起,列巴和茶的清香很快瀰漫開來,穿著傳統服飾的人們忙進忙出,給小鹿喂牛奶、喂水,到河中打水用於食用,到森林中尋找燒火的木柴……

馴鹿們則慵懶地呆在營地周圍,吃著苔蘚、靈芝和蘑菇之外它們最愛的鹽。這原始而古樸的畫面,讓人懷疑這是否是真實的世界。

鄂溫克人的族群自此分成了兩極:走出大山的人們開始接受現代生活的洗禮,用手機、看電視、過聖誕節,在新鄉中飼養馴鹿給遊人觀賞。 極少數人,即使沒有了獵槍和狩獵的傳統,也依然固守著山林和古老的生活方式,他們在獵民點陪伴著馴鹿,延續著游牧生活。

森林是鄂溫克族生活的底子,馴鹿是他們的精神圖騰,沒有了馴鹿和森林的鄂溫克人,無處可依。被都市馴養的現代人,大概無法理解他們對森林和大山的感情。

會不會有一天,鄂溫克人的傳統和生存方式將不復存在,在時光的滾滾洪流中,只留下馴鹿的剪影和遠去的狩獵文化讓人憑弔和遙想?沒有誰能回答,唯有在這一切還存在的時候,多看幾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諾亞傳說 的精彩文章:

曾經農民當著寶,如今送人都不要,你有多少年沒穿過了
網友停車場偶遇佟麗婭,素顏照曝光,和精修照相差無幾!

TAG:諾亞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