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考鄭和的寶船,看明朝強大的造船實力

細考鄭和的寶船,看明朝強大的造船實力

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最負盛名的非「寶船」莫屬。按《瀛涯勝覽》記載:「永樂十一年癸巳,太宗文皇帝勑命正使太監鄭和統領寶船往西洋諸番開讀賞賜。」鄭和下西洋船隊正是使用的「寶船」。其名為「寶船」,實際上同明代派往琉球的冊封舟屬於一個船型。歷次出使琉球的中官柴山,曾在琉球立有千佛靈閣碑,碑文記載了其出使琉球的概況,其中記有「宣德八年歲在癸丑,天朝甚嘉忠孝,特敕福建方伯大臣重造寶船」。柴山亦稱冊封舟為「寶船」,而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亦在宣德八年(1433年)返回,可知柴山與鄭和是同時代的人,對船隻類型的稱謂應該是相同的。 「寶船」這個稱謂一直延續到了數百年後的清代。18世紀初,清朝的使臣徐葆光出使琉球,所遇的琉球人亦稱徐葆光所乘的封舟為「寶船」。

關於封舟的形制,最早可查的就是嘉靖十三年(1533年)正使給事中陳侃所乘之船,陳侃的《使琉球錄》中對該船有詳細的記載,這艘寶船(封舟)船長15丈(約46米),闊2丈6尺(約8米),艙深1丈3尺(約4米),分23艙,艙口低矮,在前後艙外還設有遮波板以防海上的風浪。前後豎以五桅,尾後設尾樓兩層,上層供皇帝的詔敕,下層供「天妃」。船上不僅遍布五色旗幟,軍器亦羅列其上。整艘船造得高大威武、富麗堂皇

根據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寶船其實就是中國自宋元以來傳統的大型下洋海船,在永樂年間的《天妃經》首卷中有一幅插圖的船隻與其形似,圖中的海船船體高大,首尾高翹,船上豎有6根木杆,前五根為桅杆(陳侃所乘的封舟同樣也是五桅),前三根桅杆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第四與第五根桅杆並排於第三根桅杆之後,應為掛風篷所用。最後一根木杆為尾樓上的定風旗杆,旗杆頂部懸掛一面三角形的定風旗。其船的特徵與元末征日的戰船並不相同,其首尾更加高翹,船體更高,桅杆更多,總體上更偏向於遠洋的設置,與陳侃所乘封舟極為相似,很有可能就是下西洋船隊中的寶船。

《天妃經》卷首插圖中的船隻。《天妃經》全名《太上說天妃救苦靈應經》,刻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隨鄭和下西洋的僧人勝慧在臨終時命弟子所刻。

在嘉靖十三年(1533年)陳侃出使琉球之後,明朝依舊數次遣使琉球,分別為:嘉靖四十年(1560年),正使郭汝霖、副使李際春出使琉球;萬曆七年(1579年),正使蕭崇業、副使謝傑出使琉球;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正使夏子陽、副使王士禎出使琉球;崇禎六年(1633年),正使杜三策、副使楊掄出使琉球。這幾次出使琉球後,也都效仿陳侃撰寫了《使琉球錄》,對出使琉球的封舟的構造和基本數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載。由此可知,前兩次出使琉球所用的封舟皆是五桅,但中國古代的遠洋帆船大部分用的都是3桅或2桅。再看嘉靖十三年(1534年)和嘉靖四十年(1601年)所用封舟的桅高都比較低,而嘉靖四十年左右的出洋船隻的桅杆高度一般與船身等長,桅杆的高度不夠就意味著所掛風帆的面積不足,導致吃風不夠,其航速就會因此而降低,可能也是因此原因,前兩次出使琉球的封舟都採用5桅。再看《天妃經》的插圖,其船的前3根桅杆都比較高大,後2根輔桅並排排列,並且比較矮小,這種布置方法在後來的遠洋帆船中也比較常見。

不同人寫的《使琉球錄》中,對封舟的介紹側重點不同,只看單本無法了解封舟的確切形制,陳侃在其《使琉球錄》中對封舟的形制也是簡述。對此我們需將幾本《使琉球錄》中對封舟的記載綜合來看。

此圖所繪為1850年的中國帆船,此船共有4根桅杆,前2根較高,後2根並排列於船尾尾樓之上,桅杆的布列方式與永樂年間《天妃經》中所描繪的下西洋船隻頗為相似。

郭汝霖的《使琉球錄》對寶船的尺寸記載比較詳細:「議船之尺寸,一以官尺為定,蓋閩人以官尺為足。民尺一尺,乃官尺八寸。故舊錄長、短、廣、狹,雖有定數,而論者莫知其所准。船身自頭尾虛稍,凡一十四丈五尺。除虛稍,一十二丈二尺。船面除兩旁櫓部,闊二丈五尺五寸。艙內帶兩旁櫓部,闊二丈九尺七寸。船艙深一丈四尺,除井眉,深一丈二尺七寸。官艙比之舊高二尺,闊一丈六尺。大桅高七丈八尺,自桅夾以上量之,圍三尺五寸。」

這本《使琉球錄》中對封舟尺寸的記載極為詳細,不僅記載了封舟的全長與面闊—長14丈5尺(約45米)、闊2丈9尺7寸(約9.2米),還記載了在除去頭尾虛稍、船面兩旁櫓部的情況下封舟的尺寸—長12丈4尺(約38.5米)、闊2丈5尺5寸(約8米)。由此,我們也可以計算出虛稍和櫓部的長度:頭尾虛稍共長2丈1尺,櫓部闊2尺1寸。除此之外,該書還明確地說明了其尺寸是按官尺來計算的。

而在蕭崇業的《使琉球錄》中,則記載了新舊封舟的武備,即「過海防船器械」。舊時封舟擁有佛朗機銃20門、鳥銃100門、碗口銃10門、袖銃60門、藤牌200面、長槍60支、鏢槍1000支、鐵甲100副、盔100頂、腰刀300把;而新造封舟則為了省錢減去了許多武備,有佛朗機銃10門、鳥銃60門、碗口銃4門、袖銃30門、藤牌100面、長槍60支、鏢槍800支、鐵甲40副、盔40頂、腰刀150把。

即使是減少武備的新造封舟,其船上的武備也較一般戰船多上許多,如果將其中的新式火器(鳥銃和佛郎機)去掉的話,所記的武備應該與永樂時寶船上的裝備差別不大。

最後在夏子陽的《使琉球錄》中,則詳細記載了封舟的船體結構:「故今次船式多依漳匠斟酌損益而盡制曲防,頗為周密。……而附穩加增勾拴,每層倍用龍骨及極木……正穩之類皆多為之具而詳為之制……」

通過夏子陽的記載,我們可知封舟除設有龍骨和隔艙外,還有肋骨。在龍骨處還設勾栓,連接隔艙板。每個艙室都用雙倍的肋骨,以求堅固。

《琉球志略》中明封舟圖

綜合上述材料,我們就可以對寶船(封舟)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寶船的甲板長12丈右,寬2丈5尺左右。船上豎5桅,船尾設有尾樓兩層,上層供皇帝的詔敕,下層供「天妃」。船體設有龍骨和肋骨,有時會用雙倍的肋骨來加強船身。並有 23~28個水密隔艙。船板或用單層或用雙層,以魚鱗式搭接,厚度在7寸左右。寶船的船體結構科學合理,在當時世界上是一款技術十分先進的遠洋帆船。船上的武力裝備也很強,配備各種兵器,甚至比戰船上還要多。

本文摘自 《大明水師三百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也玩人海戰術,德軍的人民戰鬥機項目
德軍將領的反思:我們為什麼輸掉了蘇德戰爭?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