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古都長安,享受一場味覺與精神的盛宴

在古都長安,享受一場味覺與精神的盛宴

喜歡文化之旅,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去西安,一直是我的一個願望。恰好去西安辦事,有兩天時間可以自由逛逛。走完甘肅絲綢之路後,更想去看看絲綢之路的起點。用兩天時間,獨自穿行在西安城內,用雙腳去感知這座有著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的古城歷史溫度。

秦兵馬俑,漢未央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那些影視劇里的鏡頭,那些歷史書上的章節,在短短兩天時間裡,無時無刻不縈繞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人的「長安情結」。

西安的地鐵直通高鐵站,傍晚下了高鐵,站內直接上了2號地鐵,自北向南,直達鐘樓。除了地鐵口,在鐘樓西側百米遠的地方就是回民街。事實證明選擇在回民街附近入住是正確的。無論有多晚,這裡都有各色美食等著你。

說起西安小吃,就避不開西安的回民街。這是西安特色小吃最為集中的地方,來到這裡可以一網打盡西安的所有美食。回民街所在北院門,是清代的官署區,因為陝西巡撫衙門曾經在在鼓樓的背面,所以叫做北院。上世紀末,有些回民開始在這條街道上經營餐飲行業,幾十年來,這個地方回民越來越多,餐飲也越來越紅火,北院門於是被叫做回民街了。

晚上在回民街轉來轉去,發現並不是一條街道,而是附近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附近的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都稱作回民街。灑金橋,當地居民的好去處,餐飲門面不起眼,但是地方特色濃郁。西羊市和化覺巷,商業化氣息濃厚一些,也是外地人必逛的景點之一。

來到回民街口,就看見了貼著《那時花開月正圓》的海報。涇陽磚茶,賺足了遊客的眼球。《那年花開月正圓》劇情里,周瑩深深愛著的不僅有吳聘哥哥,還有那些陝西美食。從第一集開播起,周瑩就帶著我們逛遍涇陽縣繁華的小吃街,自此以後賺足了吃瓜群眾的口水。

細數《那時花開月正圓》里入鏡的陝西小吃有:牛羊肉泡饃、涼皮、甄糕、biangbiang面。西安有一條街,擄遍陝西所有特色小吃,讓你方圓數里之內,嘗盡陝西特色。這樣的滋味,給個皇帝都不換!

我沿著回民街一路逛過去,尋找周瑩曾經吃過的美食。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如今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尤其是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它的美食特色也是兼具了東西方文化的特色。各種美食品種豐富,口味不同,正如西安這座城市的品格一樣,開放與包容,時尚且厚重。陝西美食雖然沒有名列全國的八大菜系之一,但其餐飲風格自成一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而清真美食文化也是西安美食的重頭戲之一。

對於外地遊客來說,來到回民街,等於遇見了西安的所有美味。

從鐘樓地鐵站出來,向西一百多米,便是回民街

好像每一個城市都會有這樣一條特色小吃街,但都不像回民街這樣特色鮮明、香味兒濃郁。青石板鋪就的街道泛著幽幽的暗光,人們擁擠在錯落的街道里,老字號、美食小店、名不見經傳的小攤位,各色美食,各種香味,撲面而來,刺激著你的味蕾,挑撥著你的食慾,由你挑選,等你臨幸。此時,你像是後宮滿員的天子,顧此失彼。

牛羊肉泡饃——陝西美食里的頭牌

《那時花開月正圓》里第一集,周瑩小丫頭自在地遊逛在街市上,「饃自己掰」,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出現在觀眾面前。

泡饃是將「坨坨饃」,一種採用中國傳統烤餅工藝烤烙的白面小圓餅,一點點掰碎,放入碗底,用羊肉或牛肉、羊骨或牛骨為湯,湯料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嘗上一口,香氣四溢,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飢,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

甄糕——陝西美食里的情人

《那時花開月正圓》里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這甄糕,你所喜歡的,並非是別人所愛的。甄糕成了周瑩的最愛、吳聘的殺手。

甑糕是陝西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在灑金橋街,有當地居民推著小車賣甄糕。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放在鐵甑上蒸制,軟糯香甜的糯米上,鋪上厚厚的一層蜜棗,米棗交融,紅白相間,綿軟粘甜,風味獨特。

買上一塊甄糕,體會周瑩吃甄糕的那份歡喜。

涼皮——陝西美食里的小清新

《那時花開月正圓》第一集中那個大刀切涼皮蘸辣子油的鏡頭讓觀眾看得爽獃獃。

在回民街,出現最多的美食就是涼皮。陝西涼皮工藝嚴謹,工序複雜。不管在其他什麼地方吃到的良品都沒有這麼勁道。口感爽滑,色澤鮮亮,味道清香。加入鹽、醋、芝麻醬、辣椒油、蒜汁、麵筋和黃瓜絲等,調拌均勻就可食用,清涼爽口,再根據個人喜好添加一點辣椒,冰與火雙重享受,簡直是絕妙美味。

麻醬涼皮是一種清真吃法。把麵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像麵條一樣碼在碗里,調入鹽、醋、芝麻醬、辣椒油,一筷子下去,透徹肺腑的清涼與酸爽。

Biángbiáng面——陝西美食里的藍顏知己

《那時花開月正圓》里,周瑩在街邊攤背著人蹲在板凳上大口饕餮的就是這碗Biángbiáng面。

Biángbiáng面是陝西關中特色傳統風味麵食,又稱傳統的陝西褲帶面。也曾在其他陝西麵館吃過Biángbiáng面,但是都不如在回民街吃得痛快。站在路旁,看做飯師傅嫻熟地揉、抻、甩、扯,簡直就是一種藝術享受。麵條刺啦一聲下了鍋,在國內起伏沸騰,蒸汽渺渺,還沒吃到嘴裡,就已經饞涎欲滴。

Biángbiáng面的配菜一般是豆腐、韭菜、豆芽為主,燒熱的鍋底油潑向碗里的辣子面,滋啦一聲響,濃濃的香氣直入口鼻。我旁邊坐著當地兩位老伴兒,等面出鍋的同時,慢悠悠地剝著大蒜,對於他們來說,Biángbiáng面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習慣。

吃上一碗Biángbiáng面,五臟熨帖,體力頓增。像一位藍顏知己,及時給你安全與力量。

除了《那時花開月正圓》里提到的這些美食之外,西安還有肉夾饃、胡辣湯、酸湯餃子、黃桂柿子餅、粉蒸肉、岐山臊子面等數不過來的特色小吃。建議大家少食多餐、雨露均沾,在每種美食里體驗舌尖上的西安!

第二天,開啟穿越之旅

秦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兵馬俑,西安必去景點。

從鐘樓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1站,到達北大街站,然後乘坐地鐵1號線到達火車站,然後乘坐游8公交車,一路直達秦兵馬俑。非常方便。

秦兵馬俑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的東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到秦兵馬俑,很難想像腳下站立的土地下面依然埋藏著這麼多的古代文物是什麼感覺。你的每一步都走在歷史的表層。

曾經的殉葬坑,如今已經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參觀秦兵馬俑最好請個導遊,沒有導遊講解,如同穿著雨衣游泳,無法觸摸歷史的脈搏。

秦兵馬俑如今對外開放參觀的有三個坑。一號坑在最南邊規模最大,面積13260平方米。二號坑次之。三號坑面積最小。三個坑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質戰車18輛,陶馬100多匹。按兵馬俑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戰車100輛,戰馬100匹。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一號坑的發現,緣於1974年3月下和村農民在村南打井,如果沒有那個村民打井估計秦兵馬俑還要深藏於歷史雲煙當中。

一號坑的東端排列著全身穿著戰袍的戰士俑210人,排列著有38路戰車和步兵的縱隊,組成軍隊的主體。仔細觀察,每個秦俑的表情都不一樣,難以想像秦時製造兵馬俑的浩蕩場面。

二號俑坑在一號坑的東北側,呈曲尺形。。二號坑看起來和一號坑相似,但布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聽導遊一一講解,才明白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只可惜,顏色已經褪去,有些兵俑並未修復,是為了讓遊客了解真實的歷史面貌。

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艷。人們在三號坑駐足觀賞,嘖嘖稱嘆。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從這些文物中我們可以窺見秦朝排兵布陣的智慧以及作為一方大國的威武。

逛完秦兵馬俑,又去了秦始皇陵。說心裡話,這個景點看不看都無所謂,幾個小坑,坑內沒什麼文物,很是荒涼。

大雁塔,你所不了解的玄奘的後半生

下午,返回西安市裡,去了大雁塔景區。玄奘的後半生,和這裡結下不解之緣。

「一年年含辛茹苦經冬夏,幾萬里風霜雨雪處處家。取來了真經,回返我華夏。鬢添白髮,減損韶華,戰勝了八十一難心不老,贏得了世代傳頌是酬答。人生總有限,功業總無涯。休誇說妖魔鬼怪全打怕,莫提起險山惡水都平踏。又一條征程,正擺在腳下。」

又一條征程,正擺在腳下。《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歸來唐太宗相迎時的那那句歌詞,正是玄奘後半生的開始。

大雁塔南廣場,玄奘的雕像與身後的大雁塔相映生輝。大慈恩寺門口,已經聚集了大批海內外遊客。玄奘法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化人物之一,他傳奇的一生已經被歷史永遠銘記,但很多時候後人只記得毅然西行的那個執著身影,以及載譽歸國後長安城滿城的鮮花與讚美,卻不了解籠罩在玄奘法師後半生的政治風雲變幻。

貞觀十九年(645年),歷時17年,行程5萬公里,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回佛經657部和150粒如來佛肉舍利。私自偷渡的罪名在巨大的成就面前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百廢俱興的大唐以開放包容的胸懷盛情歡迎玄奘法師的歸來。「自然奔湊,觀禮盈衢,更相登踐,欲進不得」,長安城因法師的歸來陷入沸騰之中。然而此時,飽經了風沙洗禮和佛學浸潤的玄奘,倒是出奇的平靜,在弘福寺中「獨守館宇,坐鎮清閑」,他在靜靜地等待著接下來的人生。

「法師詞論典雅,風節貞竣,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遠」,太宗對玄奘法師稱讚有加。天子的認同與關照,是譯經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翻譯經書探究佛理,可以說是玄奘畢生的心愿,前半生千里迢迢萬里跋涉,都是為了後半生的這項工作的紮實鋪墊。此時的唐太宗與玄奘法師,既是君臣,更是知己。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了紀念生母長孫皇后修建慈恩寺,玄奘被任命為第一任住持,譯經場所遷往更為宏大的慈恩寺,太宗專門派政府高級官員以九部樂的最高禮儀歡迎玄奘入駐慈恩寺,並親自帶領太子及眾臣在皇城安福門恭送。

在慈恩寺,玄奘法師度過了幾年理想中是生活。

為保存由天竺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玄奘法師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時廢殿建築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龕內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

太宗去世,高宗繼位。玄奘法師人生旨趣全然集中在佛法譯經上,政治角力之爭似乎與他毫不相關。但做為融通智慧之人,大師明白,新舊勢力的傾軋,終會打破看似寧靜的生活。他更加專心於自己的經,「自此以後,專務翻譯,無棄寸陰」。

顯慶三年(658年)七月,玄奘法師被派往新落成的西明寺,原先身邊的隨侍弟子大多也沒有被允許跟隨,只有新度的十幾名僧人。顯慶四年(659年),內心悲涼的玄奘自請前往玉華宮,落寞地度過了人生最後五年。

玄奘大師圓寂以後,遺體被安置在大慈恩寺翻經堂兩個多月,曾經高朋滿座、賓客如雲的慈恩寺荒草叢生,曾經享有崇高聲譽的一代宗師孑然離去。

如今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大雁塔幾次修繕,依然保持原貌。北廣場和南廣場成了人們觀光休閑之所。北廣場上擁有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同時它也是亞洲雕塑規模最大的廣場。作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我們只記住了《西遊記》里執著的唐僧形象,殊不知在這個藝術形象的背後,還有玄奘法師那清冷、蒼涼的後半生。好在人生總有限,功業終無涯。玄奘法師用他的功德,圓滿了上千年的中國歷史文化。

如今的大雁塔廣場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是亞洲最大的唐主題文化廣場。北廣場的大型噴泉引來數千人圍觀,霓虹閃爍,音樂綿綿,已經成為西安百姓宜賞宜聚、觀光休閑的一處文化旅遊勝景。

大唐芙蓉園,盡觀大唐盛世風貌

從大雁塔向東南走去,不遠處就是大唐芙蓉園。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佔地面積一千畝,其中水域面積三百畝。

做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大唐芙蓉園的門票也是杠杠滴,120元一張,確實有點小貴。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

在大唐芙蓉園裡信步走走,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杏園、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唐市等許多仿古建築曲折迴環。

大唐芙蓉園是一票制,進入園內可以欣賞多種表演節目。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場次。水秀表演區位於紫雲樓觀瀾台前的湖面,是大唐芙蓉園集水幕電影、音樂噴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霧為一體的,世界級大型現代化水體景觀,我走過去時,正在上演水幕電影《孫悟空大鬧天宮》。

在紫雲樓的南面有一個鳳鳴九天劇院,這是歌舞文化區內一個蘊涵盛唐風韻的現代化皇家劇院。可惜沒趕上節目表演。

太多的美景來不及欣賞,太多的歷史想去觸摸,可惜此行時間太短,很多地方都沒時間去到,不過還好,為下次留下念想,也是最好的結尾。

飲食注意

西北風味的麵食、泡饃、牛羊肉等,對於不常吃的人來說不太容易消化,所以好吃也有度,不要貪嘴暴食。吃牛羊肉泡饃、小炒泡饃時,最好自己掰饃,掰得越小越好,這樣做出來的味道才最佳。在回民街及其他地方的清真飯館就餐,要注意尊重回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另外,基本所有的回民店都不允許飲酒,而且回民不吃也不經營血類食品。

特色體驗

1.古城牆上騎單車

西安是以古迹和歷史而聞名的城市,以現代的視角尋找老西安風貌是非常棒的一種體驗。在古老的城牆上可以暢快的騎行。享受風一般自由的同時,俯瞰一下這座古城,看腳下的每一道風景,尋找那些被現代文明掩蓋住的古韻逸風。

2.回民街上掃美食

來西安,回民街是吃貨們不可錯過的美食點。回民街是西安小吃最集中也是最地道的地方。肉夾饃、涼皮、烤肉、等等都是很有名的當地小吃。在這邊溜達一下午,絕對能夠滿足你的食慾。

3.兵馬俑

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僅是西安的象徵,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兵馬俑製作精緻細膩,其髮式、神態、衣服均有細微的差異,表現了兩千年前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手工技藝。

(來自途牛用戶如畫心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分享 的精彩文章:

TAG:悅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