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性節巨獻:讀李清照的詞,你掉淚了么?王和尚細評李清照詞

女性節巨獻:讀李清照的詞,你掉淚了么?王和尚細評李清照詞

GIF

關注王和尚,每天讀好詩

和尚有話說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才華橫溢的才女,她們或出身於書香門第、或長於名門豪宅、或來自民間市井、或落魄煙花柳巷,由於所處環境不同,遭遇不同,其文風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或婉娩、或凄楚、或纏綿、或悲慟,那一行行美麗的詩句,尤如一簇簇含香的奇花異葩,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值此「三八」節來臨之際,和尚搜集整理一系列古代女詩人的作品,獻給諸位詩友。從女性視角看待社會,看他們筆下的人生和感悟是怎樣的……

本期重點推出:李清照。(六不和尚:midouwei)

李清照

李清照,宋齊州章丘人,號易安居士。李格非女,趙明誠妻。工詩文,以詞擅名。與明誠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之收藏研究。金人據中原,避亂南方。明誠病卒,流離江湖間,境遇孤苦。高宗紹興二年,再適張汝舟,旋離異。晚年整理完成明誠所著《金石錄》。

詞作為南宋婉約派宗主,語言清麗,善白描。論詞強調協律、典雅,反對以詩為詞,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堪稱婉約派宗師。有《易安居士集》,已佚。後人輯有《漱玉集》。

李清照是有宋一代最著名的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其作品風格以南渡為界,南渡前其作品多寫悠閑生活,用筆輕靈,筆法細而不膩,清爽流麗;後期風格轉為沉婉,多悲嘆身世,格調感傷,老而彌辣。另外易安也有豪疏健舉之作,清剛勁利,不讓鬚眉,適逢北宋傾頹,易安多借感慨自身以傷國事。

下面細說。

夏日絕句

生當為人傑,死亦作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詩寫在南渡之後。北宋末年,靖康之變,金國擄走徽欽二帝,天下震動。縉紳多舉家南遷,當時將士也多無抵抗之志,紛紛倒戈棄地,民多怨聲。

李易安感嘆這種情勢,想起項羽尚且有不恥敗亡之心,譏諷敗亡之君臣。這首詩簡潔明了,用語沉而有力,表達了堅定的抵抗之意。生死易事爾,而氣節最重,若有抵抗之氣,生可為人傑,死也可為鬼雄。可嘆諸君不像項羽有破釜沉舟之志,只知狼狽逃竄。

有評者以為此詩是譏笑其夫趙明誠戀家逃命,可為小矣。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

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應該也是做於南渡之後。李清照南渡之後,生活非常顛沛坎坷,和夫君趙明誠整理的圖書文物幾乎喪盡,後趙明誠病故。孤獨無依的李清照陷入百般傷痛走投無路的境地。

後不得已再嫁張汝舟,而張氏覬覦其收藏和財物已久,與李清照結婚後發現其收藏和文物已所剩無幾,惱怒之下開始爭吵甚至拳腳相加,李清照憤而告發張汝舟,以求離婚。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 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此時的李清照生活非常凄涼。 其心境可從此詞中窺見一二。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起句大筆如椽,以星河轉,簾幕垂表示時間變換,物是人非,非常有力度。秋天已近,枕簟生涼,作者此時的心境也是悲涼孤獨,而黑夜也顯得沉重而漫長。由於生活顛沛,時光消磨,衣服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這句寫時光的磨洗,也暗示作者心情越來越低落。此刻的「翠」和「金」,像作者的聲明一樣已經漸漸沒有了聲明的神采。如此天氣作者已經過慣,而「人不如新,衣不如舊」,作者看著舊衣,只有感嘆「情懷不似舊家時」!

這首詞凄涼哀婉,動人頗深,雖以小處著筆,但是聯繫易安生平,真可謂是字字如血!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是李清照的名作。李氏之詞善用白描手 法,用細膩的意象刻畫心情。比如這首「香冷金猊」,香爐已冷,暗示一夜過去;「被翻紅浪」,暗示作者無心整理,慵懶而且哀傷。「任寶奩塵滿」,紅日初上,但是作者早無意梳妝,所以梳妝匣上落滿塵灰,作者的心或許也已塵鎖消磨了吧。

「欲說還休」,有辛幼安「卻道天涼好個秋」之慨。作者在上闋結句暗示,作者神情蕭索,衣帶漸寬,不是因為酒醉,也不為悲秋,那是為什麼呢?或許是對命運的感慨,對國事的擔憂吧。

下闕重點描述對未來的焦慮和對無情時光的留戀。作者是孤獨的,唯有流水陪伴,而無情流逝的流水卻像時間一樣帶走了她的希望和青春,這種無力感,貫穿全詞,令人動容。

臨江仙

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闕,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王和尚評詩

李清照南渡初期,顛沛流離,在建康城曾有短暫停留,此詞應該是做於此時。南渡之後,清照詞風,從清新俊逸,變為蒼涼沉鬱。此時國破家亡,奸人當道,個中愁苦,只能用曲筆婉達。少女時代的清純,中年時代的憂鬱,一化而為老年時期的沉隱悲愴。

這首詞重點在下闕,作者用直筆寫「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國家敗亡之際,旅次顛沛之時,作者對任何雅事都無興趣,雖然「春歸秣陵」,但是人已漸老,作者夫婦辛苦整理的圖書收藏漸漸零落,北歸更是希望渺茫,所以作者感嘆「憔悴更凋零」。

這首詞用語直白,直抒胸臆,但是內含不盡感慨,不可不知。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是南渡之後所寫,表面是追憶當初元宵節的繁華,其實是哀嘆國家不幸和自己年華易逝。李易安是一個有著家國情懷和愛國熱情的詞人。

雖然南渡之後易安詞風轉為蒼涼和低沉,但是她並未消沉,反而以更為堅強的態度和長遠的目光思考國事和政治。

值得一提的是,紹興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簽書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滿懷激情地作古詩、律詩各一首為二公送行。詩中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之句,表達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充滿了關念故國的情懷。

這首詞格調低沉,用語低回婉轉,表達了對故國的懷念之情。起句蒼涼宏闊,一句「人在何處」含有無限傷感。如今漂泊江南,春意雖萌,但是更顯其悲。元宵佳節,作者卻擔心風雨驟至,歷經滄桑的作者不願意出城遊玩,更不願見「酒朋詩侶」。

下闕作者回憶昔日元宵節的盛況。而如今憔悴,年華將老,作者卻心慕年輕人的青春活力。所以她說「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這句寫得凄楚動人,也寫得自己凄涼滿懷。一個年華已逝,孤苦無依,心懷故國的女詞人形象躍然紙上,怎不令人潸然落淚?!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王和尚評詩

李清照南渡之後,長期顛沛流離,生活的艱難,知音的稀少和國事的糜爛,重重壓在李清照心上。

這首詞就作於李清照寓居金華期間。重點在「物是人非」四字。作者無語凝噎,在暮春時節無意梳妝,夕陽西下,猶如李清照的心情墜入黑夜。李清照的性格柔韌而堅強,所以擬輕舟探春既是排遣抑鬱,也是性格的體現。但是作者用巧妙的比喻,舉重若輕地表達出愁緒滿懷,輕舟承載不起,從而顯得愁緒更加承重和荒涼。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是李清照最具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其晚年代表作。這首詩凄涼哀婉,如泣如訴,感動了後代無數讀者。作者起筆連用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驚世駭俗,把孤獨、凄涼和徘徊不已的心境刻畫得淋漓盡致,也為全詞奠定了基調。秋氣最傷人,無聊最難敵,雖然作者以酒禦寒,但是難以撫平心中不盡的寒意。一雁飛過,雖是舊相識,但是物是人非,更增傷心。

這首詞運用白描的手法,細緻刻畫凄冷孤獨的心情和處境,易安到此已經不是蒼涼和低沉了,簡直是聲嘶力竭,字字血淚。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的孤獨,烏雲壓城的壓抑感和恐懼感,描寫出作者此刻深深的孤獨和對未來的恐懼。所以作者說「怎一個愁字了得」!

說個故事:李清照晚年沒有孩子,孤獨地守著一個小院落。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女才十歲,生得聰穎可愛。李清照很喜歡她,想收她作為弟子,以慰凄涼,也想把她平生所學傾囊而授。但是這個小姑娘脫口而出說「才藻非女子事也」!這句話給李清照很大的打擊,她才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多麼惡劣,而抵抗是多麼無味。李清照學富五車,名動京華,但是一生卻顛沛流離,到頭來報國無門,情無所託,學無所專,怎一個凄涼了得!在別人眼中,她不過是一個孤僻的「怪物」而已!

傷哉,易安!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寫得清勁健拔,不似女兒語。

李清照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不僅僅是因為善於以女性眼光和視角來審視社會和內心感情,更多是因為在禮法嚴格的宋朝,李清照敢於並且善於發出自己的聲音。李清照著有「詞論」,詳細論斷和批評諸多詞家,其思考之精深,眼光之獨到,歷來為人推重。特別是她提出詞「別是一家」,為詞正名正聲,堪稱一代宗師。

這首詞豪放豁達,胸襟不讓鬚眉。起句氣象雄渾,境界遼遠。作者彷彿憑虛而行,不斷尋覓心靈的安放之處。李易安眼界宏闊,見解深刻,所以面對內心的拷問她說「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上句說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一樣,不斷在學問、性靈和境界上勇猛精進;下句則自謙中有自傲,自心中有後悔,可見易安胸懷指廣闊。「驚人句」是自誇自信,而「漫有」則表示不滿足不懈怠。

最後作者以萬鈞之力喝風:風休住!作者如鯤鵬展翅,會攀登到蓬萊仙界。可見易安的志向和自信!這首詞是易安婉約風格中的異類,也是一首飛揚自信的自勉之曲!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王和尚評詩

李清照出身詩書簪纓之家,其父李格非是北宋文學家,其文《洛陽名園記》是有關北宋私家園林的一篇重要文獻,歷來為人所重。李清照家學淵源,加上聰慧機敏,所以文學之路很是順暢。其夫趙明誠更是名門之後,並且學問精深。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兩人結婚後,伉儷情深,志趣相投,很是和美。作為妻子的李清照,文筆細膩溫婉,在寫給趙明誠的詞中多有輕靈之語。本詞即為此。

這首詞寫作者對丈夫的思念和淡淡的閨怨之情。閨怨或者思婦詩詞,是中國傳統詩詞的重要母題之一。但是李清照的作品卻顯得更為細膩和清麗,巧妙而富有才情,其愁不甚深,其語不甚悲,其辭不甚膩,所以更為動人。並且李清照是倚聲大家,其用字用韻非常考究,讀起來也很具有音樂美。

這首詞清麗而易懂,詞美而意婉,諸君自看,和尚不多做點評。

如夢令

其一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其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王和尚評詩

這兩首小詞也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易安詞早期多輕靈可愛,雖偶有閑愁入詞,但是絕不拖泥帶水,並且其愁不深,含蓄而蘊藉,非常值得細讀。

第一首寫作者年少遊玩之事,寫出頑皮兒女情態。第二首寫作者身為女子時的春恨秋悲之情。值得提出的是,李清照喜飲酒,這是一般閨房女子不可做的事情,從飲酒也能看出李清照獨立的人格品質。

這兩首小詞都帶故事性,尤其以第二首為甚。昨夜雨橫風狂,今朝沉睡未起,這其中已經暗含作者傷春和惜春之意,傷春多是感嘆時光流逝,好花不再。作者心思敏感,可恨身邊之捲簾丫鬟不懂女主人的心思,傻乎乎說「海棠依舊」。作者由愁而怒,由怒而笑,不禁絮絮叨叨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已是暮春,而用「肥瘦」二字,化俗為雅,語甚清奇。

蝶戀花·其二 離情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是寫離情。作者細緻地刻畫因離別而帶來的無聊情緒,用筆很細膩,其意象選擇也主要是女性視角。尤其「夜闌猶剪燈花弄」活畫出一個無聊女子的痴情神態。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寫重陽節的凄涼之感。趙明誠應旨出守萊州,重陽節至,沒有歸家團圓。李清照思念丈夫,遂寫詞以寄之。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為夫婦之後,夫唱婦隨,生活很是愜意。李清照有時會換上男裝跟丈夫一起去市井中品嘗小吃,也會去大相國寺尋覓金石書畫,遇見可珍奇貨,不惜「脫衣市易」。在家他們則會品茶相對,隨意說出某個典故,猜出它屬於哪本書的哪一卷,猜中者飲茶,猜不中者不得飲。夫妻情深和默契如此。

了解這些才能讀懂上首次李清照表達的孤獨之情。

趙明誠對妻子的才情很是愛重,但是更為相信自己的才學。某日他把自己的詩詞和李清照的作品混在一起,讓朋友看。朋友審視良久說:余則爾爾,唯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最美。趙明誠為之嘆服。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也是寫李趙二人夫妻情深。女兒愛花,天性所致。所以上闋寫花之嬌美。「春欲放」之「放」字,「彤霞曉露痕」等句刻畫非常形象細緻,值得細讀。

下闕更為有趣。李清照嬌憨可愛,要讓丈夫比一比花面交相映哪個更好看,寫得很有情趣。這些細節描寫既寫出李清照的活潑可愛,也暗示新婚不久後的喜悅心情。

如夢令

誰伴明窗獨坐,我共影兒倆個。

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好個凄涼的我。

王和尚評詩

李清照寫詞善於俗語入詞,讀起來簡明如話,毫無雕琢痕迹。這首詞即是如此。

作者表達夜深孤獨,明明是獨坐,偏偏說還有影子作伴;明明心潮起伏,偏偏說燈光暗時,影子也要拋躲。以影襯己,以細寫心,寫得有趣而不失韻味。結句直抒胸臆,更能動人。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王和尚評詩

這首詞應該是李清照最早的作品之一。這首詞或寫於易安少年時代,易安詞非常善於刻畫細節,有時還略帶故事性。讀起來代入感很強,刻畫之人物也立體可見。這首詞值得細看。

詞中人清早在花園盪罷鞦韆,香汗淋漓,花露影中,她整理衣裝將要回閨房。但是這時候突然有人闖進來,她不禁又急又愧,匆忙跑掉,慌忙之下,鞋襪脫落,金釵也甩掉了。這些細節非常形象動人,完全活畫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少女來。

但是沒完,她跑遠之後卻又好奇來人是誰。但是不好直接去看,只有倚在門前,假裝在看青梅,偷偷瞟一眼來客。讓她如此害羞又如此好奇,來客難道是她未來的丈夫趙明誠么?

誰不曾有心跳臉紅的青春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不和尚 的精彩文章:

怎能不愛唐詩!元稹和白居易之間的基情是怎樣煉成的?唐人絕句選粹

TAG:六不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