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寶不說話怎麼讀懂他?用手語化解和寶寶的溝通障礙

寶寶不說話怎麼讀懂他?用手語化解和寶寶的溝通障礙

嬰兒時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示不安,新手媽咪該如何解讀寶寶當下的心情:

哭鬧不停的寶寶,到底想傳達什麼訊息?

餓了?

尿布濕了?

還是身體不舒服

······

不知所措的媽咪不如試一試嬰幼兒手語(Baby Signs),利用寶寶與身俱來的肢體表達能力與有系統的引導,讓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也能順利溝通!

用手語做溝通

嬰兒手語的動作屬於象徵性手勢,好比我們再見時的揮手、點頭代表「好」搖頭代表「不要」,或是合起雙掌偎在臉龐表示想睡覺,手勢並非單一或制式化,只要親子之間能進行溝通,家長和寶寶可以參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創造屬於自己的手語!

教導嬰幼兒手語的好處

嬰兒手語自1982年開始至今,有相當多的研究顯示對寶寶和父母(照顧者)有很多面向的幫助:

1

減少受挫折並建立信任感

寶寶透過手勢傳達出需求,父母可以快速有效的得知寶寶的需求,好讓寶寶在受傷時能獲得安撫、被驚嚇時接收安全感,情緒被理解能夠讓他們覺得受到尊重和被愛的信任感。

2

增強自信心與展現同理心

寶寶的情緒因為被了解而穩定,在接受新事物的挑戰時,不會有過多的擔心與害怕,樂於展現自我與勇於嘗試;此外,因為自己得到尊重和了解進而增進了日後的人際關係。Goodwyn博士分享一個案例:一位還不會說話的小女孩,看到了新同學因為和父親分離而落淚,主動向老師比了個「魚」的手語,在她的經驗值中,每當思念媽咪,她就會跑去魚缸看魚,借著觀賞來舒緩心情,她希望新同學可以試試這個有效的方法。

3

刺激智能發展

當寶寶的語言發展較同齡孩童成熟,對於生活周遭事物的認知能力,也將相對提升。研究顯示,經魏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III(用於測量6~16歲兒童的個別智力)測試,曾經被鼓勵使用嬰幼兒手語的寶寶智力分數比同齡寶寶高出12分。

4

增進親子關係

當親子熟悉手語後,寶寶不需再依賴發怒和哭喊來傳達訊息,父母也不需要只憑想像而不斷猜測,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情緒都因為使用嬰幼兒手語而變的更好。

5

幫助語言發展

寶寶使用手語時,父母將有機會用大量的言語響應寶寶,寶寶在接觸到更多的話語時,就加速了他們學習說話的速度,例如:當寶寶比出「花」的手勢時,父母可以響應:「你看到花了,對嗎?你喜歡花嗎?這是紅色的玫瑰花,那是白色的百合花,你喜歡哪一種花?」這樣的回應給予寶寶更多的機會學習辭彙。Goodwyn博士說,相關研究顯示,大腦內負責語言以及手部動作的兩區域有許多重迭處,而且是同步發展的。因此,多運用嬰幼兒手語,可刺激大腦中的語言區塊。

學習手語的黃金期

寶寶是天生的模仿家,喜歡學習象徵性的事物,當寶寶學會坐立,對有興趣的事物會伸手去抓,並配合發出聲音時,代表寶寶對周遭的人事物已經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年紀太小的孩童在認知或手勢表現上較有困難,因此專業人員建議,最好在寶寶滿6?9個月大時再開始教導,此時寶寶充滿積極探索世界的慾望,也具備了手語所需要的身體運動機能。

開始教導時,先以大動作為主,少用手指小肌肉的手勢,媽咪不妨一邊做出手勢一邊說出語言,大量的融入生活之中,不斷的重複,加強寶寶的印象。另因每位寶寶的氣質並不相同,媽咪要依寶寶的速度來調整,創造歡樂學習是嬰幼兒手語最大的目的。

案例分享

亞若在8個月大時,常向媽咪比畫一些手勢,為了解開亞若手勢中的密碼,亞若媽咪上網查詢認識了嬰幼兒手語。亞若在10個月時開始學習,學習初期亞若並沒有太多的表達,在媽咪持續的引導與不間斷的練習,2個月後亞若開始出現有意義的動作,並透過操作表達出自己的需求。由於亞若並不是藉由哭泣或吵鬧來傳達訊息的寶寶,這樣的舉動特別具有意義,之後亞若更延伸出自創性的手語,讓媽咪更容易了解她當下的狀態。

亞若現今1歲8個月,媽咪發現她在言語表達上比同年齡孩童來的成熟,能說出的辭彙也比較多。亞若媽咪笑著說,學習過程中,她的收穫比較多,從了解嬰幼兒手語的起源、意義到認識教學知識與策略,媽咪更清楚引導者在寶寶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媽咪把課堂所學帶出教室,在生活點滴中實踐,言談之中流露出她對亞若教養的重視。另外,媽咪還分享了一個意外的收穫,當亞若開始學習手語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一起加入溝通的行列,長輩們使用亞若的方式來溝通,讓亞若更樂於展現自我,家庭氣氛也因此更和樂融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寶寶厭奶怎麼辦?吃輔食從這道奶糊開始!
孕期痘痘太煩惱,吃什麼清熱能退火?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