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處處是禪-《棒喝截流》節選

生活處處是禪-《棒喝截流》節選

在生活中,禪是舉目可見的,

如芙蓉靈訓在歸宗智常禪師那兒參學「畢業」時,向歸宗告別。歸宗禪師說:「你在這兒多年了,學習也差不多了,可以外出傳法了。

不過還有最根本的一個要點我還沒有向你交待。你先去收拾行裝,然後我再給你說吧。」蕪蓉收拾完畢,恭恭敬敬走到老師跟前。

歸宗禪師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現在正是三九嚴寒的時節,在路途上千萬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啊!」芙蓉聽到這裡,立刻把自己以往學習、開悟後所得到的各種認識和境界全都放下了,如同嚴陽尊者在趙州那裡一樣。

禪是生活,或把生活禪化、是徹底解脫和自在的一種表露;禪宗認為,修行尚在路途中,尚落案臼之中,只有在生活中參禪和悟禪,只有在參悟後投入生活,才是「本色袖子」。

記得當年「上山下鄉」,筆者插隊於江油崇華,著名的海燈法師恰好也被「發配原籍」,也是前生有緣,筆者自然成了海燈法師的常客,並有幸成為法師的學生。海燈法師不僅武術極高,佛法修為也是令人乍舌的——他修的是苦行,一天二十小時都被分布在各種法事、勞作和武術的操練上,既要自修,還要帶學生,生活又極其清苦,非眼目親睹,並數年相處,真不敢相信有如此生活。雖在「文化革命」之中,海燈法師仍敢給我們講授佛法,言談又極為幽默風趣,極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有一次我向他請教《壇經》,法師說:「六祖是因五祖為他講授《金剛經》而開悟的,《金剛經》里講: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處住,而生其心」。

六祖是在這裡開悟的。

既然不住於色聲香味觸法,就不能只停留在分別思維上,書本上、哲學上去理會——那就成了住法生心了,不行。

要在生活中,勞動中,一切一切的事情中,要在眼耳所觸、身心所受中去達到那個「無所住」。

你們怕苦伯累,拿起扁擔怕重了。抓起糞檔怕臭了,摸著鋤頭怕累了,端起飯碗嫌差了,好逸惡勞,好高騖遠,拈輕怕重、好名好利好色,處處都在生心,眼耳鼻舌身意無處不動,對色聲香味觸法時時計較,哪裡會領會得了《金剛經》的法義,哪裡領會得了六祖大師悟的境界。

你們愛讀書,愛讀佛經,是好事,但要如法修行,要在修行中去領會,要把修行放在二十四小時中,勞動、吃飯、睡覺都是有法可依的,不能開小差

所以古人有每天規定自己做一萬件事情的。我自己每天就差不多要做一萬件事,當然還不了——你們不要以為太多了,是吹牛皮。

心不離事,事不離心,心不就事,事不分心,這裡是有火候的。只要每天腳不停,手不住,心不閉,口不空,處處都是事,而且都是法事,哪裡才止一萬件。若能做得到,我擔保你們日後會有所成就的。」

在這裡回味海燈法師的這番話,的確說得太高明實在了,在當時,哪裡理會得了如此深的意義呢?

海燈法師所說的這一切,恰好是禪門日用提撕之事,如能在這一切事物中「生無所住心」;1989年;筆者參叩樂至報國寺的百歲高僧離欲上人,離欲上人說:「什麼是佛法,修行就是法,不修行就沒法。正法住於修行之中,十二時中念念不失,事事不失,即住正法。。我這裡只說『行』,不與人論立聞覺知。」

這些老法師,的確是把修行貫注在生活之中,「念念不失,事事不失」。這對學佛法、學禪宗的人,無疑是有啟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跟著JT學莊子 的精彩文章:

八種創造的阻力-最小阻力之路讀書筆記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齊物論原文整理31

TAG:跟著JT學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