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母親的強勢給你人生帶來了哪些影響,你有什麼感受?

母親的強勢給你人生帶來了哪些影響,你有什麼感受?

我以前遇見過一個朋友的媽媽,一個小細節是這樣的。朋友在家穿得比較隨意,背心大褲衩,過了一會兒,打算出門去小區超市買點東西。朋友問她媽媽,我這樣穿著出去可以嗎?她媽媽當時的回答是這樣的:肯定要換哦!語氣非常的強硬,我能體會到背後的潛台詞是,你怎麼能不換了,你和你朋友出去有面子嗎?後面他媽媽看到我們在場,估計礙於面子,馬上又補充:你自己看,想換就換,不想換就不換哦。然後我朋友二話不說就進裡屋把衣服換了。是的,我的朋友快三十歲了。這個朋友認識多年,我對他也有一定的了解。也是針對這個細節,談一下我的體會。去了解這樣的父母,你會發現他們有四個非常典型的特徵:一是強勢父母,會在自己的語言、行為中不自覺的強加自己的想法給自己的孩子,嚴重的甚至會有一些語言暴力,類似於「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你必須這麼做。」更高段位的會這樣說,比如「這是我的想法,做不做就看你了。」這樣會讓孩子從小養成希望得到別人認可的思維模式,為了讓這種思維模式得到補償,他們會更加迫切的希望自己成為「乖娃娃」,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從父母的認可中獲得快感。

二是這樣的父母經常會隱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撒謊成性。當孩子不順她意的時候,比如孩子與他的意見不合,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她不認同的事情上面,她就會生氣,表現在語言、臉色、眼神上,嚴重的情況下,她會長時間的保持冷漠或者哭泣,其實這已經是傳說中的冷暴力了。這樣的父母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中深深傷害自己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受到攻擊的就是可憐的孩子。因為孩子是最弱勢、最容易受傷的群體,又是完全沒有自主權的生命體——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享有絕對的專制和權威。三是強勢的父母一般也思維敏捷,特別能幹,表面上對孩子也是照顧體貼備至。這樣會給孩子一種感覺,父母特別愛自己,自己應該體諒父母,不讓父母不高興,這樣家庭的孩子也會成為「乖娃娃」。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忽視自己的感受,以父母的感受為重,成為「行屍走肉」,孩子會成為一個機器,一個思想、自由受到牽制,創造力受到限制的人。

四是強勢的父母往往「護犢」,會刻意逃避承認自己孩子所犯的錯誤,逃避本應該自己孩子承擔的責任。更有「護犢」心切的父母選擇責怪別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和獨立無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很多時候,對於成年的孩子,明明知道父母的話有問題,可依然「鬼使差」的,以違背自己意願,傷害無關人員的方式去執行。或許,用長期以來養成的思維模式和習慣來形容「鬼使神差」更為恰當。所以,有部分孩子會經歷「叛逆期」,在他的父母看來,這部分孩子問題重重。但是一個隱藏的事實是,父母的問題可能更多,但這樣「能幹、思維敏捷」的父母必然會隱藏這種有悖於他們良好形象的事實,他們會掩蓋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認為自己的孩子無藥可救。但其實孩子正是通過「叛逆期」塑造自我的獨立人格,找回真實的自己。父母若與孩子及時溝通,則會及時化解矛盾,孩子可以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若不能及時溝通,父母必然會和孩子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家庭條件好一些的父母憑藉自己的勢力,會嚴格的控制自己孩子的言行。是啊,可憐的孩子就不得不妥協,被迫接受父母的種種控制,最終在自我突破與壓制反抗中度過他的青春期,而這段時間他最想做的事情莫過於擺脫自己的家庭,擺脫自己的父母。另一部分是比較可憐的,就是沒有經歷「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沒有獲得獨立,忽視自我的內心,將自己的情緒依託在父母身上,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乖娃娃,失去自我,在父母的模式和控制下長大成人,久而久之,成為一個木偶人。或許這種控制會伴隨他讀書,比如學什麼專業,讀什麼學校;伴隨他談戀愛,這個女孩子不好,那個男孩子靠不住;伴隨他工作,你必須回家,必須當公務員;若和父母長期住在一起,這種控制會大到職業規劃,小到我前文提到的穿什麼衣服。如果,自身沒有覺醒,這個模式將會伴隨他一生。長期以往,他遇到問題,會手足無措,第一想到就是父母,完全沒有解決問題的自信和智慧;他會脆弱自卑,因為父母從未給予過他真實的愛,他本身極度缺乏安全感。當突然有一天,他遭受人生重大挫敗或者變故,當他不得不面對自己的人生,他意識到自己要做決定,自己必須去承擔的時候,他痛苦不堪,想堅強、獨立、勇敢卻無力、失落、自卑、敏感、沒有安全感。此時,父母的愛已經變成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做呢?恕我直言,我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將這個問題思考清楚,並且隨著思考,越來越覺得這可能是一個長期,乃至終生的問題了。這裡姑且談一些思路,希望能夠給有類似困惑的你帶來些許的幫助。第一個方法是離開。並不是說永遠遠離,只是暫時讓自己脫離那種狀態,只有關係從靜態變為動態,有變化的可能,也才有變好的可能。第二個方法是讓自己的心靈出來。力量強大的人可能會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改變身邊的家人,但絕大多數人做不到,所以,盡量不要讓自己太壓抑,閱讀、娛樂、音樂、朋友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是人生活的一個本領。最重要的是,為自己負責。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先讓自己經濟獨立,再逐漸讓自己思想獨立,這個過程也許需要較長的時間,但卻是我們成長的唯一道路。此外,有一些心法分享給大家。來自《遇見未知的自己》中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限制。當我們成年了,依然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受到父母控制時,盡量去了解自己,了解父母。因為很大程度上,我們的父母也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所以,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愛我們。就像沒有吃過冰淇淋,是無法描述它的味道的。雖然他們一時無法改變他們自身,但我們可以選擇用更平和的心態有選擇性的回應。不用那麼在意,而把關注點轉移到對自己內心的審視和自己能改變的事情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