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深夜舔屏到給舌尖找茬,《舌尖3》為何成了吐槽大會?

從深夜舔屏到給舌尖找茬,《舌尖3》為何成了吐槽大會?

用 最 簡 單 的 食 材 做 最 美 味 的 食 物

還記得看《舌尖1》時,我們的口水長流,饞到深夜舔屏。

到了《舌尖2》,淚水、口水各半,有點不是滋味

今年的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時隔4年重歸熒幕,大家紛紛表示:哎,白攢了四年的口水!沒有口水,只能找茬了。

首集以「器具」為主題,主要介紹了四川泡菜罈子、陝西的七孔穿山灶、章丘鐵鍋等烹飪器具,但不少觀眾對於「只見鐵鍋,不見美食」感到失望。

煽情過重,美食無味,太過說教。

片中用數據、典故出錯;將大口黑鱸當做四鰓鱸魚,把響螺椰子湯說成廣東家常湯,讓有毒性的「南天竹」出鏡,引用的人文典故出現歷史錯誤……

片子剪輯太亂,食物近景特寫太多,滿屏一張大圖,但細看卻一片模糊。

還有網友扒出,《舌尖3》製作口紅出現的原材料疑似購置於淘寶三無賣家店,連配的電子秤都是同款。且不說這種不戴手套配置化妝品的方式是否合乎衛生標準,最關鍵的是,在美食紀錄片中,中藥口紅和美食有什麼關係?

吐槽一:解說詞有「破綻」

「舌尖」系列成功,恰如其分的解說詞功不可沒,不過,「舌尖3」解說詞卻被網友抓出不少「破綻」。

1、「集萬物於一山(的野生蜂蜜),使得蜂蜜飽含清甜」——蜜源植物繁雜的蜂蜜不會清甜,反而會帶有常見混合蜂蜜沒有的藥味。

2、雲南石鍋並不起源於雲南,而是四川藏區的石鍋器型傳入改良。

3、穿山灶系擺拍,擺酒的是廚師家,豫西並無拜大廚一說。

4、「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國廚師唯有一把廚刀」——這明顯是一句有誤的話,中國廚師肯定也不止一把刀。事實上,現代中廚已經普遍地使用更專業的剔、削、切、砍、剁、雕等各種刀具。後面瓜雕處立刻出現各種雕花刀,立馬啪啪打臉。

5、章丘鐵鍋,「必須歷經12道工序、再過18遍火候、1000度高溫錘鍊、經過36000次捶打」——章丘鐵鍋的冷熱鍛並沒有詳盡的七道和五道之分。十八遍火候通常為七到八道,三萬六千次鍛打通常為七千次,還讓老人昧心地說:三萬六千錘,少了它不行。

6、「泡菜是四川人的命」——實際上並沒有。

吐槽二:過分煽情

《舌尖1》中,黃國勝夫婦製作的黃饃饃熱氣騰騰,他騎著三輪車說:「我58啦,我要好好乾」;在北京高樓上種菜的二哥,立秋後邀請鄰居們來吃角瓜餃子;76歲的老人郭少芬看著老伴的遺照,回憶過去50多年裡和老伴一起做蝦醬的日子,夕陽在已經廢棄不用的蝦膏木桶上一寸寸滑過……

這一切都像是我們的人生中會發生的事情,一切都那麼真實而動人,看過的眼淚就不自覺地留下來了。

然而到了《舌尖3》里,各種擺拍、各種不自然的尬笑、各種違和的場景……創作者的浮躁、刻意隨處可見。

吐槽三:內容有「硬傷」

第三集「宴」中,講述園林家石放苦尋「太湖之冠」花鱸不著,只好以家養鱸魚替代,但是微博認證為「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卓誠」的網友開水族館的生物男較真兒說,「出鏡的並不是花鱸而是美國引進的大口黑鱸,肉質上差了幾個級別」。

此外,「養」中葉放剪下的植物也被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植物學專家劉琳莉確認是南天竹,果實含天竹鹼,汁液含微毒,不過「不食用就沒關係」。話雖如此,網友們卻認為在一個美食紀錄片中給有毒的食物這麼大的特寫鏡頭並不恰當。

吐槽四:空洞的說教

本來,禮早已經融入到中國人的生活,融入到我們日常的待人接物,但是《舌尖3》第三集宴里,對禮的闡釋和表現卻令人感到不適。

《舌尖1》中,同樣有表現禮的內容:丁村村民從自己碗里夾出一根最長的面放進壽星的碗,代表著對長壽的祝願。這種方式真切、自然,有生活氣,符合任長箴所說的人之常情。

但是《舌尖3》的主創人員卻把禮回歸到空洞的說教,大篇幅的介紹村落文化、宗祠歷史、鄉鄰禮節。

從《舌尖1》到《舌尖3》,一個紀錄片品牌的倒掉,只能說「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質樸、真誠、恰如其分,成了我們最不願意珍視,最不能堅持的東西。

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GIF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寶寶V 的精彩文章:

如果找老公不是用來玩的,那還有什麼意義?

TAG:企鵝寶寶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