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2018,醫藥營銷第一成功案例

2018,醫藥營銷第一成功案例

近日,《華爾街日報》一篇關於念慈菴川貝枇杷膏的報道讓一款傳統中藥止咳糖漿在美國突然成了新網紅。

在美國零售價格已經從7美元被炒到了70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相當於441元人民幣一瓶。

據了解,川貝枇杷膏在美國突然走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年入春以來美國遭遇了10年來最強的奪命流感。

川貝枇杷膏為什麼能在美國走紅?

實際情況怎麼樣?是故意炒作嗎?

看看《華爾街日報》報道的原文,就可以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報道中國川貝枇杷膏的媒體不少,所有報道的源頭都是《華爾街日報》在2月22日的一篇文章。雖然這篇文章也有點小題大做之嫌,但在行文上還是非常客觀、剋制和平衡的,這一點從標題就可以看出來。

報道的大標題是「Herbal Supplement Has Some New Yorkers Talking, Instead of Coughing」。

首先,非常嚴謹地用了「herbal supplement(草藥補充劑)」這個詞,而不用任何與葯有關的詞,從而避免為川貝枇杷膏的藥效背書;其次,標題的核心意思是「有一部分紐約人在談這麼一個東西」,而不是中文媒體所渲染的「讓許多紐約人瘋搶」。

更重要的是下面還有一行副標題:SomeClaimsuccess with Nin Jiom Pei Pa Koa, but experts warn of the risks of taking such products。Pei Pa Koa 是枇杷膏的粵語音譯,Nin Jiom 同樣是念慈菴的粵語音譯。這個副標題的意思是,雖然有些人聲稱川貝枇杷膏確有療效,但專家警告食用此類製品可能會有健康風險。

但經過中文媒體的編譯,一方面選擇性地摘取需要的信息、故意忽略另一部分他們不需要的信息不作翻譯;另一方面,則拚命地對需要的那部分信息加了不少原文並沒有的報道。

而不同的中文媒體、尤其是微信公眾號,不斷地添加進自己的想像,用的詞語一個比一個誇張,在一輪一輪的翻炒中,最終炮製出了一個失真的中華文化強勢輸出征服美國的假象。

再加上網路力量的驅動、跟風心理的驅動等因素,相信川貝枇杷膏會在美國、乃至全球都火起來,更重要的是,川貝枇杷膏在國內都不是人盡皆知,現在好了,國人也津津樂道。

無論川貝枇杷膏在美國熱銷事件是不是葯企方面主動的營銷策略,還是無意形成的,這個產品已經勢不可擋的成為醫藥行業2018年第一個品牌成功案例,而且是全球性的品牌成功案例,尤其品牌知名度的成功。

川貝枇杷膏在美國熱銷事件給中國中藥企業提了個醒:

無論如何,不管是故意炒作的營銷策略還是無意為之,川貝枇杷膏在2018年開了個好頭,估計會有更多的優質中藥行銷全球,而且,很多中藥企業也在做中藥國際化方面的工作,鼎臣諮詢在2017年就接受了幾家葯企的委託,幫助這些中藥企業的中藥產品在歐美地區進行企業收購和註冊工作,相信2018年,鼎臣諮詢會使更多的中藥企業邁入國際化的道路。

本文作者:史立臣,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公眾號maxcolla)創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2018,你能抵達的,比想像更遠
領導痛批「95後下屬」的郵件傳瘋了,原來差的是這個!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