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防疫工作的先驅者——伍連德博士

防疫工作的先驅者——伍連德博士

文獻整理:江流

來源於浩源文獻館

相關圖片:網路

伍連德(1879-1960)字星聯,廣東台山縣人,1879年3月10日生於新加坡。幼年家貧,就學於免費學校,勤勉好學,成績憂異。1896年以獎學金留學英國劍橋大學競曼紐學院學醫,1899年畢業,再入倫敦大學,1902年獲得理學士、醫學士及文學博士學位,並由劍橋大學資助遊學德、法等國三年,研究瘧疾、破傷風等。1905年回英國,授與醫學博士,任肺病醫院院長。1907年歸國後在馬來半島開業,不久再度赴英、德考察軍事醫學。1908年,就職天津陸軍軍醫學堂任會辦(副校長職)。

1910年肺鼠疫由西伯利亞傳入我國滿洲里,延及哈爾濱,死亡慘重。 當時清政府尚無專設的防疫機構,而東三省為列強覬覦,沙俄、日本均以保護僑民為理由,要求獨攬防疫大權。清政府電令東三省總督錫良組織防疫,派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率領學生到東北防治鼠疫。

伍連德不避危險,首當重任,親自到鼠疫流行區調查研究,尋找病源,採取控制交通、隔離疫區等措施,嚴格按科學辦事,受到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不到四個月撲滅了這場震驚世界的烈性傳染病,清政府為表彰其功績,特授與他陸軍藍領軍銜,加賜進士出身。

1911年4月,在奉天(今瀋陽)召開有中、英、美、德、法、奧、意、荷、日、印等11國參加的萬國鼠疫研究會,研究有關事項24條,伍連德發表論文《蒙古鼠疫與瘟疫的關係之考察》,在會上介紹了防治鼠疫的經驗,於鼠疫防治工作多有建樹。

東北防疫期間,伍連德建議清政府設立防疫常設機構,北京設京師防疫事務局,哈爾濱設東三省防疫處,山海關、營口設檢疫所,自此中國有了自辦的檢疫和防疫機構。

1911年伍連德任職東三省防疫處長期間,爆發辛亥革命,伍氏被任命為總統府侍從醫官。但伍氏仍然繼續銳意經營東三省防疫處,遊說當局,奔走海關,籌集資金,充實設備,邀聘專家,使東三省防疫處成為頗具規模與實力的重要機構。主要技術人員多來自南方各地,並有德、奧、俄等國專家參加工作。在濱江、滿洲里、齊齊哈爾、拉哈建立四所直轄醫院,平時應診,疫時防治。伍氏兼任濱江醫院院長,醫術卓越,聞名遐邇。1920年,鼠疫再度流行,有賴於上述防治體系和措施,使死亡率顯著下降,疫情得以及時控制。

伍連德為中華醫學會最早的發起人,1913年伍氏在北京組織了地方性的中華醫學會,1915年全國性中華醫學會在上海成立,伍氏擔任秘書,1916年至1920年擔任第二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1924年,伍連德以洛克菲勒基金赴美國研究,獲得公共衛生博士,又以對1911年到1926年間東北鼠疫流行的研究,獲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伍氏曾接受張作霖的委託,在瀋陽設立東北醫院。1926年,為培養醫師的迫切需要,在東三省防疫處及所屬濱江醫院的人力與設備基礎上,創辦濱江醫學專門學校,為我國東北最早自辦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伍氏為第一任校長。1927年改稱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1927年,伍氏應國際聯盟衛生部之邀視察各國,並作為中國代表出席國際聯盟在印度召開的遠東熱帶病學會。

伍連德先生是我國近代防疫工作的先驅者,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在東北防治鼠疫的工作及其創辦的事業,在我國近代醫學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活動極為豐富多彩,曾發表《霍亂概論》、《鼠疫概論》、《論肺型鼠疫》等著作,並與醫史學家王吉民合作,以英文出版《中國醫史》,將我國傳統醫學的歷史成就介紹到國外。

伍連德是一位具有愛國思想的醫師,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哈爾濱工人張泰沉痛演講,自己刺穿腹部,血書「誓死報國」,伍氏深受感動,收容在濱江醫院親自治療,使之很快康復。1925年哈市群眾支援上海「五卅」慘案受難同胞義演,伍氏作為社會名流應邀登台演出,獲得讚譽。北伐戰爭時期,伍氏拒絕蔣介石委為陸軍醫務部主任的邀請,繼續從事防疫工作。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強奪我東北,伍氏憤然出走,在瀋陽被日軍逮捕,經英國領事館保釋後南下赴京、滬。1937年退休,定居馬來亞開設診所。1960年逝世,享年81歲。

..完..

若正在關注的您同樣期待參與到歷史文獻的整理中來,

黑龍江省浩源地方文獻博物館館藏地方文獻20餘萬件,絕大部分為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印製,我們正在有計劃地整理、梳理。即日起,我們將逐步上傳部分珍貴文獻史料,如果您有需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收取一定的複印、郵寄費用。

地 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聯草街9號民生大廈黑龍江省浩源地方文獻博物館

公眾號:黑龍江省浩源地方文獻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