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燒香之雅·宋代文藝青年的一場風花雪月

燒香之雅·宋代文藝青年的一場風花雪月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

四般閑事,不宜累家」

——宋《夢梁錄》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是宋代文藝青年精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藝」。香藝首當其衝,不僅意味著日常文藝活動秩序上的第一位,更代表了香在宋代文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透過這四件風雅事,宋人以嗅覺、味覺、觸覺、視覺全方位品位日常生活,把平淡的生活升華為藝術境界。

香藝的發展,經由事事講求精緻的宋代文藝青年之手,熏香之法更極盡巧思。香事活動逐漸形成一套程式,成為上流社會重要的社交活動,稱之為香席。所謂香席,就是邀約二三懂得「四藝」的香友,共同品評香品,最後以留在香篆、香簿上的文學和書法作結。

宋代文藝圈內喜歡不時相聚雅集,聚會之上,四般閑事,自不可缺一。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的「西園雅集」便是宋代最為著名的一場風花雪月集。

眾多文人雅士,包括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秦觀等名流,在駙馬都尉府中作客聚會。席間李公麟乘興而作,表現了在這清幽環境中,賓主風雅,焚香品畫,人間清曠之樂。原畫早已失傳,但西園雅集卻成為了經典畫題流傳千年。

張大千所繪《西園雅集》

既是風雅的香席集會,且多設於庭院場景,熏香方式則不便煙熏繚繞。「隔火熏香」式品香風靡一時。

點燃一塊木炭,把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木炭上隔一層雲母片,最後在雲母片上放香品。在聞香不見煙的意境里,品茗雅談。

矜貴的士大夫們視品香為修鍊心性的法門,「微參鼻觀猶疑似,全在爐煙未發時」,在氣味的分辨中,對香從嗅覺器官的知覺到思維上觀想的一種升華,謂之為「鼻觀」。

香,於宋代文藝青年而言,不僅是交遊名士的媒介,更是獨處書齋之時的心靈慰藉。

南宋張功甫出身華貴,能詩善詞,詠物言志頗有奇趣。他一手策劃的「牡丹會」亦可留名青史,生逢「乾淳之治」,一派太平安樂景象,牡丹會上焚燒大量名貴香料,燭光香霧,歌吹雜作,客皆恍然如仙游也。

趙清獻公「每夜常燒天香,必擎爐默告,若有所秘視者」。

北宋貌似一派繁華盛世,實則內憂外患,積貧積弱,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更是風雨飄搖。家國羸弱的命運在這些貴族士大夫心中投射了深重的陰影,他們迷惘困惑又無所事事,只能迴避無奈的現實,在香事里獲取細膩的感官享受以找回心靈的安適。

正是宋代文藝青年們對香的靈性感悟賦予了香文化生命與靈魂。

遠古上秦,香作為祭祀品出現,到了漢唐,香又是皇室的奢侈品,即使香料空前豐富,普及範圍與使用層次還遠不及宋代之深遠,到了宋朝,香被文人士大夫充分利用起來,被賦予了更多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同時兼具哲學性和思想性,才正式成為了社會文化的一部分。

在宋代,中國的香文化才真正得以成熟和完善。用香不再是權貴之間攀比鬥富的寵兒,而是文人學士在書房中鼻觀參悟,修身養性的媒介。

宋代奠定的這種文化基礎後來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直到現在,我們談起中國傳統文化會說,內斂、深沉、含蓄、厚重等等,正如同宋人的品香方式。

關注鳳來儀香道,開啟寫意香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來儀香道館之蘭兮 的精彩文章:

隋唐繁榮香事唐人奇趣的香料生活
一支喚醒冬日幸福感的手霜

TAG:鳳來儀香道館之蘭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