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年尋遍10餘省,拜訪數十位茶人,中國最原始淳樸的春茶,我們終於找到了

2年尋遍10餘省,拜訪數十位茶人,中國最原始淳樸的春茶,我們終於找到了

造物中國 016期 物道春茶季

在外國人眼中,「茶」是中國人的魔法,明明是灌木叢一樣的植物,嫩芽一摘,太陽一曬,火力一炒,就成了通竅生津的神水。

不知從何時起,這一片小小的東方樹葉,被世人賦予太多的傳說、哲理和想像。

出於本心,物道君2年前踏上了中國尋茶之路。

圖片|柏文 攝

2年深入大山,輾轉10多個省,拜訪了幾十位茶人,在近百萬的文字資料收集和整理中,物道君深諳:「茶」不僅是飲品,它更是茶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信仰。

於是,2018年開春,物道君便整理了一份「春茶季」的專題:在遠離城市的茶山,茶人們大多是平凡的農人,他們過著簡單的生活,在樸素的環境里,他們用粗糙的雙手製作出精細的茶葉,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是為了回饋自然的恩情。

圖片|柏文 攝

于丹說:「我們不如用一種樸素的方式,讓茶回來。人回草木間,茶歸民生里,人要回來,茶要回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要回來。

圖片|柏文 攝

一 口 茶

物道與翁隆順茶號結緣有兩年了,它是迄今為止有記載的中國最古老的茶號。

300年來,每逢清明到來之前翁家人都會格外緊張。早上5點,雲霧未散,翁家人得背著背簍上山採茶,3萬6千棵芽頭得趕在10點前全部采完,一天只能采4斤,成品後的茶葉卻1斤不到。

圖片|柏文 攝

下山後,翁家人得趕在第一時間將茶製作好,他們從早忙到晚,身上露水和汗水濕了干、幹了濕,臉上卻綻放著笑容,笑容里你能看到他們的堅守和執著。

為了加快效率,現在很多人都用機器代替手工來製作茶葉。但翁家人是拒絕的。

圖片|柏文 攝

300年,翁家明前茶的步驟和儀式一直如此,「一定得用手製作,只有這樣茶人才能根據茶葉的狀況調整力量,也只有這樣春茶才會鮮、會活。」

翁家茶人的一生很簡單,專註做點東西,對得起祖輩,對得起自己,才不負這300年不變的春天滋味。

一 口 茶

在物道「春茶季」的專題里,得知茶農石年雄和石炳君是在馬嶺老師2016年的《茶之路》記錄片里。

那天下著雨,他們在茶園裡指著一棵碧螺春群體種老樹說道:「當地農民要把它嫁接掉,太可惜了......」在父子倆的心中,碧螺春老樹是碧螺春的母本,是碧螺春的根。老樹內含物和新樹差別很大,光咀嚼鮮老樹鮮葉就能感覺到格外甘甜。

於是,在不產茶的季節父子倆便外出收集和購買碧螺春老茶樹,然後移栽到自家茶園保護起來。

可總有些水土不服的老樹,剛移栽沒多久就枯萎。每當說起這事老石都會心疼得要命:「就好像從我身上挖了一塊肉。」

對於他們父子倆來說,用這些由他們親手移栽保護下來的老茶樹炒制的碧螺春,才是他們心中碧螺春最正宗的味道。可對於我們來說,在這碧螺春的味道里還多了一份淳樸和自由。

一 口 茶

陸羽所在的時代,好茶就開始藏匿於叢林秘境。2017年,我們拜訪安徽黃山的猴坑村,這裡山高土肥、雲霧飄渺,有著久負盛名的太平猴魁。

茶農葉良金每天都要來到村口坐上40分鐘的船,再走一個多小時的路來到山谷的「尾巴尖」。走到沒路了,便到了他的茶園。

這片海拔600米的茶園,是他18年前開始恢復補種的清代古茶園,10年來個從未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

時至今天,葉良金依然堅持著全手工製作太平猴魁:「手工殺青,手工捏尖,傳統炭焙,沒有用到電」,如他自己所言,「這是最原始的茶。」

誠如他所言,只要喝過這一口茶湯,在那抹明亮的嫩綠色里,彷彿聞見了空谷里的幽蘭香,彷彿能看到葉良金日復一日的淌過河流,走過綿延的山路,彷彿自己也站在雲端,感知著天與地的交匯。

一口茶,自有一方水土一方人,它將領我們走進它的茶境里。誠如台灣作家林清玄說:「喝茶的最高境界,是把『茶』字拆開,人在草木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世人感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細細想來,人的一生,不就是生長於草木之間,最後又長眠於草木嗎?只是此番道理,茶人比我們感知得尤為細膩一些。

三月,春光正好,物道君的尋茶之路又將啟程。蒙頂山的黃芽、福鼎的白毫銀針......這世間的最好的春茶,都在孕育。此時若尋到茶山上,可藉由枯淡山野的茶湯,隱避之言,婉曲之志,然後深深呼吸,慢慢等待,自會嘗盡這春天的鮮......

之於未來,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足矣過此生。

圖片|柏文 攝

|文 字 為 物 道 原 創|

|產 品 為 物 道 嚴 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無論天涯與海角,此心安處即是家
初十,旺狗賀歲,十全十美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