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什麼說走得太近是場災難?

為什麼說走得太近是場災難?

太近傷害彼此,太遠疏遠彼此,太近產生防備,太遠產生冷漠,不遠不近,不冷不熱,處世之道也。

一、人際煩惱的根源所在

最近在看綜藝節目《奇葩大會》,作家馮唐語出驚人。他說:

人生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個是你要仔細問問「關我屁事」,另外一個問題是「關你屁事」,你就能知道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對的。

仔細一想,確實挺有道理的。

我們的大多數人際關係的煩惱就是這樣,不懂得與別人劃清界限,又愛管閑事,給自己增加太多無謂的負擔。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做自我邊界,指的是個人所創造的規定或限度,以此來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許的,以及對別人的事情應該管到什麼程度。

自我邊界的建立對自我認識、改善人際關係有重要意義。

二、缺少邊界感,易被他人影響

朋友小康最近很煩惱,他對我說,最近他談了個空姐女朋友,明眸皓齒,笑起來特別甜美。

本來是件開心事,結果單位的同事們你一句我一句,說得他開心不起來。

有的說她沒編製,不穩定,紛紛勸他儘快分手。

小康不解:「沒有編製怎麼了,空姐也是工作啊,工資可高著呢。再說了,就算她不賺錢,我也養得起她,讓她安心在家裡做全職主婦。」

這時,另一個同事說:「空姐吃的是青春飯,過幾年她人老珠黃就做不下去了,你是不知道,裡面潛規則多著呢。你女朋友那麼漂亮,指不定哪天就跟有錢人跑了,到時候你可別來找我們哭,怪我們幾個沒有提醒你啊。」

幾人頓時哄堂大笑,氣得小康臉一陣黑一陣綠。

「他們根本沒資格管你的事情,不必理會」,我安慰小康道,「看得出你真心喜歡你的女友,並不在乎她做的是什麼職業,這就足夠了。」

做人要有自己的邊界感,必要時要跟他人劃清界限,不要因為別人影響自己的心情和態度。

叔本華說:「人就像寒冬里的刺蝟,互相靠的太近,會被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會感覺寒冷。

擁有邊界感,是幸福的法則。在自我與他人之間構築一道無形的界限,才可以確保我們的心理處於舒適的狀態。

當一個人欠缺邊界感,常常會把自己的事託付給他人,被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三、缺乏邊界感,易陷入控制的誤區

去年看了一部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當我看到秋水和趙英男分手那一幕時,有些惆悵。

七年的感情,就這樣一刀兩斷,給彼此帶來無法彌補的傷痛。

秋水感性,英男理性,一個院士兒子,不羈放縱愛自由,一個部隊大院子女,規規矩矩上進奮鬥,原則性強,做事果斷堅決。

兩人本來可以攜手同行,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惜的是,趙英男過多干涉秋水的自由,對他實施以愛之名的控制,讓秋水忍無可忍。

秋水去酒吧發泄情緒,趙英男直接破口大罵併當眾打了秋水一巴掌,說這是男人墮落和找女人發泄自己獸慾的地方。

這件事還算是小事,但是她撕掉秋水小說的底稿,並且向秋水媽媽提議關秋水禁閉三天,這兩件事徹徹底底惹怒了秋水,兩人從此分道揚鑣。

相信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秋水與英男這樣的情侶,因為另一半的過多干涉而一拍兩散。

再怎麼相愛,一旦缺少了邊界感,感情就會出現裂痕。

閨蜜之間關係破裂,原因也是如此。

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和唐晶本來關係很好,但是唐晶對於羅子君太關心,太上心,反而導致了最後讓人心裡不好受的結局。

你的所有事我必須知道,你的所有事和我都有關,你的所有事我都得管。這樣的朋友關係會漸漸走向畸形,最終破裂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你有難時,我伸出援手;當你無恙時,我自在獨行。這樣的閨蜜,才是真閨蜜。

遠而不疏是種能力,近而不入是種智慧。

建立邊界感,是門學問。

越近的關係,對彼此的自我界限越是個挑戰,界限不清,遲早會對關係造成傷害。

建立邊界感,明確自己的位置,持續改善關係,才能享受人際交往的快樂。

四、建立邊界感的關鍵是課題分離

心理學巨匠阿德勒提倡課題分離,簡單地理解,就是將我們自己的課題與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然後面對自己的課題全力以赴,至於別人的課題,你選擇尊重就好。

分辨是誰的課題,只需考慮一下,某種選擇帶來的結果最終由誰來承擔。

他認為:

關於自己的人生你能夠做的就只有「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

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只要能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五、生命只有一次,做自己課題的主人

我聯想到一位遠方親戚,是個埋頭讀書的學霸,給人的感覺很高冷,不愛說話。

但他有個優點:特別擅長管理時間,自我邊界感很清晰,拒絕一切無聊的聚會和外界的質疑,潛心學術,把人生的課題掌握在自己手裡。

從小成績優異,讀的是市裡最好的高中,期間參加全國奧數競賽獲獎,大學是全國知名的學校,被導師賞識,帶著做國家級科研項目。

讀研讀博期間拿到國家全額資助,每月還有豐厚的生活費補助。前段時間看他曬朋友圈,作為中國優秀青年去日本發表演講。

他說過一句讓我肅然起敬的話:「人生是只能建造一次的大廈,我們都是自己的主人。

他不會因為別人的干涉而改變初心,在他的世界裡,只有他的事和不關他的事,雖然年紀輕輕,但是活得很通透。

六、互不干涉、各自歡喜

著名法國哲學家薩特和女權主義者波伏娃是一對超越婚姻的終生伴侶,他們的傳奇愛情故事甚至被拍成電影花神咖啡館裡的情人們》。

薩特和波伏娃簽了個契約式婚姻,一執行就是一輩子。

薩特解釋說,兩人不必結婚,但又是親密的生活伴侶,真誠相愛的同時,各自保持著愛情的獨立自由。

不久,他們又達成了另一個協議,「雙方不應互相欺騙,而且不應互相隱瞞,雙方都有愛其他異性的權利,一旦有新戀情都應該毫無保留地告知對方」。

薩特反對婚姻的靜止性,多方接納來自異性的誘惑,他希望與波伏娃共同建設一種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的超越傳統的愛情關係。

波伏娃和薩特一直租住在巴黎的旅店裡,但一個住樓下,一個住樓上,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五十年都是這樣度過的。

或許在外人看來,他們的做法過於前衛,甚至有些離經叛道,但是在我看來,兩人保持各自的邊界感、互不干涉的態度值得推崇。

正如《界限感》的書中說的那樣:「最好的關係,是親近地保持距離,把握自我邊界,別因自我認同感而失去理性。」

戀人之間最令人羨慕的關係就是:我在作圖時你在看書,我在客廳看球賽你在卧室練瑜伽時;我和朋友玩荒野求生,你和閨蜜逛街買東西。

相得益彰,互不打擾。

我有自己的愛好,不想被過多管制;你有你的空間,我也不會限制你的自由。

七、隨心所欲不逾矩

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逐漸體驗到,真正的幸福就是孔子所謂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一種洒脫的生活態度,令人羨慕的狀態。

「隨心所欲」好理解,「不逾矩」困難一些,其實說的就是心理邊界的問題。

一方面,現實中有很多我們需要遵守的規範,法律也好,道德也罷,某種意義上只是個人的邊界感差異而已。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內心需要有把無形的戒尺,時刻告訴自己什麼時候要拒絕別人的要求,什麼時候要停住自己多管閑事的手。

從這個角度上說,幸福是一種能力,與人格是否完善,心理功能的水平是否能達到一定的水平息息相關。

我聯想到台灣演員金士傑,真正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

他的演技爐火純青。

按照知乎網友的說法:

有一種戲骨可以不分什麼年齡,即便鏡頭前的戲份寥寥無幾,也會讓旁邊的工作人員起雞皮疙瘩。這個人大概就是金士傑,他演《綉春刀》,把陰狠毒辣、老奸巨猾的魏忠賢演繹得絲絲入扣,演《唐人街探案》,又成功刻畫出看似風趣活潑、實則笑裡藏刀的黑幫老大形象。

最為人稱道的是其特立獨行的作風。

金士傑是出了名的怪咖,厭惡名利,討厭虛假的客套,反感恭維的掌聲,拒絕水準低劣的影視劇。

有這樣一個故事:

金士傑要求去朋友李昂家吃掉剩飯剩菜,節約國家糧食。他提前跟對方約法三章:他不定時去,但會事先打招呼,全程拒絕客套。於是,每次李昂知道他要來,就提前把剩飯放在桌上,金士傑一來,李昂也不打招呼,全家都躲起來。金士傑走,李昂也不送,完全沒有任何不必要的社交。

金士傑看似不合時宜,卻透露出深刻的人生智慧:邊界清晰了,生活就簡單了。

職場生活中,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謹言慎語;

親密關係中,給彼此獨立的空間,不隨意窺探對方的隱私;

親子之間,即使孩子犯錯了,父母也不過多干涉自由。

把握界限感,是改善人際關係、獲得幸福的法寶。

最後,我想分享一段話給大家,這是主持人塗磊在《愛情保衛戰》中提到的。

距離真的是可以產生美的,不光情侶之間是這樣,人與人之間都是如此。太近傷害彼此,太遠疏遠彼此,太近產生防備,太遠產生冷漠,不遠不近,不冷不熱,處世之道也。

本期話題

有了界限感之後生活有哪些變化?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絕不過低層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男生喜歡你時的9個小動作
我為什麼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