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間道的道德觀

世間道的道德觀

摘自《四川佛教》

要了解佛教的道德觀,必須了解佛教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觀點,這是大部份不信佛教的人難於接受的,只是作為宗教信仰內容的一部份而保留下來。

佛教所列六道,天、阿修羅、餓鬼、地獄皆屬化生,人和畜生亦有化生。乃至西方極樂世界有情亦是化生。化生如夢,各不相知。隨各人行為的影響(業感)而各受其報。如業同者,生於同一環境。地球上數十億人,地球乃數十億人共業所感,亦無數動物共業所感。雖同在地球之上,人與畜生又各有不同享受。同在人中,亦苦樂不均。是為共業中之別業。如謂善必受樂,惡必受苦,現見有人終身行善而終身坎坷,有人終身作惡終身享樂,善惡有報,未必盡然。故佛教說業果通於三世:今生作業今生受報者,謂之「順現受」;今生作業來生受報者,謂之「順生受」;今生作業來生不受,多生以後方受報者,謂之「順後受」。人疑前生作業後生受報。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其誰見之?佛教的答覆是:「修禪定成就者能見之。」得定則能得通。得宿命通能知過去;得天眼通能見未來。佛及諸大弟子和並世諸外道得禪定者皆能見。本生本事諸經大談宿命,授記諸經大談未來,不但在會諸菩薩聲聞弟子忍許,外道仙人亦忍許,以外道亦有甚深世間禪定神通力故。故佛教三學次第,再三說要由定生慧。若無定力,必無通慧。三世因果。尚難現見,何能徹法源底,親證真如。如不能親見三世因果必須深信如來及其諸大弟子所說不虛。不如此者,在佛教中,名為邪見,不能列於佛教徒之列。

佛教說三乘:人天乘、小乘(聲聞、緣覺)、大乘(菩薩、佛)。乘是交通工具,道是道路,都是達到目的地的手段。在這裡,乘和道是同義語。漢傳佛教稱為三乘,藏傳佛教《菩提道次第》稱為三士道。下士道即人天乘,中士道即聲聞乘,上士道即菩薩乘。三乘各有深淺不同的道德觀,而具體體現於行為的規範,在下士道為十善戒,在中士道為別解脫戒,在上士道為菩薩戒。

十善戒:身三(不殺、不盜、不淫);口四(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不貪、不嗔、不痴)。身三包括行為,口四包括語言,意三包括思想(約相當於「四美」的行為美、語言美、心靈美)。此十善戒,稱為性戒,不論受不受戒,犯了都是罪惡。雖不曾受戒的人,因為自己也不願被別人乘,所以自己知道殺人是有罪的;自己不願被盜,所以自己知道偷盜是有罪的;自己不願被人欺騙,所以自己知道妄語是有罪的。反求諾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性戒的基礎在於各人自覺,不待佛或師長制止,有類於儒家的恕道或良知。所以稱為性戒,不一定是從因果觀點出發。這是佛教的起碼道德基礎。不信佛教,沒有受戒的人,造了十不善業,同樣要受惡業的苦果。這是佛教最基本的道德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淺談「煩惱即菩提」
常識 如何理解佛教

TAG:靈隱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