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炎開疆的歷史教訓

司馬炎開疆的歷史教訓

原標題:司馬炎開疆的歷史教訓


司馬炎開疆的歷史教訓:司馬炎統一戰爭結束後到太康四年基本恢復到漢朝舊疆,他開始派張華和唐彬等經營東北和北方,進一步開疆拓土。這時期在幽州的張華,指揮何龕、嚴詢和平州刺史鮮於嬰多次打敗鮮卑,讓扶余王依慮、依羅父子降晉,慕容部、段部、宇文部也成為晉藩。其中唐彬北伐就開疆拓土千里,巡視邊疆三千里,把漢族中央政權的控制區延伸到蒙古高原。衛操在拓跋部的影響力也在增強,越來越多的晉人遷居到草原,逐漸控制拓跋部。在太康五年慕容廆上表請求攻打有父怨的宇文部,晉武帝不同意,這表明晉朝對慕容部和宇文部都是有管轄權的,結果慕容廆自行發兵,甚至攻打扶余,殺依慮,鬧叛亂。司馬炎詔令稱讚扶余長期效忠晉朝,派何龕、賈沈等進入扶餘國擁立依羅恢復扶餘國,這次勝利增強了中央政府對東北的控制,也是漢族中央政權首次直接對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行使管轄權。司馬炎阻止慕容部攻打宇文部,可謂一舉三得,首先是籠絡了宇文部,也向各民族宣示中央政府要維護各民族團結,不允許相互內鬥,在政治意義上是鞏固民族團結。其次是在慕容部擅自用兵後,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兵控制慕容部,打擊慕容部讓慕容廆臣服,削弱了慕容部的分裂離心力量,有理有節能讓慕容廆心服口服。第三是藉機把統治區擴展到東北深遠的扶餘國,把東北松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納入版圖。司馬炎阻止慕容部軍事攻打宇文部,是宣示中央政府解決部族間矛盾,禁止各部相互仇殺,中央以和平協商的手段解決部族矛盾,這項原則對現代也仍然有借鑒作用。對拓跋部和草原地區的開疆活動更多是用政治,司馬昭是北征沙漠讓拓跋部派人質當臣屬,這僅是名義上控制拓跋部,司馬炎統治時期更多是派衛操等官員和晉人移民到草原,在拓跋部中直接生活在草原,這更有利於讓草原地區忠於中央政府。司馬炎統治末期拓跋部正式納入晉朝版圖,當時的拓跋部中已經有很多晉人,後來有名有姓成為晉朝官員的人物就有十幾個,移民總數在十萬人左右,拓跋部不僅納入晉朝版圖,不再威脅中原,而且和晉藩宇文部也聯姻,成為晉朝的北方屏障。司馬炎是唐太宗、習鑿齒稱讚的開疆皇帝,他執行的政策在現代看來都有很多是進步的,比如政府贖出慕容部掠賣的扶餘人,送回扶餘國,阻止部族相互仇殺,大量移民草原幫助建設等民族團結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4sjs4軍史 的精彩文章:

晉朝時的北京
司馬睿北伐教訓

TAG:4sjs4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