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飲茶札記 三峽碧螺春

飲茶札記 三峽碧螺春

▲這篇是「多聊茶」的第壹佰玖拾叄篇常規文章

飲茶札記丨三峽碧螺春

前言

「驚蟄」過後,氣溫上升的很快。

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聲震醒後,開始出來活動了。茶樹應該也收到了消息,在努力冒出新芽。

這幾天看到班級里很多同學都曬出了嫩芽照片,好像大家都期待著綠茶上市。

中國的產茶區,就是綠茶的產茶區。

浙江、江蘇、四川、安徽、貴州……大陸能產茶的省份,應該都有你們期待的綠茶吧?

但有一個地方卻是個例外,台灣是我國重要的茶產區,那裡的綠茶卻無人問津甚至鮮味人知。

今天的飲茶札記,多傑老師要和大家聊的就是這款,我們可能並不熟悉的綠茶。

三峽碧螺春。

正文

我國台灣茶區,素來以烏龍茶著稱於世。

像凍頂、梨山、阿里山,本都是台灣地名。但在茶界,又幾乎能代指特定的烏龍茶品種了。

除去烏龍,近些年日月潭紅茶也很有名氣。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台灣也可出產綠茶。

而其中的代表品種,名叫「三峽碧螺春」。

出產碧螺春的三峽,與水庫大壩無關,而是位於今天台灣新北市的三峽區。

既然叫做「碧螺春」,那與江蘇名茶「碧螺春」又有什麼關係?

是「師徒」?是「父子」?還是「兄弟」?

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曾多次拋給身邊的台灣朋友。

結果,沒人能為我答疑解惑。

更讓我驚奇的是,知道「三峽碧螺春」的人群下線基本定格在50後。

至於台灣60後、70後乃至80後,不知道也就罷了,還都對台灣能出產碧螺春表現出強烈質疑。

出於對海外「碧螺春」的好奇,我決定專程到新北市的三峽一探究竟。

說實話,從台北市到三峽並不十分方便。

捷運、台鐵都不到,只能選擇自駕。好在當地的竹木器製作名家林憲昌老師俠義心腸,願意帶我驅車前往。

能夠動用這位年逾古稀且具名匠資質的「專車司機」,這又是我訪茶經歷中的一次驕傲經歷了。

早聽說三峽竹崙地區,還保存有一座日據時期的老茶廠——大寮茶廠。

我們便將那裡定為三峽行的第一站,想從中找尋到「三峽碧螺春」的遺迹。

位於三峽的這座「大寮茶廠」,建築絕對值得一看。

如今的一號展廳,據說就是當年廠長的住所兼辦公室。

覆蓋在房頂魚鱗片般的黑瓦,是典型的日式傳統建築風格。它具有高防水性及隔熱效果,十分適合台灣的氣候。

白色的牛眼窗,也用於日式建築的裝飾。地基牆面部分加設的通氣窗,也是老式裝修辦法,如今在台灣也難得一見了。

這座茶廠建於1924年,距今已近百年的歷史。可仔細觀察廠房周邊的山上,種植的茶樹竟然多是阿薩姆種。

內行都知道,阿薩姆種茶樹是做紅茶的優選。再一打聽,原來人家大寮茶廠一直生產的都是紅茶。

大名鼎鼎的「日東紅茶」,就曾是這裡的拳頭產品。

三峽碧螺春的產區,怎麼又曾以生產紅茶為主?

帶著滿腦子的疑惑,我一頭又鑽進了文獻檔案當中。

文獻浩繁,我又不得不多聊兩句了。

細究台灣的茶業發展史,不難發現綠茶生產歷史悠久。

早在日據時代的1919年,台灣就有綠茶的出口記錄。只是當時的日本人,擔心台灣優質綠茶,威脅到日本國內綠茶的市場。

因此,對台灣綠茶頗多打壓。乃至於,到1944年間的年平均輸出量僅有26噸而已。

相對於台灣烏龍茶、紅茶的生產與出口,這一丁點綠茶真是不值一提。

好在台灣島上的居民,多是祖籍閩粵兩省的移民。大家飲的都是烏龍,對於綠茶也無特別嗜好。

但1949年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退到台灣的國府軍民,大都有飲用「炒青綠茶」的習慣。怎奈兩岸相隔,一杯綠茶比一瓶威士忌都要難得了。

台灣茶樹雖多,但多隻適制烏龍或紅茶。拿來楞作「炒青綠茶」,根本難顯風味。

而三峽地區,單有一種名叫「青心柑種」的茶樹。別看他做烏龍不行,但做綠茶卻特別合適。

這種茶樹萌芽率強,從早春三月一直到十一月都可採收。

三峽茶農幾乎全年無休,見芽輪采。一般茶樹早就招架不住,而「青心柑種」竟還能生生不息,也算是一處奇觀。

我曾仔細觀察過「青心柑種」的鮮葉,質地柔軟,色澤碧綠,確是上等茶青。至於做出的成品茶,條索整潔,白毫顯著。

將茶放入蓋碗,再用沸水一衝,熱騰騰碧瑩瑩,絕不失為一款優質綠茶。

但是,若單說「碧螺春」三個字,我倒認為名不副實。

原因何在?

不像!

先說外形,碧螺春多以「一芽一葉」為標準採摘,再經反覆揉、搓、團、炒,直到葉條緊密捲曲如螺為止。

而三峽碧螺春,條索則是半卷半散,與一般炒青類似,卻很難擔得上這個「螺」字。

再說味道,碧螺春又名「香煞人」,由此可見其以香氣高昂顯著聞名。

而據我品嘗,三峽碧螺春的精彩不在香,而在於水。

由於茶樹品種的不同,「青心柑種」製作的三峽碧螺春,味道更為豐厚。湯色金而腴,味道甘而鮮。

呷一口在嘴裡,就像是加著桂圓一起燉煮過的雞湯一樣。鮮里透甜,甘中有爽。

說實話,我愛三峽碧螺春還要多過洞庭碧螺春。

這麼有特色的綠茶,為何偏要起一個「碧螺春」的名字?

本可堂而皇之的原創產品,卻心甘情願作山寨貨?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全盛時期的三峽茶區,有大小綠茶廠300餘家。

三峽碧螺春,為何如此紅火?

答:鄉愁。

時至今日,三峽地區的綠茶加工廠只有個位數而已。

三峽碧螺春,為何今不如昔?

答:鄉愁不再。

特殊的歷史時期,台灣島上擁擠著來自大陸各省份的軍民。何日才能返鄉?是否還能返鄉?都是籠罩在人們心頭的疑問。

不可說,不敢想。

島上,四處皆是無處安放的靈魂。

有時候,我們記不住事情,會下意識的說自己腦子不好用了。可其實,五感皆可成為記憶的存儲器。

曾幾何時,我們經常會因為聽到一首老歌,而勾起一段回憶。有時候音樂響起,甚至會潸然淚下。

這便是記憶儲存在聽覺中的典型例子了。

誠如陳荒煤先生在《家鄉情與家鄉味》一文中所說,家鄉風味的食物,既可飽腹,也可清除懷鄉症。

我讀唐代詩人賀知章,有名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其實多年不改的不光是鄉音,更是口味。

有時候甚至連鄉音都改了,這飲食的口味還是改不過來。

飲食之道,確實有趣。

有時候,一口家鄉的味道能勾起無限的鄉愁。可有時候思鄉病發作時,卻又要靠家鄉的味道去平復。

對於台灣島上的遊子而言,一杯三峽的炒青綠茶,絕對是緩解「懷鄉症」的良藥。

他們願意相信,這杯茶就是當年常喝到的中國名茶碧螺春。

彷彿能靠著一杯茶,營造出未曾遠離家鄉的假象。因此,非但沒人拆穿,大家反而很推崇「三峽碧螺春」這個名字。

杯中的不光是茶湯呀,更是關於故鄉的記憶。

如今,老一輩漸漸逝去,年輕人卻沒有那份鄉愁。

三峽碧螺春,自然也就沒落了。

我不曾長時間的遠離家鄉,但茶湯卻也常給我帶來慰藉。

我給學生們上入門課,最常選用一款年份壽眉,幾乎每一屆都是如此。

時間久了,每到獨自喝這款壽眉時,還總能想起已在大洋彼岸的學生們。

還有一年喝一款陳年熟普洱,一位助教非說自己在茶湯里喝到了炸天婦羅的味道,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前不久我翻出這款茶喝,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段多年前的趣事。

有時候,你以為已經丟失或刪除的記憶碎片,其實就隱藏在茶湯當中。

茶湯,是最好的記憶存儲器。

由此可見,喝茶這件事,不單單要糾結於茶、水、器。

在哪裡喝?和誰喝?也都是極其重要的事情了。

編輯:粒粒

校對:齊航

設計:靜平

楊多傑,「多聊茶」創始人,歷史文獻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歷代茶學文獻及茶文化教學。「中華茶人聯誼會」特約茶文化講師,多家電視及廣播節目撰稿人、顧問及常駐嘉賓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處-地鐵沿線的75個塵封秘境》

曾在《世界博覽》、《時尚旅遊》、《精品購物指南》、《中國國家旅遊》、《中華遺產》、《旅行家》、《社區》、《Timeout》等雜誌撰寫歷史文化類專欄文章

微信公號:多聊茶

今日頭條:楊多傑(簽約作者)

新浪微博:@楊多傑 @多聊茶

人 人 講:【楊多傑的多聊茶】直播間

廣播電台:北京文藝台FM87.6 《吃喝玩樂大搜索》

喜馬拉雅:旅遊頻道脫口秀《I Love 游》主播

掌上北京:核心撰稿人及名士團成員

荔枝電台:楊多傑電台

本公眾號所有文字、音頻、視頻及聲明過的圖片著作權均歸作者所有

除已簽約的機構和平台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轉載、改編、引用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自網路

哪款茶,有你最珍貴的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錢楓胖成球、周杰倫喝奶茶笑成200斤孩子……哪有什麼只吃不胖!
你所認為的茶道可能都是偽茶道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