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故宮部分文物分為三批運抵台灣。三批文物共計2922箱。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落成,這批文物便入藏該院。

其中包括器物、書畫類文物5萬余件,善本書籍近16萬冊,清官檔案文獻38萬冊,加上遷台後徵集的文物總計65萬件。數量雖不多,但稱得上「國寶」的文物舉不勝舉。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外景

一般我們大陸人所共識的國寶文物包括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新石器時期的鳥紋玉飾、漢代的玉角形杯等,商代獸面紋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清康熙窯寶石紅釉觀音尊,南宋國子監刊本《爾雅》,清代的翠玉白菜蟈蟈,韓乾的《牧馬圖》。

這裡採用台灣人評選出的兩個版本的排名,並且分別介紹(文物名稱採用台灣的名稱):

網路評選出結果:

第一名正是辨識度最高的「清翠玉白菜」

「戰國龍形佩」

「元大雁玉帶飾」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清掐絲琺琅天雞尊」

「清高宗夏朝冠」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漢玉角形杯」

「清楊維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

「清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內專家評選結果:

「西周散氏盤」

「宋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

「清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

「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北宋郭熙早春圖」

「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南宋國子監刊本《爾雅》」

「清藏文大藏經」

「明帝鑒圖說」



散氏盤(周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Ca.9th-8th centuries B.C.

文物描述:早在商朝中期,青銅器上便已出現銘文,比甲骨文的時代還早。但是在西周之後,在銅器上鑄刻銘文的風氣才大大風行,舉凡祭祀、戰爭、賞賜等大事,甚至是契約,都被紀錄在青銅器上。

散氏盤在康熙年間出土,嘉慶年間被進貢上京,作為慶賀嘉慶皇帝壽辰的賀禮,從此成為皇室收藏。盤上的銘文共 357 字,記載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約。位於今日陜西寶雞鳳翔一帶的散國,被西北方的國侵佔了土地,兩國議和,戡定國界,國割地賠償,過程與合約均鑄在盤上,作為證明。散氏盤造形與紋飾均呈現西周晚期青銅器簡約的風格,文字線條宛轉靈動,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文物尺寸: 總高:20.6cm 內深:9.8cm 口徑:54.6cm 底徑:41.4cm 重量:21312g

翠玉白菜(清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644-1912AD

文物描述:此器利用玉之原色施以巧琢,以綠色部份琢為菜葉,白色處施作菜身,酷似實物,葉上並琢二螽斯。為故宮所藏『巧作玉器』中最受人矚目者。

文物尺寸: 長:18.7cm寬:9.1cm厚:5.07cm

汝窯天青無文橢圓水仙盆(北宋)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first half of 12th century

文物描述:汝窯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窯,以天青釉色著稱於世。汝窯的傳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約二十件,其中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體簡雅大方,由於重複施釉的關係,釉層略具厚度,並帶有流動性。口沿處釉層較薄,隱約透出胎土色澤;而四個雲頭足的轉折部分,又有釉層堆積,柔膩如脂。釉層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與質感的細膩變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窯器多有開片,獨此件光潔無紋,益發顯得勻凈端莊,充分展現北宋制瓷工藝對於如玉釉質的無上追求。

文物尺寸: 外高:6.7cm 內深:3.5cm 寬:16.4cm 長:23cm

金嵌松石珊瑚壇城(清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601AD~1700AD

年號: 順治

文物描述:此件壇城,號象徵四大部洲,周圍再繞以一圈渾圓碩大的珊瑚串;金屬鍍金的周壁,細膩的浮雕,卷枝番蓮紋上涌頂面以分層分形、切割整齊、色澤均勻的綠松石組成,中央是象徵宇宙中心的須彌山,四方以抽象符立各樣佛家珍寶,邊緣再以多種金屬細工烘托,如圓的金珠焊連成串、細扁金絲纏累成細密的卷草紋等。

主體質地: 鎏金銅

文物尺寸: 徑:32cm

色彩: 泥金

款識:

【語言】蒙文【技法】寫款

附皮盒,其內白綾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利益金造曼達,乃世祖皇帝時五輩達賴喇嘛來京供於西黃寺,章嘉胡土克圖以其吉祥萬年、寰宇康寧、眾生利益,故奏聞皇上,請於內庭供奉。

【語言】藏文【技法】寫款

附皮盒,其內白綾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利益金造曼達,乃世祖皇帝時五輩達賴喇嘛來京供於西黃寺,章嘉胡土克圖以其吉祥萬年、寰宇康寧、眾生利益,故奏聞皇上,請於內庭供奉。」

【語言】滿文【技法】寫款

附皮盒,其內白綾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利益金造曼達,乃世祖皇帝時五輩達賴喇嘛來京供於西黃寺,章嘉胡土克圖以其吉祥萬年、寰宇康寧、眾生利益,故奏聞皇上,請於內庭供奉。

【語言】漢文【技法】寫款

附皮盒,其內白綾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利益金造曼達,乃世祖皇帝時五輩達賴喇嘛來京供於西黃寺,章嘉胡土克圖以其吉祥萬年、寰宇康寧、眾生利益,故奏聞皇上,請於內庭供奉。」

清明上河圖(清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736AD

文物描述:「清明上河圖」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歷代臨仿者甚多,此卷是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合作畫成,因此又稱為「清院本」。所畫的事物繁多,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的作品。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雖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

文物尺寸: 縱:35.6cm 橫:1152.8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絹本

溪山行旅圖(北宋)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960AD~1279AD

文物描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佔據畫面約三分之二,聳立在中央的主峰,右側有深谷瀑布,另一邊是矮小的側峰。近景中央突出兩塊巨大的岩石,背後坡岸道路上一列行旅,點出畫的主題。這幅畫構圖不複雜,局部的描寫卻很仔細,顯示出畫家有高度觀察能力和寫實的功夫。主峰上有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皺紋,刻畫出飽經風霜,被風化的岩石。山頂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前後左右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瀑布在高山深壑間,成一條線般飛泄而下,隱沒在雲煙飄緲的深淵中。手法都極其生動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規律。

文物尺寸: 縱:206.3cm 橫:103.3cm

文物形式: 軸

文物質地: 絹本

范寬,字仲立,華原(陝西耀縣)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卷一「論三家山水」中評論范寬的山水畫說:「峰巒渾厚,勢狀雄強。」范寬為人不拘小節,學畫以大自然為師,然後經過內心的感悟才表達出來。范寬曾為了體悟這些畫境,曾經隱居在華山,隨時留心觀察山林間的各種情景變化,當時人盛讚他:「善與山傳神」。今有(溪山行旅圖)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天雞尊(清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736-1795AD

紋識描述: 各式羽毛、纏技花、鳳鳥及拐子龍等紋飾

文物描述:銅胎,仿銅器天雞尊形制,鳳首,喇叭口,背和尾部的「T」形棱脊鍍金,余均藍地滿布各色羽毛、纏枝花、鳳鳥及拐子龍等紋飾,以內卷的眉羽和鏤製成拐子龍形狀的雙足為座,器物沉重,釉色鮮明艷麗。

文物尺寸: 總高:35.4cm 寬:13.7cm 長:28cm

總重:10785g

釉色: 琺琅彩

早春圖(北宋)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960AD~1279AD

文物描述:此圖的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在線,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背後銜接中景扭轉的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懸崖上有草亭,背後襯以遠山。左側平坡委迤,遂覺有千里之遙。巨石臨溪,與中景山石有橋樑相通。畫中點景人物描繪得十分生動,他們渺小的尺寸,襯托出山石的壯觀,呈現宋人對山水畫講究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寫實的理念。郭熙在畫上自題「早春」,顧名思義,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蘇醒景象。〈早春圖〉捲雲般的山石,山谷間積雪融化,流入溪水,遠山煙嵐浮動,枯枝間露出新芽,重現了大地春回,充滿喜悅的景象。

文物尺寸: 縱:158.3cm 橫:108.1cm

文物形式: 軸

文物質地: 絹本

夏朝冠(清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644-1911AD

年號: 高宗

文物描述:圓冠式。內用紅紗,外用白布,並滾織金黑地為邊。上綴朱緯。平頂,頂覆織錦。帽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龍各四,飾東珠如其數,上銜大珍珠。

文物尺寸: 外徑:28cm 總高:14cm 總高:12.4cm

快雪時晴帖(晉代)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265-317AD

文物描述:本幅為唐代摹善本,雙鉤精細,淡墨填廓,能得原跡生動活潑之筆意,觚稜轉折,備見鋒芒。大雪過後,天氣轉晴,王羲之以此書信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跡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文物尺寸: 縱:23cm 橫:14.8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草書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萬壑松風圖(北宋)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960AD~1279AD

文物描述:畫上的主峰布置在畫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雲尖峰。岡巒、峭壁,好像斧頭剛剛鑿過,對一片石質的山,表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山腰處朵朵白雲,將群山的前後層次感劃分出來,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左右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後,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

文物尺寸: 縱:188.7cm 橫:121.2cm

文物形式: 軸

文物質地: 絹本

李唐(約1049-1130 ,另一說約1070-1150) ,字晞古,河陽三城人,其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北宋時代北宋徽宗朝任職翰林圖畫院。靖康之難後,中原紛亂,建炎年間(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重建畫院又重入畫院,授成忠郎,為畫院待詔,賜金帶。善畫山水、人物、禽獸等,筆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畫風變局之關鍵人物。他的畫風沿襲北宋范寬之取濃墨重筆外,又遠承唐李思訓之青綠重彩技法,兩相融揉,發展出以水墨為主,青綠相輔的小青綠法,借復古以創新,師古又不泥古,此種綜合性的風格,可謂「雖變於古,而不遠於古,似去古詳而不弱於繁。」使李唐儼然成為一代大師,為南宋院體山水的締造者。

龍紋角杯(漢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206BC-220AD

文物描述:青白玉質,全器作角杯形,器表浮雕一龍蟠繞,龍體矯健有力地突顯漢代工藝品特有的雄渾氣勢。此型角杯作為飲器,來自中亞,是漢代與中亞文化交流下的產物。

文物尺寸: 外高:18.3cm 寬:10.1cm

雕沉香木香山九老(清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741AD

年號: 乾隆

文物描述:全器選用一整塊香本雕斫而成,峰壁巍聳,刀斧痕歷歷可見,頗具繪畫中「斧劈皴」意,峰下岩間,九老分成三組:一老背對觀者而立,他的左手背於身後,右手高舉,正提筆於岩壁題寫詩句,二老倚石立於旁觀看,石上置硯;觀看題壁的二老身後有五老圍坐於一矮几前,或言談,或觀賞題壁老者,几上放置一套茶具;山壁左側有二老(一為老僧)倚石言談。題壁人的右下方有二童子烹茶於一偶;岩壁上方陰刻填紅引首印,並陰刻填藍楷書清高宗御題詩文。

文物作者: 楊維占

文物尺寸: 外高:18cm 寬:9cm

款識:

【位置】外壁

【技法】刻款

引首印:「中和」。清高宗御題詩文:「風流少傅十年間,結社香山共往還。漫道滄桑變幻,試看常住是香山。」,款:「御題」,填紅篆印:「惟精惟一」與「乾隆宸翰」。在全器左側下方陰刻楷款:「乾隆辛酉年,小臣楊維占恭制」。

國子監刊本《爾雅》(北宋)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127-1279

文物描述:《爾雅》一部字典性質的經書,原作者為誰,至今沒有定論。本刊本由南宋國家最高學府 — -國子監刊印,保存得相當完整。國子監自五代時開始刊刻經籍,然時至今日,五代與北宋的刊本已不可多見。這部南宋時代的《爾雅》是珍貴的孤本,也是考見五代刻書規模的重要證物。古書的字體與刊印形式,也如藝術品一般,有其風格演變的歷史。這部《爾雅》的字體端正有力,版面寬大疏朗,又稱為宋刻大字本,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文物尺寸: 外高:20.1 cm 寬:8.5 cm

笵金作則多寶格(清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736-1795AD

年號: 乾隆

文物描述:本件作品包含笵金作則圖冊、史尊、弦文觶、竊曲文簋、鑾鈴、直內戈、弓形器、蟬紋卮、澡豆罐、蟾蜍硯滴。

周史尊一頁有云:「《西清古鑒》載鼎彝卣觚中皆有銘一字,曰使者,與此同。」可知本套多寶格集結的時間當在乾隆二十年《西清古鑒》成書之後。原有十件,但「周素舟」為咸豐所要去,因此現存九件。這些作品有些著錄於《西清續鑒》:竊曲紋簋作「周環紋敦一」,弓形器作「漢旗鈴一」,澡豆罐作「漢澡豆罐三」,蟾蜍硯滴作「唐蟾蜍硯滴」。由於是多寶格,因此均為體小質精的器物,但卻是真偽混雜。其中屬於兵器與車馬器的三件「周舞鐃」、「周匕首」、「漢旗鈴」均為商周銅器,但「漢旗鈴」曾經改制,原為商晚期的弓形器,是安置在弓的中央藉以強固弓的一種器具。左右兩側的曲臂斷掉之後,在兩端加鑄器末,並在器的兩端與中央加鈴,器背則加一半環。表面鑄有人形裝飾,原來應鑲嵌著綠松石。在二十世紀科學考古開始之前,宋代以降的金石學家對於兵器、車馬器的認識十分有限,對於其用途也不甚了解。但也由於不認識這類器物,因此很少進行仿製;至於當時所出土的車馬兵器,則或妄加解釋,或按照想像改製成其它器物,如弓形器被認為是「旗鈴」,鑾鈴被認為是舞人所執的「舞鐃」都是很好的例子。?

藏文甘珠爾經-密聚演說無二尊勝緣由本續(cha函)清乾隆間內府泥金寫本(清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736-1795AD

年號: 乾隆

文物描述: 《甘珠爾》(bKav-vgryur; Kanjur)意即佛的教本,是佛陀所說教法總集。清宮佛經的裝幀大部份採用貝葉夾裝形式,每函經篋由經葉、經板、經方所形成經葉邊緣金泥彩繪八吉祥圖案。經板分內外兩層,層上下髹朱漆經板,正面有梵文六字真言;內層上下深藍木質護經板。頂塊正面有白、藍、綠、紅、黃彩綉經簾,各有梵藏字母及八吉祥圖案,下塊護經板彩繪佛像五尊。頂塊反麵塑有「頂禮佛、頂禮法、頂禮僧」梵藏文九字,兩側各有彩繪佛像,並冠以鏨歡門,鑲嵌珍珠、珊瑚珠、藍綠松石。內外層經皮將經葉含夾以後,以絲帶捆紮,並;附上白色哈達,以黃綾經衣包裹,就成了完整一函的經篋。

主體質地: 泥金本

文物尺寸: 長:28.4cm 寬:75.7cm 高:16.4cm

帝鑒圖說(明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國寶」(組圖)

公元紀年: 1368-1644

文物描述: 《帝鑒圖說》是明代輔臣張居正為當時年僅十歲的小皇帝- — 明神宗(萬曆皇帝)所編的教科書,內容取材自歷代帝王足以借鏡或警惕的事迹,並有插圖作為說明。圖在前、文在後,每則故事先錄上一段簡短的史傳記載,再譯為當時通行的白話文,於文末提醒為政之方,淺顯易懂,可知是專門為年幼登基的小皇帝設計的啟蒙教本。故宮所藏的《帝鑒圖說》共兩冊,是清代內府的圖繪寫本,色彩鮮麗,製作精美。依製作人員的年代判斷,應完成於咸豐朝( 1861 年)之後。清末的同治、光緒、及宣統皇帝,即位時皆不滿十歲,這套《帝鑒圖說》或許正是因應此等情勢而製作的。

文物尺寸: 外高:34cm 寬:45.6cm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故宮部分文物分為三批運抵台灣。三批文物共計2922箱。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落成,這批文物便入藏該院。其中包括器物、書畫類文物5萬餘件,善本書籍近16萬冊,清官檔案文獻38萬冊,加上遷台後徵集的文物總計65萬件。數量雖不多,但稱得上「國寶」的文物舉不勝舉。

一般我們大陸人所共識的國寶文物包括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新石器時期的鳥紋玉飾、漢代的玉角形杯等,商代獸面紋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清康熙窯寶石紅釉觀音尊,南宋國子監刊本《爾雅》,清代的翠玉白菜蟈蟈,韓乾的《牧馬圖》。

這裡採用台灣人評選出的兩個版本的排名,並且分別介紹(文物名稱採用台灣的名稱):

網路評選出結果:第一名正是辨識度最高的「清翠玉白菜」,「戰國龍形佩」,「元大雁玉帶飾」,「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清掐絲琺琅天雞尊」,「清高宗夏朝冠」,「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漢玉角形杯」,「清楊維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清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內專家評選結果:「西周散氏盤」,「宋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清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北宋郭熙早春圖」,「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南宋國子監刊本《爾雅》」,「清藏文大藏經」,「明帝鑒圖說」。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