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萬歲通天帖》
對話《萬歲通天帖》
「五問」當代中國的書法家
《萬歲通天帖》,不僅是國家一級文物,還是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若能一睹真容,絕非易事。遼寧省博物館展出這份法帖,無疑是中國書畫界的一件大喜事。很多人從全國各地趕來一睹為快,以致展覽期間天天排著長隊。筆者趕在展覽結束的前一周,於3月3日也加入了排隊觀展的行列。對視這穿越了1300多年的古貼,真大開眼界,又心生感慨。
一、《萬歲通天帖》的來歷
何為《萬歲通天帖》?它是因何而來,又因何而名?
1、武則天獲得王羲之一門真跡十卷。武則天精通文史,熟諳藝術,尤好書法,曾特命宰相狄仁傑遍尋王羲之字帖。就在苦求不得之時,公元697年(萬歲通天二年),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羲之和其族人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
這十卷墨寶原十帖書翰: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書;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書;第三帖,王薈《癤腫帖》,行草書;第四帖,王薈《翁尊體帖》,行草書;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書;第六帖,王獻之《廿九日帖》,行楷;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行楷;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書;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書;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無申帖》)行書。
2、武則天命人用「雙鉤填廓法」臨摹收藏。武則天得到王氏一門書法真跡,大喜過望。特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賞,並命中書令崔融作撰《王氏寶章集·敘》記錄此事。通常人們會認為王方慶已然獻出法帖,武則天自然會據為己有,甚至會像《蘭亭序》命運那樣,被唐太宗李世民所得後,作為陪葬埋進昭陵,便下落不明。
可武則天認為:朕不可能萬歲,終究歸於一石一土。滄海桑田,能延綿不息、薪火相傳的還是這中華文脈啊。命人用「雙鉤填廓法」精心臨摹後,竟將真跡歸還王方慶,把臨摹品收藏在內府。史書載:「後不欲奪志,遂盡模寫留內,其本加寶飾錦,繢還王氏。」而所謂「雙鉤填廓法」,那是直接從原跡上鉤摹下來的影子,相比木版或碑帖世傳書跡,中間經工序太多,原貌大打折扣。「雙鉤填廓法」成最可相信的依據,並距王羲之真跡的歷史時刻最近。
3、《萬歲通天帖》始得名於宋代岳珂。後武則天臨摹收藏的這份法帖,當被宋代抗金英雄岳飛之孫岳珂收藏,因該發帖臨摹於「萬歲通天二年」,又是稱為萬歲的女皇帝武則天所令臨摹收藏,岳珂則稱已是殘卷的七人十帖,連同前後題款為《萬歲通天帖》。名字起的非常貼切,也非常響亮,《萬歲通天帖》則始得其名,始得叫響。
二、《萬歲通天帖》之沉浮
這份極其珍貴的《萬歲通天帖》,在歷史的烽火煙雲中命運多舛,卻流傳有序。
1、《萬歲通天帖》兩遭大火劫難。此摹本在流傳過程中曾兩遭火劫,一次是明代無錫大收藏家華夏的真賞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間清宮失火。雖然幸免於難,但王氏一門28人的真跡摹本,僅殘存王羲之、王獻之、王薈等七人十帖書翰,已實屬萬幸!現僅余原件的1/4,後被重新裝裱,但火焚痕迹猶在,且次序錯亂,但並不影響觀賞。況且,紙張類文物的本身,也極難完好保存1400來年之久。
2、《萬歲通天帖》在歷史的烽煙中流傳有序。據遼寧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研究員董寶厚介紹:《萬歲通天帖》後為南宋名將韓世忠之子韓庄敏收藏;又為抗金英雄岳飛之孫岳珂所藏;元初到了大收藏家王芝手中;再轉至宜興岳飛五世孫岳浚之手;至元泰定年間,此卷歸詞曲家、書畫家張雨所有;又被元代書法家無錫的華幼武私藏。一直到明朝,傳至無錫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華幼武其後裔華夏手中;後被收藏家項篤壽及陳定收藏。
清朝乾隆帝酷愛書畫藝術,彼時全國範圍內的名人墨跡基本都進入了清宮,《萬歲通天帖》也在其中。清朝滅亡以後,《萬歲通天帖》被末代皇帝溥儀帶出宮,幾經輾轉後散佚在外,後由東北博物館(後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典藏。
3、《萬歲通天帖》價值連城。王羲之的書法在唐朝武則天年間就極難尋覓,不然,武則天不會讓宰相狄仁傑親自尋覓,還不可得。自臨摹出此法帖後,「書聖」王羲之再無一真跡傳世,《萬歲通天帖》屬下真跡一等品,世間僅此一件。不僅是國家一級文物,還是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在《國寶沉浮錄》中這樣寫道:「傳世王氏父子書無真跡,憑唐《萬歲通天帖》摹本想見大概。因鉤摹本有高下之分,失之毫釐,就會差之千里,世傳王氏摹本雖間或一見,當推《萬歲通天帖》為冠,所謂下真跡一等,可以當之無愧,也是歷來為眾所公認的事實。」
4、《萬歲通天帖》登頂《國家寶藏》。2018年初,由中央電視台、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製的節目《國家寶藏》,由國家級的9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各拿出3件共27件鎮館之寶「特展」。
遼寧博物館拿出《萬歲通天帖》、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和銅鎏金木芯馬鐙前來「斗寶」。最後,由觀眾投票和特展評選委員會共同選出9件入選《國家寶藏》,既,玉琮、雲夢睡虎地秦簡、《闕樓儀仗圖》、雲紋銅禁、大克鼎、《萬歲通天帖》、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皿方罍和石鼓登頂。
三、「五問」當代中國的書法家
對視《萬歲通天帖》歸來的路上,突然萌生了幾點有些大不敬的思考,不吐不快!
思考一:王羲之的書法可是中看不中有?鳳閣侍郎王方慶將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獻出。其主要收錄的是王羲之和其族人的墨跡,內容主要是書信,如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等,並非是展示什麼刻意撰寫的書法作品。作為古代書法雖是一門藝術,無疑有藝術欣賞價值,但其根本屬性在於書寫使用,有的朝代還專門規定了官方標準書體,明代稱「台閣體」,清代改稱「館閣體」。或者說,古代書法主要用於書寫,這是中國古代書法家的優良傳統。無數古代的書法家的存世作品,都是公文、信札等。
由此想到現在的書法家,他們苦練的書法,有多少是 「花拳繡腿」,有多少是「中看不中有的東西」? 他們中有幾人用書法寫過書信?有幾人用書法做過批文?有幾人用書法寫過日記?這裡不乏大時代用電腦打字的原因,可僅僅因此,書法家就讓書法喪失了書寫功能?
思考二:王羲之僅是寫字的匠人?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這裡特別應看到兩點:其一、他是官至會稽內史的官僚,按現在的級別衡量至少也是地級的市長;其二、他還是能領軍打仗的寧遠將軍、右將軍。而且,自幼師從「過江書畫第一」的王廙習學字畫,是大畫家;還是大散文家,其書寫的散文《答家兄書》,令人無不「嘆服之極」;特別是他的辯才更為出眾,按現在的說法,也是個大演說家。再如,顏真卿是大書法家,更是大英雄,他是書界的楷模,更是民族的敬仰。
縱觀中國古代的書法家,幾乎個個都有多方面造詣,都是多方面有很多建樹的人物,他們中哪個單將寫毛筆字當過營生,當過主業?看看我們當代的書法家,有多少除了工匠式的練練字,能有其它什麼成就可言?或者說,除了寫幾筆字,還有什麼才藝能稱道?還建功立業了什麼?而僅僅將毛筆字寫的好點,就能成書法家?那秦檜、嚴嵩等大奸臣哪個字寫的差?可為什麼千百年來這些奸佞統統被堅決擋在書法家的大門之外,其字皆「功而不貴」?!
思考三:王羲之參加了哪一級書協?王羲之絕對沒參加過什麼書協,也絕對沒參加什麼書法評比,可人家卻能成千古唯一的「書聖」?中國古代的大書法家,也都沒有參加過什麼書法家協會,卻個個能標新立異,紛紛領大家風範!
作為改開的一大產物,1980年底誕生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國家級個人會員8000餘人。中國書協機關內設辦公室、組聯部、研究部、展覽部、外聯部。下設中國書法考級中心等5個直屬單位,還有16個專業委員會。有省級書協團體會員35個,至於市書法家協會、老年人書法協會等等,從省級、市級、縣級加各級機關、軍隊、事業單位掛靠的,全國的書協過萬個。這些五花八門的書協,還人五人六整得都跟衙門似的,可寫書法還用考級嗎?這上萬的書協都有必要存在嗎?
思考四:王羲之咋只用單手寫書法?王羲之練書法只用一隻手,中國古代的書法家,也沒聽說誰刻意練兩隻手寫字。他們中間若是有誰用鼻子插毛筆寫字,估計得被老師將鼻子打歪。
可你看看現在的書法家,本來不缺胳膊不缺腿,一個四肢健康的人,卻偏偏練什麼用鼻子插毛筆寫字,這可應了那句話:豬鼻子插蔥—裝相(像)。還有用嘴叼毛筆寫字,用雙手拿毛筆寫字,用腳丫子夾毛筆寫字,用頭髮拴毛筆寫字,甚至用陰道插毛筆寫字的,可謂五花八門,簡直讓人不齒。中國的騙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就是混在各級書協的「著名書法家」!
思考五:王羲之咋能書文一體?王羲之寫書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將自己的書法藝術和文字作品相統一。他撰寫的法帖《蘭亭序》,也是中國文學史上與《滕王閣序》《赤璧賦》《岳陽樓記》齊名的千古散文名篇。作為大書法家有自己的大詩文,這也是優良的古代文化傳統。諸如,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豪氣雄健的「詩仙」李白,律詩直逼杜甫的杜牧,草行獨步的陸遊,詞中之龍的辛棄疾,「唐草三傑」之一的賀知章,武將書法大家岳飛、文天祥等,那個沒有自創的書文名篇流傳。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的蘇軾,更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其存世法帖《赤壁賦》,就是書文一體的千古名篇散文。再看看書法自成一體的毛澤東,更是大書法與大詩文相統一的領導者,他的書法《沁園春雪》,那可是千古第一名篇詩詞。
看看現在的書法家,能自創出什麼詩文?能自創出什麼名篇詩文?基本是有書法沒詩文作品,無非是抄寫一些對誰都用,可基本對誰都沒用的什麼古代詩詞,去附庸風雅。
對比「書聖」王羲之的《萬歲通天帖》,中國當代的書法家,特別是所謂「國家級」的上萬名書法家,當有何感想,可曾以此作為圭臬?
附筆者拍攝的真跡《萬歲通天帖》圖片(依次):
真跡《萬歲通天帖》圖片,全部為筆者參觀拍攝,依次發出,特供大家欣賞。)


TAG:遼寧王忠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