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春困犯懶,其實是身體太「濕」!7種食材巧搭配,祛濕又養生!

春困犯懶,其實是身體太「濕」!7種食材巧搭配,祛濕又養生!

很多人冬春季節就有懶床的現象,還有「春困」表現,早上睡不醒,白天哈欠連連,疲乏無力,甚至極易出現怕冷、手腳冰涼、肌膚乾燥、身體重、關節酸疼、大便黏膩、刷牙噁心、精神疲憊等感覺,好像得了什麼大病一樣。

這究竟是怎麼了?身體哪裡出了問題?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在冬春季節,滯留在體內的濕氣更嚴重了。

濕熱,夏季最為嚴重,但並非夏季專有,一些常待空調房,喜歡重口味飲食,愛沾冷與冰的東西,又不愛運動的人,無論哪個季節體內都會有濕。中醫最怕「濕邪」,尤其是冬季更易滲透。遇寒為寒濕,遇風為風濕,南方更是受濕冷氣候影響,易受寒濕、風濕雙重侵襲。

當你有睏乏無力,疲憊不堪的狀態時,不妨伸出舌頭,觀察下舌頭的邊緣,如果舌頭邊緣有鋸齒,就像下面這種:

再觀察自己的大便,如果大便溏稀不成形,粘連在馬桶壁上,很難沖乾淨或經常便秘。一旦舌頭和大便出現這些信號,說明你體內有嚴重的濕氣。一旦被濕氣纏身,那麼後果非同小可。

有數據顯示:10人裡面,9人有濕氣潛伏,但很多人卻不自知。

「濕氣」重,給人帶來最明顯、最直接的影響主要有:

1、「濕氣」影響皮膚、容貌、體型。一旦被其纏身,皮膚油膩、毛孔粗大、暗黃無光澤、痘痘色斑慢慢都會出現;

2、 「濕氣」讓人變胖,甚至出現「宮寒」。有些長期被濕氣困擾的人,嘗試過N種減肥方法,但體重卻在逐年增加。因為沒有對症,小肚子去不了,下半身瘦不了;

3、「濕氣」會誘發種百餘種疾病,而這些疾病大多數難以被徹底根治。中醫濕病論治學中認為「濕氣是萬惡之邪」,會誘發脾胃、肝膽甚至心腦方面的疾病,停留在任何臟腑都會出現不適癥狀。

祛濕除熱,怎麼調理?

濕熱體質的人,需要從調理自己的生活習慣入手。少吃辛辣、甜食、冷飲等,像牛羊肉這類的高熱量食物也不宜多吃;平時還要放鬆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

食療方面,中醫認為:濕熱困脾,累及肺腎。因此想要達到祛濕效果,還需兼顧這幾點:利水滲濕 + 健脾 + 補腎 + 理氣 + 溫性食材。

薏米,是祛除濕氣的重要食物

中醫稱薏米為「薏苡仁」,是祛濕消腫的上品。薏米是清除體內濕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春季多潮濕,空氣濕黏,這時喝杯烏頭薏米茶,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健脾祛濕——烏頭薏米茶

材料:薏米15g、烏頭(芡實)20g、馬齒莧10g、赤小豆20g、槐米10g、淡竹葉10g、綠茶3g

做法:

1、薏米炒至微黃,備用;

2、赤小豆、芡實提前浸泡,備用;

3、淡竹葉洗凈,炒製成茶,備用;

4、馬齒莧洗凈晾乾,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將準備好的全部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熬煮50分鐘,關火後,再燜10分鐘即可。掌握不好炒薏仁的度,或是覺得熬煮費時的,可用配製好的烏頭薏米茶包直接開水沖泡喝,早晚一杯,非常方便。

赤小豆、薏米祛濕經典,加上芡實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馬齒莧有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之效。槐米泄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好,以滲濕泄熱見長。加上綠茶,健脾祛濕效果更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君 的精彩文章:

如何滿足中老年人的甜食需求,又能保持健康?
要想肝好,日常只需一個動作,就可養護肝臟!簡單有效

TAG:光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