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問雷軍董明珠之約的背後,人們其實關心的是這個…

追問雷軍董明珠之約的背後,人們其實關心的是這個…

文|《浙商》全媒體全國兩會報道組 蔡筱夢

資深編輯|倪敏

還記得「董小姐」(董明珠)和「雷布斯」(雷軍)五年前的10億「賭約」嗎?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和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均帶著自己的議案建議參加今年的全國兩會,兩人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就是:「關於10億『賭約』到期的事情,您怎麼看?」

其實人們追問雷董之約的背後,是對實體經濟與互聯網如何共生髮展的問題。

董明珠和雷軍在全國兩會現場被媒體「圍堵」

從營業額開始說起……

《浙商》記者在兩會現場也聯繫了董明珠的秘書,談到這個問題,其秘書表示不方便回應。但向來霸氣外露的董明珠當面被問及這個問題時,豪氣回應:「不是還有2018年一年嗎?」

當然,雷軍也沒有被放過,在被問及「你們的『賭約』還生效么」時,雷軍說:「你去問董大姐。」董大姐向來直言不諱,當記者傳話問道:「雷軍說要問你是否生效。」董明珠笑著回應:「我們沒有違約就行!」

兩人一來一回的回應,各位看客是否還滿意?

另外,當董明珠被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小米擬上市估值千億美元時,董明珠稱自己對企業估值從來不感興趣:「你看有的企業說自己盈利,市盈率50倍,然後第二天告訴我這企業沒有了。」

那麼,這場賭局到底誰輸誰贏?既然賭的是營業額,那就從兩家企業2017年的營業額開始說起……

格力電器的年報顯示,格力2015年營業額為977.45億元,2016年營業額為1083.03億元,2017年末董明珠在某企業領袖年會上透露:「格力今年(營業額)增長了400億」,也就是說,格力電器2017年的營業額超過1400億元。

再來看小米,雖然小米這兩年的整體效益一般,受供應鏈影響,小米手機也一度跌到了前三名已外,但2017年末雷軍在公司內部信中公布10月份小米提前完成1000億元的年度銷售目標。此外,小米生態鏈2017年銷售額突破200億,較2016年增長了100%。按照這個增長速度,2018年的小米,要超越格力也不是不可能。

從數據來看,格力每年的營業額屬於穩紮穩打型,且年年過千億,而小米的營業額剛剛在2017年年末突破千億,但高速的增長讓眾多人看好其2018年的業績。到底誰輸誰贏,可能真的還要等到2018年年末才能見分曉。

小米:逆襲的2017年

雷軍和董明珠的「賭約」起源於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評選活動上的一段對話。現場,雷軍向董明珠發起「賭約」稱,「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看未來五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當時董明珠也不示弱,還擊說,「 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不是一億,我跟你賭10個億。」

那一年,格力的營業額是1200億元,小米的營業額只有316億元。早在2012年,格力全年營業收入就已經成功突破千億大關。但2010年才由雷軍創辦的小米公司,在「賭約」發生時的2013年才不過「三歲」。

如今的小米,早已不是當年賣手機的「小公司」。從零到跨過千億門檻,小米僅僅用了7年時間。雷軍在2018年2月小米公司的年會上說,「我查了一下,營收過千億,國際科技巨頭中,蘋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國內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騰訊用了17年,華為用了21年。」

回顧2017年,可以說是小米逆襲飛奔的一年。2016年小米營收跌入「谷底」,但2017年小米手機重回全球前五位置。在此背後,是強大的供應鏈讓小米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

全球體系供應鏈的優勢是,可以支持一家初創公司以很低的成本進入一個硬體領域,並且能夠把產品做得很便宜。比如小米移動電源,之所以價格低,是因為擁有了巨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

2017年,在蘋果三星都低迷的階段,小米出貨量強勢反彈,主要來源於生態鏈。小米生態鏈帶來了手環、耳機、插座、電飯煲、平衡車、滑板車等等豐富的周邊產品,讓顧客進入小米線下門店的幾率大大增加。

雷軍對小米的2018年十分自信,他表示,「今年我們有很大機會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先不說在2018年能否真的進入世界500強,今年春節前後,小米或將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消息已經吸引了一大波眼球。

格力電器:穩紮穩打的五年

作為中國智造的代表,格力電器這幾年的發展一直穩紮穩打,每年的營業額都在千億的門檻上徘徊。顯然,兩年內加薪三次的格力仍然有錢,最新季報顯示,格力電器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1108.75億元,同比增長34.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4.61億元,同比增長37.68%。

業內人士表示,按照過去幾年的增長勢頭,格力2017年的營收有希望重新達到1400億元以上,董明珠完全有實力拿出8、9個億給手下的員工漲工資。

格力在空調行業的市場佔有率毋庸置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似乎已經觸到了市場份額的天花板。董明珠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也多次力圖為格力開闢新戰場。除了傳統的空調等產品,格力近年來不遺餘力進行多元化經營,已經通過品牌併購等一系列方式涉足進入了電冰箱、電飯煲、空氣凈化器等其他家用電器,甚至殺入了小米起家的手機行業。

對於未來,剛給員工加完薪的董明珠表示,格力未來的發展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多少千億的目標,而是希望通過這個目標的實現,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在精神上有收穫,在物質上有收穫。

實體經濟與互聯網不是零和遊戲

霸氣的董小姐和低調的雷布斯這場跨越五年的「賭約」終於走到了結算的一年,也只有兩家底氣十足的企業做出這樣的約定才能吸引這麼多關注的目光。

其實,格力和小米在企業國際化進程和代表中國製造升級的過程中,早已呈現出殊途同歸的味道。

據記者了解,雷軍此次參加2018年全國兩會,提交了兩個建議:《關於鼓勵民營企業積极參与「一帶一路」建設、提升「中國製造」品牌全球影響力的建議》和《關於大力發展中國設計產業、全面提升中國設計水平的建議》。雷軍強調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產品設計也同樣重要,質量是製造的硬實力,設計就是製造的軟實力,兩者缺一不可。

是不是很耳熟?這不是董小姐的名言么?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這幾年來的海外腳步無不在證明自己要將中國智造帶向全球的目標。而就在不久前,格力電器與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世貿中心正式簽約,該項目將全部使用格力自主研發的光伏空調。

縱觀格力和小米的發展步伐,可以看到兩者相似的多元化全球工業集團輪廓,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也十分相似。還有,小米和格力都是以自主創新成果及其關鍵核心部件來征服市場。當董明珠開始做手機,雷軍開始做小家電,格力開始發力電商,小米開始布局線下,這兩家中國製造的優秀代表呈現出了驚人的默契。

其實「賭約」什麼的,兩位當事人可能早已不再關心,如何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讓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如何在2018年給員工發更多的錢,給國家交更多的稅,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商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浙商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