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方列強為何認為中日簽訂的首個條約實質上是中日同盟?

西方列強為何認為中日簽訂的首個條約實質上是中日同盟?

1870年日本外務大臣柳原前光等人從東京出發前往上海,日本此行的目的在於仿照歐美同中國簽訂通商條約。

9月27日柳原一行人到達天津拜會了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和直隸總督李鴻章等人,日本人陳述中日兩國互有商船來往,卻無交際之禮,因此特地前來商定中日修好條約。

柳原前光

成林將日本的請求轉告了總理衙門,總理衙門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以「大信不約」為理由拒絕了日本的要求。

柳原見中國不允便再三請求,李鴻章認為日本是中國近鄰,且志在向西方學習以自強,如果中國拒絕日方要求,勢必引起日本仇恨,倘若其與列強勾結,將永為中土之患,因此他向朝廷建議答應日方立約的要求。

李鴻章

1871年日本正式派遣大藏卿伊達宗城為欽差大臣前往中國,之後雙方簽訂了《中日修好條約》,其中第二條規定:兩國既經通好,自比相互關切,若它國有不公之事,一經照知,必須彼此相助。

《中日修好條約》簽訂後引起了歐美列強的猜忌,他們認為中日條約實質上為攻守同盟,美國、德國等駐日公使照會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質詢是否簽訂了中日同盟條約,在列強的壓力下,日本於1872年派遣柳原前光到中國要求修改條約。

副島種臣

李鴻章得知日本要求後斷然拒絕,柳原自知理虧,在留下照會文書後便回國,1873年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來華交換《中日修好條約》的批准文書,此時日本國內正叫囂侵略朝鮮,《中日修好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承認日本為平等國家,日本藉此對中國屬國——朝鮮處於了「上等地位」,為日後侵略朝鮮提供了政治支持。

【參考資料:《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現在觀未來 的精彩文章:

面對日軍的無理要求,中國將領說:「我的唯一答覆就是槍炮!」

TAG:看現在觀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