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康熙不是皇帝,他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康熙不是皇帝,他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

崇德八年的八月,清太宗突然離開了人世,這件事情來的讓所有都沒有一點準備,而清太宗也滅有想到自己去的這麼早,所以也沒有立下皇太子。為了皇權,清太宗的十四弟和長子之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但是兩個黨派勢均力敵,根本沒有辦法爭出個高低,最後由精明的多爾袞出手,提出有清太宗的第九子,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繼承皇位。

"

只有六歲的順治,就這樣成為了清朝的皇帝,可說是皇帝,其實並沒有一點實權,多爾袞和自己的哥哥們對自己的皇權虎視眈眈,順治根本不敢有絲毫的鬆懈,為了鞏固皇權,順治迎娶了她母后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冊封為皇后。但是順治並不喜歡多爾袞,不僅因為他對自己皇權的覬覦,更是因為多爾袞和自己母親孝庄皇太后不清不白的關係。也因此,順治一點都不喜歡自己的皇后,即使自己費勁力氣廢了皇后,母親還是給自己娶一個不喜歡的女子,順治一直想要擁有一份真摯的感情。像戲曲里寫的一樣,順治在第二次大婚的時候,遇見了清太宗第十一個兒子的福晉董鄂氏,兩個人眼神一經碰撞,從此便魂牽夢繞,再也不能忘懷。

"

那年董鄂氏十六歲。兩個年輕人很快陷入愛河,如膠似漆。可是孝庄皇太后有自己的想法,絕對不能讓董鄂氏和順治皇帝的愛情有結果的,於是她很快廢除命婦進宮的制度,想要斬斷順治帝和董鄂氏的感情。不過,順治早已經陷進去了,即使放棄皇位也要和自己的真愛在一起,大玉兒沒有辦法,只好同意讓順治皇帝將董鄂氏納入後宮,冊封為「賢妃」。但是可惜的是,董鄂妃身體孱弱,再加上她和順治的兒子出生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這讓董鄂妃心力交瘁,很快就死去了,享年二十二歲。

"

董鄂妃一死,順治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好像被掏空了,在一個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皇宮裡,順治只有和董鄂妃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自己是真真正正活著的。而美人的離去,讓順治已經喪失了活著的希望,順治不由的想起自己和董鄂妃以前誦經念佛的日子,於是下定決心斬斷紅塵,出家當了和尚。很快,宮裡公布了順治感染天花不治身亡的消息。

對於順治到底是感染天花還是出家,我個人更相信順治是出家了,雖然當時的年代確實天花病毒肆虐,但是順治作為一國皇帝,御醫無數,感染天花的概率是很低的。並且,在康熙登基後,曾多次去五台山,獨上高峰去拜見自己的父親。直到第五次,順治去世,康熙觸景傷情,作詩哀悼。其實,無論順治最後是怎樣的結局,他和董鄂妃的感情都值得後世傳唱,他們用真情賦予生命最為美麗的綻放,讓靈魂在浮華中回歸最原始的美麗。

那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康熙不是一個皇帝的身份,那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皇帝這個職業里,康熙是做的很出色的一位。他不僅雄才大略,而且文治武功,開創了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他個人也很注重自我修養,他多才多藝,自我要求極高,是一個很有魅力、很有學問的人。

"

拋開皇帝身份不說,康熙完全可以憑藉個人修為成為某一領域的大家或者造詣很深的人,甚至可以名留史冊。我們舉例一一分析:

1、軍事專家

"

康熙一生之中參與了不少戰爭。我們耳熟能詳的有平三藩、收復台灣、平定準噶爾、擊退沙俄侵略等等。這些戰爭往往不是單靠兵力多寡就能搞定的,必須有戰略思想做支撐。作為軍事專家,康熙認為仁者無敵,百姓的支持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康熙是善於走群眾路線的。康熙很重視發展武器裝備,仿製了國外很多的洋槍洋炮,其水平之高一度令列強咋舌,康熙時期的部分武器裝備是領先世界的,軍事打擊力量令人生畏,這也是當時中國的社會地位很高的一個原因。在治軍上,康熙強調紀律的重要性,制定了十七條軍令,而在實際用兵時,又不拘泥於固有兵法及經驗,靈活作戰,便宜行事。同時,他還要求官兵讀書識字,必要時還要知曉兵法。康熙的治軍思想,在現在也不落伍。

2、育種專家

"

康煕是個好琢磨的人,農桑是他的心事。他曾將南方的青竹移到禁苑試種,儘管北方天氣寒冷,但經過精心培育,青竹居然成活繁衍;他還把長白山的人蔘移植于禁苑盆中栽種,並將哈密的白、綠、紫色葡萄引種於北京,而且都獲得了成功。在農桑上,康熙最大的成就要數雙季稻。這種稻子是他在二畝試驗田試種的基礎上,反覆培育改進而成。在康熙的倡導下,歷史上出現了由兩淮商人、百姓合力試種雙季稻的開拓之舉,後來這種稻子推廣到直隸、山東等省,解決了很多人的溫飽問題。

3、水利工程師

"

在農耕社會,農田水利尤為重要。康熙對水利也尤為痴迷。他具有豐富的水利知識,六巡江南視察河工時,都能對水利工程作出專業的指導,並在最後一次巡視時否決泗州西溜淮套開河的意見,事後證明這是很科學的。當然作為一個領導,康熙不僅僅停留在指導上,還自己製造了很多測量儀器,並在視察河工時,派上用場。

4、醫學專家

"

康熙對醫學既痴迷又有研究。這得益於早年得過的幾場大病,自此以後留心醫藥學。我們都知道康熙小時候得過天花,臉上留下了麻子。為此,他在宮中積極倡導種痘以防天花,並從自己的子女做起,還給蒙古49旗及喀爾喀蒙古部民種痘,這對種痘在防天花中的應用是個很大的推廣。康熙四十歲得瘧疾並經西藥治癒後,便對西藥發生興趣,命在京城內煉製西藥,還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製藥品,親自檢查。為學習推廣西醫,他還命耶穌會士巴多明將《人體解剖學》等西洋醫學書籍翻譯成滿文、漢文,並親自參與解剖一隻冬眠的熊。康熙在位61年,是封建社會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壽命長與其懂得養生有關,康熙的養生之道在飲食起居,潔衣凈寶、生活細節等方面很有見地,這對於我們今天的養生很有啟示意義。

5、文史學者

"

康熙對漢文化文重視。我們熟知的「康熙字典」就是組織人才整理和編輯的。康熙漢語修養深厚,漢文化水平很高。他在《登高詩》中寫道:「城高千仞衛山川,虎踞龍盤王氣全。車馬往來雲霧裡,民生休憩在當前。」意境高遠,恢弘大氣,被譽為帝王詩;在悼念孝懿仁皇后時寫下:淚添雨點千行下,情割秋光百慮隨,其詩詞功底可見一斑。我們都知道乾隆六次下江南,留下了很多的墨寶。康熙也毫不遜色。康熙六巡江南時題詞很多,如為濟南趵突泉題「激湍」、「源清流潔」,為陸秀夫祠堂題「忠節不磨」,為米芾海獄庵題「寶晉遺蹤」,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絕然不會有如此有深意的題詞。當然,康熙的造詣還不局限性於以上種種。關於這一點,錢宗范先生在《康熙》中說:

「他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自然科學方面的數學、天文、曆法、物理、地理、農學、醫學、工程技術;人文方面的經、史、子、集;藝術方面的聲律、書法、詩畫。他幾乎都有所研究。他寫出了八九十篇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論著,他親自審定了多種歷史方面的書籍,他還精通多種民族語言。」

"

康熙是一位善於學習和創新的封建帝王。康熙自我成就的取得是與他治國理政的需要分不開的。他的一生就是勤奮學習、勇於革新的一生。正如晚年的康熙帝對自己一生的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治理國家如此,自我修鍊亦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說明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說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