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人不愛吃豆腐?翻遍史書竟然沒一個吃貨提到過這種美味

唐朝人不愛吃豆腐?翻遍史書竟然沒一個吃貨提到過這種美味

「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箇中滋味誰識得,多在僧家與道家。」

明代蘇平的《詠豆腐》,豆腐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中國人歷來視 「吃素」 為遠離塵世、淡泊清心的標誌,豆腐是個最好的代表,所以詩人說「箇中滋味誰識得,多在僧家與道家」。

而「傳得淮南術最佳」一句,說的是豆腐的起源傳說。據說豆府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的發明。

劉安熱衷於修道煉丹,為了求得長生不老葯,有一次他在安徽八公山下召集門人術士燃起爐火煉丹,最後仙丹沒煉成,卻意外「煉」出了豆腐。

「豆腐是劉安的發明」基本被大家接受,然而這個說法最早的記載是在宋代,比如宋代大儒朱熹有詠素食詩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

隔了幾百年,突然傳說漢朝人發明了豆腐,這事不大靠譜。聯想到現在各地鋪天蓋地的乾隆皇帝吃過的小吃名菜,很可能這個豆腐當年也是宋人如法炮製,找了個愛煉丹的淮南王這麼個又合品味又上檔次的形象代言。

而自漢至唐的典籍史書美食指南,什麼《淮南子》、《齊民要術》,別管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別說淮南王發明豆腐了,根本就沒有一本提到過豆腐!

唐朝人全都不愛吃豆腐?

這個不太可能,豆腐這種食物很合中國人的胃。

唐朝人不愛寫豆腐?

這個也不太可能,文化人吃完了你不讓他寫,能把他活活憋死。

目前發現最早記載豆腐的文獻,是五代陶谷的《清異錄》:「時蕺為青陽丞,潔已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

陶谷是安徽皖南人,在亂鬨哄的五代晉、漢、周以及北宋都做過官,死於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

另外,學界多認為這本《清異錄》託名陶谷,但並不是他寫的,因為書中有些人事是宋太宗時的。有學者研究認為可能是趙匡胤滅了李後主的南唐後,由南唐入宋之人。

不管怎麼說,最早有書記載豆腐的是在唐朝之後,這種食品最晚在五代時已經是大眾食品了。可自北魏至五代,600多年間沒一個人提到過這種食品,突然冒出來一個豆腐是漢末淮南王的發明,這個真的只能是「傳說」或「據說」了。

宋朝人寫到豆腐的就太多了,蘇東坡《物類相感志》說「豆油煎豆腐,有味」,陸遊《老學庵筆記》寫到嘉興人「開豆腐羹店」。

陸遊還寫了個有趣的和尚仲殊,仲殊俗姓張名揮,曾中過進士。他沒出家前風流成性,屢教不改,給果把妻子惹翻了,在飯里加了點料要毒死他。

仲殊中了招,幸得名醫以蜂蜜解毒才沒死。雖然沒死,卻留下了後遺症,醫生警告他以後絕不可食肉,否則一旦毒發再不可救。

妻子的無情傷了仲殊那顆脆弱的心,也讓他對女人心生恐懼。醫生的警告更讓仲殊心有餘悸,一想只有和尚才能徹底戒色戒肉,遂棄家為僧。

不知道是不是解毒解出了心理依賴,仲殊從此喜歡上了食蜜,「所食皆蜜也,豆腐、麵筋、牛乳之類皆漬蜜食之」。

別管吃豆腐還是吃青菜,仲殊都要蘸著蜜吃。他的朋友蘇東坡給他起個外號叫作「蜜殊」,說他的詩是由百花釀成的蜂蜜中化出來的,自然芳香。

一般人蹭不了「蜜殊」的飯吃,能甜死你,蘇東坡不怕,和仲殊一樣吃得津津有味,他寫過一首《安州老人食蜜歌》曰:「東坡先生取人廉,幾人相歡幾人嫌。恰似飲茶甘苦雜,不如食蜜中邊甜。」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讓這個說法更普及。

1959年,河南密縣打虎亭漢墓考古,認定該墓為東漢晚期遺址,墓中畫像石上有個生產場面,有人說是釀酒,有人說是釀醋,有人說是作醬,還有人說是作豆腐。

有人據此興奮的表示這個圖跟劉安發明豆腐正好相配,豆腐起源的時間就是漢代。

這說不過去,且不說這圖到底是做啥的,可很完善的一套豆腐生產流程,突然失傳,直到數百年後又突然出現,這麼詭異的事,還真沒見過,對愛吃的中國人來說,這事完全不成立。

就憑一幅不知是做啥的孤圖,扯到豆腐,這不靠譜。

唐朝時,中國文化和生活習俗大量流入日本,在典籍文獻中都有體現,但豆腐直到1183年才第一次在日本文獻中出現。

對中國飲食文化極感興趣的日本學者筱田統《中國食物史研究》說,豆腐不見於相當於唐朝時的日人著作,「最古老文獻是院政時代行將結束時的壽永二年(1183年)。」

1183年是南宋淳熙十年,宋孝宗時期。這也從另一方面側證了豆腐成為大眾美食的時間。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情詩經 的精彩文章:

蟬聯香港首富20年,李嘉誠辦公室始終只掛這一幅對聯
你見過瘦的太極大師嗎?女主持問練太極能減肥嗎,胖大師:能

TAG:愛情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