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日本拉麵那麼多人愛?

為什麼日本拉麵那麼多人愛?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拉麵都是極平易近人的食物。

來吃一碗日本拉麵吧。圖片來源:123RF圖片庫

中國人吃拉麵,吃的是「面」,一碗清湯和一點點香辛料,便能襯托出面之筋道;而日本拉麵是機器製作出來的,缺乏了「拉」這個拉麵界的「核心競爭力」之後,竟然還能流行成今天這個樣子。它都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呢?

從拉麵到日本拉麵

相傳,明朝遺臣朱舜水抗清失敗,流亡到日本,也將麵條帶了過去。但那時的拉麵只在貴族間小範圍傳播,流行於大眾則要到20世紀初。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的幾十年發展,成為了世界強國。《中日修好條規》簽訂後,大量華僑進入日本,他們紛紛在橫濱、神戶、長崎定居,慢慢形成了「中華街」,拉麵最初就在橫濱「中華街」流行開來。

今天橫濱的中華街。圖片來源:touch-j.jp

當時住在這裡的華僑,大都來自廣東或福建,拉麵也以他們喜歡的口味為主,以鹽調味、以雞骨或豬骨熬湯做成湯麵。有些拉麵開始為了迎合日本人口味,改以醬油調味,便誕生了日本拉麵。

各式各樣的日本拉麵。圖片來源:mkobayas.cocolog-nifty.com

拉麵製作工藝簡單,只需將事先煮好的面往開水中一煮,澆上湯頭,加入配料,幾分鐘就能做出一份美食,彼時的日本正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城市工作,並習慣了去飯館吃飯。這種既便捷又便宜的美食出現得恰逢其時,成為了當時最適合上班族的食物之一。

電影《秋刀魚之味》劇照。圖片來源:thedummystales.com

二戰後,日本經濟蕭條,生活物資異常緊張,拉麵這種「耐餓」食物廣為流行。電影《秋刀魚之味》中,開拉麵館的老師窮困潦倒,大家為他湊錢,象徵的就是有關那個困難時代的記憶。後來,日本經濟迅速恢復,拉麵也迎來了新的繁榮,到現在已經發展出多個流派。

拉麵的味道

日本拉麵的精髓在於「湯」,只要變換湯料和配料就能得到新的種類,直到現在,每年日本拉麵都會有新的流行風,不時還會出現新口味的拉麵。除了傳統的用豬骨、雞、海鮮熬制的醬湯、味噌、清湯等湯頭,和常見的日式叉燒、紫菜、蔥花、雞蛋等澆頭以外,你甚至可以找到「可可豆拉麵」「咖啡牛奶拉麵」「拉麵漢堡」等充滿新意的品種。

而且,日本人即使只做一碗拉麵,也一定要將色形味都做到極致。比如著名的博多拉麵,將麵條的硬度分成7個等級,並且為了保證口感,一份面通常只有四五口的分量,在吃到一半的時候,顧客可以再要一份「替玉」,這份附加的面硬度可以比第一份高一個等級,因為這時顧客通常不怎麼餓了,吃面速度下降,麵條有了更多時間來吸收湯汁,吃起來硬度才能恰到好處。

不斷發展的日本拉麵

上世紀50年代,有人將煮熟的麵條,用棕櫚油快速炸制,讓面的表層產生無數洞眼,加入開水後,面很快就能變軟,這樣就誕生了一項偉大發明——速食麵。這個人叫安藤百福,也被稱為「速食麵之父」。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安藤百福其實是中國台灣人,原名叫吳百福,23歲才去的日本。

日清公司的拉麵記憶博物館。圖片來源:Tofugu

他開創的日清食品公司,將「開杯樂(合味道)」賣向了全世界。在最初進入上海的時候,「開杯樂」能賣到5元錢一盒,彼時在街上吃一碗牛肉拉麵才不過3元錢。

開杯樂(合味道),於1971年9月18日開始發售,為世界上首款杯麵。圖片來源:日清食品

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速食麵已經成為了風靡世界的快餐,單在中國的銷量,每年就能達到幾百億包。

小中見大的一碗面

一碗小小的拉麵,在經歷了一次次「廚房革命」之後,成為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換一個角度來說,它還是日本人對外來文化接納力的一個縮影——古代日本一直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尤其是隋唐時期,日本幾乎「全盤唐化」。

7至9世紀,日本派遣往唐朝的使節稱為遣唐使。圖片來源:wikipedia

而到了近現代,日本又經歷了兩次重要的西化過程:一次是明治維新時期,師從西歐;一次是二戰後,師從美國。第一次西化使日本得以成為亞洲近代唯一的強國;第二次西化則使戰後的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知識點地理七年級下

日本文化既有濃厚的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西方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題圖來源:《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

編輯:朱新娜、栗子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少年 的精彩文章:

日本火山怎麼玩?
誰,是世界上的第一人?

TAG:果殼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