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效率、效益是質量和首創精神的前提——全球工作效率PK

效率、效益是質量和首創精神的前提——全球工作效率PK

荷蘭溫室種植

【效率、效益是質量和首創精神的前提——全球工作效率PK】

中企思智庫:

2018年,中企思智庫為全年工作提出「效率、效益、質量、首創」的總體原則,向質量要效益,向首創要效益,向效率要效益。

經濟學家曾指出:任何經濟有效率的國家都能創造財富。近日,一篇名為《哪個國家工作完成最多》的文章,選取了40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通過研究過去三年中,所有行業的生產和任務完成情況,來考察各國的生產效率是否存在差異。

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不同國家的不同效率究竟產生什麼樣的效益。

完成一項任務,各國需要多少天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國家中,完成一項任務時間最短的國家是秘魯,平均只需要10.2天,瑞典和印尼緊隨其後,分別需要13天和13.3天。中國排名也不錯,位列第四,需要13.4天。

在工作效率排名靠前的國家中,除了瑞典之外,絕大部分都是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而全球工作最慢的是阿聯酋,完成一項任務平均需要23.8天。而大家印象中工作效率高的德國和日本,排名卻不高。德國排名倒數第二,日本也排在最後幾位。

對於德國而言,近期剛通過的28小時工作制讓工作時間縮短,加上兼職目前在德國盛行,所以同一個公司內完成一項任務或項目的時間會被拉長。

此外,瑞士、比利時、丹麥、葡萄牙等一眾西歐國家的工作速率最低,再次印證西歐國家是適合生活、度假和養老的國度,工作節奏較慢。

東南亞國家工人的低效率讓人抓狂

曾有一篇題為《其實那些去東南亞建廠的企業都已經後悔死了》的連環畫,從基礎設施、廠房價格、金融體系、治安狀況等多個角度說明,中國企業(及在華外資企業)去東南亞建廠「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不過,在這一組分析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被忽略了——與中國的「快發展」相比,東南亞國家工人的低效率,常常讓人既抓狂又沒轍。

「懶惰」、「散漫」,是在泰國、菲律賓、越南工作和生活過的國人對當地人習性的共同評價。當地人們對於賺錢這件事情並不十分熱衷,大部分人的心態是「做夠了我就不做了」。很多工人甚至還有發工資第二天不上班的習慣。

相比較之下,中國競爭比較激烈,大多數人都拚命地工作,甚至為工作而犧牲了家庭、生活,但東南亞人基本不會這麼做。他們似乎更喜歡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據一些在越南的中國企業家反映,越南的人工效率相比國內大概是1:1.5的水平,也就是說在國內1個工人完成的工作在越南需要1.5個工人去做。

對當地人的工作效率低,除了殖民地文化背景的淵源,還有一種解釋:東南亞地區處於熱帶,普遍高溫,極端的天氣讓人感到眩暈、疲勞和噁心,注意力無法集中。

無論工人低效率的原因是什麼,企業主是拿這些工人沒辦法的。由於法律對勞工權益的保護甚至超出了常理,因此,企業主即便是不願容忍某些工人的懶散,但也不能把他們開除掉。

這些國家工人效率如此低下,管理如此混亂,其經濟效益可想而知。

美國企業如何提高經濟效益

曾經有中國人到訪中車波士頓地鐵組裝廠去參觀。當天下午3點多鐘,各種機器設備已經安裝到位,但巨大的廠房內空無一人。一問得知,原來工人們都已經下班了。

美國的工人之所以在下午3點鐘下班,是因為他們在早晨7點就上班了,「朝七晚三」,一天八個小時,一分鐘不多,一分鐘不少。

早上班的好處,在於工人們下班以後可以用大半天的時間曬太陽、接孩子、遛寵物、喝啤酒,總之各種休閑娛樂都有。據工地負責人講,雖然工會工人的時薪高得讓甲方心痛,但不久甲方就認識到這高薪的物有所值。

這些工人個個都是行家裡手,幹活乾脆利落絕不偷懶,各工序之間的銜接基本不用甲方操心,午餐只佔用極少的時間,甚至一些人根本不吃午餐,喝一杯咖啡就接著幹活。下午的「日光浴」看起來悠閑,卻是他們用早起加上全天的高效率工作換來的。

深入調查發現,美國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主要採取了這六項措施:

一、提高和改善職工隊伍特別是企業領導人的素質。

二、制定正確的經營決策。

三、設置合理的組織機構。

四、建立嚴密的財務管理規定,最為重視現金管理和成本控制。

五、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六、根據產品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銷售策略。

全球最「懶」國家,人均收入卻有32萬

荷蘭被稱為全球最「懶」國家,平均每天工作5個小時,人均收入卻有32萬元。

2017年12月,世界經合組織公布一組研究數據:荷蘭人每年工作時間僅1380小時,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不會超過5個小時,連續五年蟬聯全球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

因此,很多人會覺得荷蘭人不講究效率。然而荷蘭人均收入卻高達5萬美元,換句話說,荷蘭人的工作效率遠高於普通國家,甚至以1700萬人口的規模創造了8500多億美元的GDP。

在這個國家的多數城市都看不到人流涌動,反而經常能看到幾個人卻打理了大片的農場和種植園,甚至有一家5口經營了3000多公頃的蔬菜農場,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6個小時,年收入卻能達到500多萬美元。

荷蘭在農業智能化領域走在了全球領先,這是高效率的第一要素。當很多國家還在人工種植採收農作物的年代,荷蘭就已經實現了全國機械一體化農業,當各國堪堪實現機械化的時候,荷蘭又實現了智能管理化。

荷蘭以鬱金香而聞名,卻成為全球西紅柿、洋蔥和土豆的最大出口國,全國一半土地都用於農業卻第一個發明了溫室種植。如今更先進到零污染栽培,連肥料和陽光都被收集用來循環使用,2017年還研發了「昆蟲防治蟲害法」,連農藥都省了......降低成本的同時還提高了產品質量,連帶價格也不斷上漲。

荷蘭人工作時間為什麼那麼短?除了長期觀念形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為荷蘭人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琢磨怎麼做可以更「懶」。比如旋轉式擠奶機,僅需一個操作員就能在1個小時內給150頭奶牛擠奶,這就造成了荷蘭奶牛數量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長而工人卻越來越少,高端研發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大與基層人工減少形成了良性循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企思智庫 的精彩文章:

中國成世界第三大武器供應國,全靠這五大秘籍
俄羅斯最新核武器亮相,美國總統驚出冷汗,世界格局又將新變化

TAG:中企思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