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以人類現在科技水平,能否在讓恐龍滅絕那種隕石撞擊下生存

以人類現在科技水平,能否在讓恐龍滅絕那種隕石撞擊下生存

6500萬年前那顆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約有10公里直徑,撞擊到現在墨西哥希克蘇魯伯,形成了一個直徑180公里的隕石坑,據科學家推測撞擊能量相當於100萬億噸黃色炸藥,是廣島原子彈50億倍。

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會引發高達300米大規模海嘯,地殼被撞破,數以千億噸的酸性粉塵從地球內部噴入大氣層。這些物質遮蔽了陽光,妨礙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食草動物因缺乏食物逐漸死亡,靠食草動物生存的食肉動物也相繼滅亡,生態系統受到瓦解。

很多時候我們直觀上感覺目前人類的文明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好像人類已經無所不能,發明了電話、發明了手機、發明了計算機甚至發明了機器人還有核武器,難道這些東西就足以證明人類科技已經發展到了能夠保證在巨大隕石下撞擊仍然能夠存活嗎?

模擬一下撞擊的畫面:地球大氣層後小行星表面與空氣的摩擦,其表面溫度約為19000℃,亮度超過1000000個太陽總和的亮度還要亮。小行星以約30度傾角由南半球掠過,使其作用力的100%作用於撞擊點北側,急劇增加的速度使其穿過大氣層的時間大約為5秒鐘,而這一速度只是一個前提在不斷的增加。撞擊前的瞬間其耀眼的程度令位於撞擊點至少800km外的所有恐龍猶如呈現在X光的照耀下成了透明狀。小行星最終以40倍音速與地球相撞,相撞瞬間發生的爆炸約為1億兆噸TNT當量,小行星頃刻間名副其實了「粉身碎骨」的真正含義,與地球表面在高溫中融為一體的同時,地表與岩石隨之液化,岩漿以1600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飛向天際。緊隨其後的是大約330000平方公里的地殼飛離地表,位於撞擊點800km外的環境溫度隨之猛增到315℃,使得這一地域的所有恐龍皮下水分瞬間蒸發,任何暴露在這一環境溫度的地球生物無一例外的會被活活烤死。

一個直徑達到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如此龐大的天體我們還無法改變其軌道,同時也沒有能力擊毀它。但是可以提前觀測到行星軌跡,並提出預警、計算出大約多長時間抵達地球。把目前的彈道導彈拿去改裝,變成擊毀小行星的火箭,但是這些碎片也依然會進入地球大氣層,造成更大範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分裂之後可形成數公里大小的碎片,還有數百米碎片,更多的是數十米直徑的碎片,可對地面上的城市造成嚴重的破壞。不論是海洋還是陸地,都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目前,小行星撞擊還是威脅人類生存的一大隱患,但如今的人類可不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除了體型上的差異外,最大的差異是人類有思維和智慧,有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雖然現在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弱小,但也是恐龍完全不可比擬的。即使現在發生這樣的事件,除非直接打擊導致人類全覆滅,否則只要能留下一部分人類,這部分人類就能設法克服重重困難,堅強的活下去。

當然,在10公里級的小行星撞擊下,人類的損失肯定是很大的,死亡率也是很大的,第一波打擊估計會損人口三分之一左右,飢餓和疾病還要不斷地導致死亡,人類會摸索著度過艱難的幾十年。最終人類會創造出對付災難後遺症的各種措施和生活方式,發明出新的機器設備,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留存下來,當大爆炸的陰霾散去,人類又會迎來新的發展期,地球會重新生機勃勃起來。

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可以實現小範圍的精英逃往宇宙空間站或深海潛艇、防空洞、地底深井等地方避難。但實際困難是無法捱過漫長的無補給歲月,要解決食物供給問題,當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已完全可以實現技術支持,比如在某個封閉空間建立小範圍的農作物種植;用生物技術直接合成可食用高濃縮的營養劑;大容量的冷藏設備儲存足夠量的生鮮食物(僅供小數量精英食用的話)。

最大的困難其實還是能量供給上,無論人類躲避到何種封閉空間里,不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支持封閉空間維持運轉的能量來源必須足夠持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葉奇聞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生物不選擇永生這種進化方式?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隱含的那些黑科技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