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屍魔是怎麼變成白骨精的

屍魔是怎麼變成白骨精的

朋友家的小孩前兩天問我:阿姨你說金角銀角認乾娘是因為缺愛,那白骨精呢?

就知道「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家喻戶曉。寫《從金角銀角拜乾娘說起》時猜到有可能被問這個問題,只是沒想到會是個孩子。

我逗他:白骨精?《西遊記》沒有白骨精這個角色啊,你說那個脊樑上刻著「白骨夫人」的妖怪?它也沒拜乾娘啊。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們小時候都聽過。

原著里確實沒有「白骨精」這個詞兒。「三打白骨精」是那麼深入人心,以致它的本名屍魔已少為人知。那可是個狠角色。心狠手辣,一向獨來獨往,偌大個山頭自己佔了,手下一個幫襯的妖兵也沒有,更不會拜個什麼乾親來羈絆自己。

我也是有過童年,看過《三打白骨精》小人書的人。知道那裡面的情節比原著要複雜很多,打個比方,如果把這小人書分上中下三部出版,那原著的情節僅能撐起個上部。

二打後情節發生了改變。原著里屍魔第三次又變成老翁來騙唐僧,被孫悟空叫來「當坊土地和本處山神」,「在雲端里照應」,一棒子打得死翹翹的,她的故事就此結束了。在小人書里,孫悟空被唐僧一紙貶書趕走-白骨精變化老翁抓走唐僧-豬八戒請回孫悟空,之後,整個移植了金角銀角請乾娘共亨唐僧肉的情節,變成了白骨精請金蟾老妖吃唐僧肉。

孫悟空變成金蟾大仙來到妖精洞。

也許因為是嫁接來的情節,在改編為戲劇、小人書、說唱藝術、兒童故事等不同體裁時就有了細節上的變異:有說金蟾老妖是白骨精幹娘的,也有直接說是白骨精母親的--金蟾怎麼生出一堆白骨?不解。有說金蟾老妖原形是狐狸的--分明仍帶有金銀角故事母本的影子,也有說是狼妖的--為什麼名實不符?一隻狐或狼,憑什麼叫金!蟾!老!妖!不解不解不解。

好吧,你是編者你任性,有權利決定角色名字。可氣的是,有人在傳抄時竟將「金蟾老妖」筆誤成「金蟬老妖」--請「金蟬老妖」來吃金蟬子?這讓我們唐僧法師情何以堪啊!

「白骨精」這個詞兒肯定比「屍魔」更易於傳播,但屍魔肯定不是因為這個粗淺的原因才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白骨精的。

六齡童主演的紹劇《三打白骨精》,連國家領導人都看過,還題詩稱讚:「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這一戲劇後又登上大銀幕在全國公演。此外,很多版本的小人書環畫都有這些情節,70後在路邊書攤上一定看過;兒童故事、木偶戲、曲藝說唱里也演繹過這些內容。

比起古典小說來,戲劇、電影、兒童故事、木偶戲、曲藝等藝術形式顯然更易於傳播--於是,屍魔就此變成了白骨精,原著中短短的一章《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也成了在民間最廣流傳的西遊故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這傳播方式,這傳播效果,還真有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地方。嗯,至少主張「題好一半文」的同行們會輕鬆找到論據,以此論證標題的重要性。

輕輕點 長關注

愚見世界遇見你

可能有的親沒看過《從金角銀角拜乾娘說起》一文,再貼一下。看過的請無視:

兩個小孩逃到異時空,變成大人,擁有5件了不起的法寶,武力值爆表,他們會怎麼做?

耍威風簡直是一定的。佔山為王,嘯聚了四五百妖兵,「把山神、土地喚為奴僕,替他輪流當值」。這些彷彿都可想像,誰有實力誰說話嘛。那下面的做法又算怎麼回事?

認個母狐狸當乾娘,5件寶貝哥倆留4件,把個「幌金繩」送給乾娘。又不是洞小放不下。

有了好吃的,比如唐僧肉什麼的,忙忙地讓小妖去請乾娘來同吃。

乾娘來了,「南面坐下」,兄弟兩個「雙膝跪倒,朝上叩頭,叫道:『孩兒拜揖』」。儀式感十足。

他們後來知道,老狐狸早被孫悟空打死,為報仇,也為護食,他們去追打孫悟空。其間死了老二,老大逃去了哪兒?逃到狐狸洞了。

老狐狸的弟弟來了,老大「急換了縞素孝服,躬身迎接」,十分有禮。

雖然一個被稱為老魔,一個被喚作二魔,一個「圓眼睜開光掣電,鋼須飄起亂飛煙」,另一個「顏如灌口活真君,貌比巨靈無二別」,形貌魁偉,但觀其行事,《西遊記》里這兩位,金角和銀角,哪裡是什麼大王,分明兩個缺愛的可憐孩子。

為什麼是她?這隻九尾狐狸?

「雪鬢蓬鬆,星光晃亮。臉皮紅潤皺紋多,牙齒稀疏神氣壯。」沒有人們印象中的妖媚,不過是尋常富家老太太模樣。

她有著塵世間的熱鬧爽朗。聽小妖說金角銀角請吃唐僧肉,即大喜道:「好孝順的兒子。」

便喜滋滋地準備去兒子家吃好吃的,手下的小女怪「捧著減妝(梳頭匣子),端著鏡架,提著手巾,托著香盒,跟隨左右」,是春遊野餐的作派,要服侍她前往。她嫌她們煩,嗔怪道:「你們來怎的?我往自家兒子去處,愁那裡沒人服侍,要你們去獻勤塌嘴(多嘴)?都回去!關了門看家!」快言快語,有點小得意,像不像故意顯擺孩子有出息的大媽?紅塵煙火氣簡直撲面而來!

以上是正面描寫。這之後沒幾刻她就被一棒子打死了。

她死後,那弟兄倆就不多說了,手下的眾女怪「一齊大哭」,一個弟弟,名喚狐阿七大王的,帶著200妖兵要為姐姐報仇----這是側面描寫了。這番熱熱鬧鬧的人間情仇,襯託了老狐狸的生前為人。這詞貌似有些古怪。哈哈。

兩個小孩,乍到異地,見到這樣的老狐狸,不為攀附,不為落腳,卻認了她當乾娘,大約也是為著這人世間的熱鬧,忍不住湊近取暖。

人,需要人的人。

寫這篇文章時,腦海中一直迴響著一首兒歌,《大王叫我來巡山》。

這樣的小妖分明就是金角、銀角的屬下:一個伶俐蟲一個精細鬼,拿著大王的兩件寶貝,羊脂玉凈瓶和紫金紅葫蘆,要去裝被壓在三座大山下的孫悟空,在路上為已脫險的老孫所騙,拿兩寶貝換了一個裝天的假葫蘆,還自鳴得意,覺得替金角銀角兩位大王做了件划算的買賣。後來發現上了當,不免驚慌失措,欲逃欲留,各種表現讓人看得很開心。最後還是決定回去見大王,「就打死,還在此間」,不離故土。

金角、銀角聽後「暴躁如雷」,卻雷聲大雨點小,只說他們「廢物」,新差事不讓他們去,「打也不曾打,罵也不曾罵,卻就饒了。」

那位狐阿七大王也很搞笑,又是「命」金角如何如何,又是義正辭嚴地責罵孫悟空偷寶貝、傷眷族、殺妖兵、占洞府,看他耀武揚威的樣子,想著本事應該很是了得,不想和孫悟空戰了三四回合,「力軟,敗陣回走」,後被八戒趕上,照背後一鈀,「就築得九點鮮血往外冒」,死了。

都是兒童劇出彩的配角啊。

這其實是個悲哀的故事。細思極悲。

兩個小傢伙一直認為是自己「私離上界」,偷寶貝、下凡塵、捉唐僧,種種都是自己的選擇。但實際上,不過是菩薩請託他們的師傅太上老君,為考驗唐僧師徒是否真心去西天取經而設的局,「送他在此托化妖魔」。這番轟轟烈烈的生與死不過是場幻覺。

金角銀角成人的軀殼原本已被孫悟空裝在玉凈瓶和葫蘆里煉化。兩寶貝到了老君手中,他一打開蓋口,「倒出兩股仙氣,用手一指,仍化為金銀二童子,相隨左右。」

五件寶貝,葫蘆是盛丹的,凈瓶是盛水的,寶劍是煉魔的,扇子是扇火的,都是器具,倒是那個幌金繩,是「勒袍的帶」,五件中最靠近心和身的物件。

這些寶貝最後被太上老君帶回兜率宮,兩人肯定會再見到,至於會不會再想起,那該是另一個故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見世界 的精彩文章:

狂歡的元宵節

TAG:愚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