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一首愛情詞,抒情婉曲細膩,內含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這首一首念遠懷人的愛情詞,是晏殊「艷情詞」的代表作之一。
《清平樂·紅箋小字》
宋代: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上闕修書寄情。紅箋是唐代的一種製作精美的名箋,相傳由唐代才女薛濤首制。這句「紅箋小字」點明事件,詞里的主人公便是在這精美的紙箋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傾訴對伊人思念纏綿的情意。擱筆回首,心裡卻是一沉。縱有百般情意寫成,愁的卻是無處可寄,何以見得?
正是「鴻雁在雲魚在水」。此處反用典故,構思巧妙,表達了欲寄難寄的無奈苦悶。鴻雁和魚均是書信的別稱。「鴻雁傳書」源於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的故事。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設計讓單于誤以為漢帝射中了系有帛書的大雁,因而解救了蘇武。南朝樂府民歌《西州曲》有「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其中「望飛鴻」即是等待書信的意思。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句《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其中的「鯉魚」便是古時人們做成鯉魚形狀用以藏書信的函套,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此處晏殊並非直接使用典故,而是反而用之。鴻雁理應傳書,魚兒應該在手,然而在作者的筆下,鴻雁在雲,魚在水,無法為作者傳達情意。想寄卻不能寄,想戀卻不能戀,想見卻不能見,這便是人間愛情中最難解的吧!僅此一句便可見作者在遣詞造句時的妙思,細品之又不覺得造作。鴻雁本來就在雲上,魚兒本來就在水中,僅僅就其表面意思去理解也具有一種悠遠的意境美。
下闋觸景生情。「斜陽獨倚西樓」,既寫「倚樓」人的孤獨,又寫夕陽「倚樓」的景色,運思奇妙。「遙山恰對簾鉤」,以遙山的兀立,突出自己以遠山為伴的凄涼,更突出空間之開闊及缺少「伊人」的寂寞。此二句創造了一個靜止的時空,彷彿天地之間,只剩下那獨倚樓前的女子,孑然的身影輕飄在黃昏孤寂的西風中,不著一字凄涼,卻是無處不悲。「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二句化用唐代詩人崔護《題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略作改動,用東流的綠水去延伸綿綿的情思,畫面更加開闊深遠,將主人公的無奈放諸天地之間,更顯深切雋永。
晏殊詞雖「傳花間之餘緒」,但可以看到詞人在極力洗去那些過於直露的成分,著力避免詞的主人公形象的表面化。在這首「艷情詞」中,晏殊創造了深婉含蓄的意境,藉以襯托女主人公綿長悠遠的情思,思深而不膩,意重而不俗。葉嘉瑩這樣評價:「晏殊詞的好處,正在能以理性節制,所以才能寫的澄明而且溫潤,」這也是晏殊詞能脫離花間,自成一格的原因。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宋代才女嚴蕊優美詩詞全集
※柳永最經典的一首詞,凄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