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在3·8:那些遇到的、聽來的「一邊抱娃一邊在夢想之路上狂奔的媽媽們」的故事

寫在3·8:那些遇到的、聽來的「一邊抱娃一邊在夢想之路上狂奔的媽媽們」的故事

無論單身、已婚還是離異,作為女性,我們都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讓生命如繁花般的怒放。成長,才是女人最好的歸宿。——陳愉

以前,我一度以為這份痛苦是我自找的。後來,慢慢地發現了很多像我一樣」自找「痛苦的人。再後來,我發現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級現象。「生完娃回歸職場的女性」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關注這樣的一個群體,在她們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期給她們以理解、關懷、鼓勵和幫助。在3月8號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想把來澳洲5年來,在經歷痛苦、轉型和重塑這一個特別的時期里所偶遇的、聽說的那些讓人敬佩的超級媽媽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向所有所有生完娃仍然滿懷信心、鬥志昂揚、一邊抱娃一邊在夢想之路上狂奔的媽媽們致敬,也希望能夠給目前處於迷茫、失落、猶豫不決狀態的媽媽們以重回職場的信心和力量。

「難上加難」 還是「雪上加霜」

每一位生完娃重回職場的女性都要經歷一段痛苦的適應期:與寶寶的分離、睡眠不足、記憶力下降、精力衰退、身材走樣、同事的認同、自我的認同、複雜的人事……好像還沒等自己準備好,就要逼著自己變身為三頭六臂、隨時待命、可以應對一切突髮狀況的救火隊員了一樣。

套用一句俗語「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一個好女人難上加難」,生完娃,回歸職場,難;為照顧孩子和家庭而不得不中斷自己的職業生涯的媽媽們,回歸職場,更難;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國度里,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而不得不中斷職業生涯、需要職業轉型和意識形態的顛覆性的結構與重構才能回歸職場的媽媽們,難上加難。

澳洲華人移民分為三種,老移民、新移民和有錢人。而新移民中的很多媽媽們都要經歷剛才描述的這種「難上加難」的境遇才能重新回到自己的夢想軌道上來。這些媽媽們在國內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很多是國內重點院校的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在國內從事著「光鮮亮麗」的職業,比如醫生、銀行經理、大學講師、品牌主管。有多少人願意在30幾歲的年紀再從頭開始呢?據說現在玩遊戲很流行,我是個不玩遊戲的人,不知道這樣比喻是不是恰當:就比如你在某遊戲裡面已經殺伐馳騁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到了一個很高的玩家等級,結果由於某些原因你不得不換一個伺服器(區?),只能再次從小白玩家重新開始。還是那句話,有多少人願意在30幾歲的年紀再從頭開始呢?

痛苦很直接,選擇也很簡單:要麼待在自己舒適的安樂窩裡,一輩子做一些不需要知識重構和沒多少語言障礙的體力活;要麼把自己推出去,經歷像抽筋、扒皮、去骨、回爐重造的過程,重新回到自己想要的職場和過回自己想要的樣子。後者,是我的選擇,也是我在經歷的過程。感謝一路走來這些萍水相逢或者素昧蒙面的勇者們,給我勇氣和力量,讓我不忘初心、堅定前行。

華人媽媽的故事

媽媽A:一次活動時候偶遇的。A出國前已經是一名優秀的醫生,她說趁著沒孩子拚命地把各種能考的職稱都考了。後來,跟隨從事IT行業的老公移民澳洲。本來她不想來,老公說就來澳洲考察一下,然後就被「騙」來了,然後就意外懷孕了,老大幾個月大的時候又意外懷了老二,後來一想既然都意外倆了那就好好計劃一個吧。現在三個娃都大了,她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醫生夢,決定重新開始讀書回歸職場。在澳洲,要做醫生,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得有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夠做下這樣的決定?她說:「想想這一輩子還很長。」

媽媽B:閑不住的小蜜蜂,典型的90後白羊座女生,勤勞、愛美。國內知名二線發達城市的護士。隨從事IT行業的老公移民澳洲。剛來的那段時間,由於語言等原因還有點蒙圈,有點無所適從,但是卻並沒有沉淪。接來家裡的老人幫他們帶娃,她一邊風塵僕僕地搞代購,一邊讀了一個跟護士有點相關的專業的certificate,實習期還沒畢業就被院長留下工作了。

媽媽C:台灣人,20年前通過IT技術移民跟老公一起來到澳大利亞。她的故事是聽他老公說的。他說當年從事IT行業的老婆為主申請通過技術移民來到了澳洲,然後老婆就懷孕了,他找了份IT的工作賺錢養家。老婆在家連續生了2個孩子,又把他們撫養長大。等到孩子們大了,突然發現當年的技術早就淘汰了,想重新回到IT的圈子很難。她就轉行讀了一個會計類的學位,成功轉型為一名會計了。不過這個案例在當下已經不具備參考意義了,現在在澳洲找一份會計類的工作更難。

媽媽D:某次聚會認識的。聽說她也在讀書,就很自然地跟她聊了起來。她說出國前在國內某大學裡做講師,出國以後還想繼續在大學裡面當老師,但是鑒於她沒有本地受教育的經驗只能從頭開始,於是她選擇了重新讀一個教育專業的本科,之前有倆娃,讀書期間又生了老三。由於她研究能力比較強,很快就學院的教授發現了,邀請她繼續讀PHD,離著她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再說幾位「歪果仁」的故事

媽媽E:我們某門課的老師,擁有博士學位,是某家知名諮詢公司的諮詢師,兼職來大學裡面任教。白天上班、每周來大學裡面上3個小時的課,回家還有家務還要帶娃。她有次上課的時候愧疚地說,她來上課她老公和孩子只能去吃麥當勞了。

媽媽F:上課時候碰到的同學,一個美國人,跟隨老公來到澳大利亞,一共有三個孩子,全職媽媽當了好多年,等到老三也可以上學前班了,她開始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所以重新來大學讀一個Master of IT作為回歸職場的跳板。

媽媽G:某次報告會上認識的,澳洲本地人。之前擁有商科的背景,從事著Business Analysis相關的工作。不滿足於工作現狀和知識儲備的她,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工作一邊兼職讀碩士。在她的臉上,我看到的只有好奇心、求知慾、自信心和滿滿的力量。

媽媽H:第一個學期認識的同學,印度人。在澳洲某大學下屬部門從事IT相關的職業,家裡有一個3歲的娃。但是她非常想在大學裡面任教,而不是在大學的支持部門打份工,所以一邊工作一邊帶娃一邊兼職讀起了master,然後再讀PHD。

最後

最後,要澄清一下,雖然我前面講了很多女性有職業夢想的故事,但並沒有排斥或者貶低」安心在家相夫教子「的媽媽們的意思。「相夫教子」也是一種理想和追求,每一種理想都值得被尊重。在這5年內,也遇到了很多優秀的全職媽媽和家庭主婦,她們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不忘跟孩子們一起成長,忙得像小李哥夢境里的那枚陀螺。不管做什麼,了解自己、尊重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都很好。

最後的最後,在社區圖書館借到的這樣一本繪本《Ruby『s Wish》,作者用繪本的形式記錄了她的奶奶如何突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贏得受教育的機會的故事。

———————Never End——————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毛線球兒的文章,請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如果您想支持毛線球兒的發展,歡迎提取二維碼打賞個球兒~ 謝謝大家~~

——————————————————

毛線球兒是旅澳華人創辦的自駕露營親子游小站。一本書,一段旅程,養育一個有趣的靈魂。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書卷與大自然中遊走汲養,像梵高一樣在四季變化中參悟色彩的奧秘,像牛頓一樣在大自然的啟發下探索科學真知。如果您也是志同道合之人,歡迎長按提取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