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rue/False 影展筆記5:觀片《任務》《馴馬》

True/False 影展筆記5:觀片《任務》《馴馬》

章夢奇.True/False影展筆記5

觀片→

《任務》《馴馬》

3月4日

第四天

True/False電影節第四天,也是影展最後一天。在忙亂中錯失了很多想看的影片,只有好好計劃這最後一天的時間。除了我的影片的第三場放映之外,我決定要看至少兩部片子。早上9:30這場是第一場。

《任務》(The Task),120分鐘,美國,導演:Leigh Ledare

影片如其名字,是由藝術家也是這部影片的導演Leigh Ledare策劃的一次「任務」——將不同膚色、性別、階層、年齡的陌生人召集在一個類似於工作坊的空間中,空間的中間是一個弔掛的麥克風,圍成圓形的椅子從麥克風的周圍旋轉鋪開。這些陌生人聚在一起談論各種涉及每個人的背景經驗的話題、偏見、刻板印象以及傷痛遭遇。

在這個影片中,最有意思的並不是這些在任何工作坊都會碰觸的社會議題和矛盾,而是這些參與這個特殊任務的人們的一舉一動,以及在一個公共空間中微妙的權利轉換過程。摸頭、皺眉、噘嘴、抖腿、閉目養神、哭泣、張大的鼻孔……這些非常細節、微妙的氛圍和舉動被導演放大,不知不覺讓參與人無自覺調入這個「任務」中隱藏的陷阱中。一些人很快找到話語權,一些人被迫發出聲音,一些人被激怒,一些人不耐煩,包括那些細微的挑釁與鏗鏘的聲音一樣被放大在這個空間之中。

如果說「談話即道路」,那在這個影片中,談話卻成了一團亂麻。這個任務似乎可以理解為「巴別塔3.0的測試」。我在看這個被聲音語言和身體語言充斥的影片時,思緒總是會想到以前在草場地圖書館的那些集體工作坊,不同的人帶著不同的故事和訴求鑽進一個空間里,展示、討論、批評、委屈、求解、憤怒、取暖、一刀兩斷……那些似曾相識的氣味和氛圍讓我懷念的同時也感到無奈。最終這些「任務」是彼此共通的任務還是個人的任務?

影片我沒有看完,因為著急趕到我的片子放映影院,但可以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這麼普通的現場,被拍攝得如此生動,因而創建了另一個新的「現場」。

《馴馬》,127分鐘,中國,導演:古濤

去到我的片子《自畫像:生於47公里》放映影院,放映之前和觀眾做了簡短介紹後,便鑽到隔壁另一個放映廳看古濤導演的片子《馴馬》,這是一個127分鐘的片子,我進去的時候大概已經放了15分鐘,畫面上是,十幾平方的小房間里,劉海半遮住眼睛的冬冬靠著床頭大談對世俗生活的鄙夷。看了10分鐘左右,我知道古濤導演這次換風格了。

我第一次見到古濤是在2011年的山形紀錄片電影節,當時我的第一部片子《自畫像和三個女人》入選影展,碰到古濤,他的入選山形影展的是一個短片《去大海的路上》,那時候與汶川地震有關的影片像雨後春筍,而這個19分鐘的短片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古濤稱這部影片是實驗短片,卻讓我最能真正感受那個我從未去過的破裂之地:黑白的影像,大海與書信,方言與思親,具體的畫面我也許說不出來了,但我卻記住了在那個傷透地殼的地方所存還的語言、氣味和期待。

影展手冊上介紹說,《馴馬》是古濤的第一部紀錄長片,這樣的以一個人為敘述主線的影片不少,其實這樣的影片很好拍,也很難拍。好拍是如果被拍攝的人物形象足夠生動,那麼即便是3個小時也會非常「好看」。難拍是因為,人物如果太有「戲」,導演會被牽引,甚至迷失,從而難以走入地殼內核。

古濤的實驗影像背景讓這部影片區別與其他同類的影片,他有意不按照敘述順序來剪輯,而是通過把冬冬帶到一輛飛馳的列車上構建出穿梭、飛馳、狂奔去某處的意象。後來我才知道,列車飛馳的方向是冬冬的出生地,海拉爾——那個有著「油畫般」清澈顏色的夢境之地。

在現實中,冬冬是一匹被溺愛沒有經過鞭打的小馬,而他的哥哥是一匹被生活重擔磨平了蹄子的老馬。但在現實的另一面,冬冬用不妥協和沉溺在情愛的形象狼藉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如同一條無法被馴服的野狗,而他的哥哥在陽光下安靜如一匹有著俊美鬃毛的汗血寶馬。

在冬冬身上,所有人能看到自己最不願看到的一面——卸下偽裝吧!這是為什麼這部影片最詩意之處,那個大部分人已經鄙棄的「赤裸童子」在冬冬那裡被描繪得如迷霧一般誘人且真實。

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是冬冬在小出租房內,放著高雅的古典音樂,叼著煙,端來一盆熱水,拎過一個熱水瓶,把它放著熱水盆中,細細地擦拭這個跟冬冬一樣年紀的熱水瓶。那種對熱水瓶細緻和愛護的手上動作下,我看到了一個人內在的巨裂崩塌。以至於後面接著的大廈爆破的畫面都像是已經被提前預告。

在冬冬坐在摩托車后座穿梭在廣州小城街頭的時候,我溜出了影院,我的放映要開始了。後來我問古濤影片的最後是什麼樣的,他告訴我,他和冬冬最終坐火車回到了冬冬心中的聖地海拉爾,但冬冬沒有下車,他回不去了。

我進到放映《自畫像:生於47公里》的放映廳,影片臨近結尾,12歲的方紅正在村裡牆上畫著她的夢想。「47公里」,這是我的「海拉爾」,一個幸運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場地工作B站 的精彩文章:

吳文光 2018,繼續問題

TAG:草場地工作B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