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殺岳飛之後,金人為何卻沒有趁機南下攻宋

宋殺岳飛之後,金人為何卻沒有趁機南下攻宋

文|小河對岸

岳飛是南宋初年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也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岳飛被認為是南宋的定國柱石,也是最令金人聞風喪膽的宋軍將領。但為何在岳飛被害之後,金人卻沒有趁機南下攻宋,反而與南宋保持了二十餘年的和平局面?

其一,使得南宋能守住半壁江山的,絕非岳飛一人之功。很多人受評書演義的影響較深,彷彿宋朝能守住半壁江山於江南,全賴岳飛一人之功。誠然,在南宋初年的將領中,岳飛的戰績最為突出。但除岳飛之外,還有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岳飛並稱為南宋的「中興四將」,韓世忠的戰績自不必說。就連被認為最擅長逃跑的劉光世,以及夥同秦檜害死岳飛的張俊,也都曾多立戰功,其貢獻也不容抹殺。如張俊於「明州之戰」中死戰不退,幾獲完顏宗弼(金兀朮),而該戰役被列為「十三處戰功」之首。

而除了此「中興四將」之後,於川陝屢敗金兵的吳玠、吳璘兄弟,於順昌(今安徽阜陽)大破金軍的劉錡,以及魏勝等宋軍將領,其戰績也不遑多讓,而都為南宋抗金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相反,如果一個王朝的命運要全系在一位將領的存亡之上。那麼,這樣的王朝早已經糜爛透頂,不但不可挽救,甚至壓根就不值得拯救與惋惜。

其二,金軍幾次南侵受挫之後,已經認識到自己並無能力吞併掉南宋。江南為丘陵地帶、且水網密布,並不利於金軍騎兵南下。完顏宗弼曾實施了「搜山檢海捉趙構」的計劃,雖然取得了重大戰果,攻取了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等江南重鎮,但在北返之時,卻遭遇了大挫,被韓世忠困在黃天盪達48日,差點就命喪江南。

而此後的金兵幾次大舉南侵,都旨在侵吞南宋的江北土地,而並非是為了滅掉南宋。直到岳飛被害的二十年後,金國的海陵王完顏亮弒君篡位之後,其得位不正,而欲立威名,試圖吞併掉南宋。結果卻被宋軍將領虞允文於采石磯所擊敗。

其三,岳飛雖然被害,但對南宋的政治以及軍隊的戰鬥力,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波瀾。經過宋、金的長期拉鋸,南宋的政治已經漸漸地穩定了下來。且宋朝的軍隊,經歷了長期的戰爭磨鍊,早已經從不堪一擊錘鍊成精銳之師。雖然宋軍缺乏騎兵,進攻稍顯不足,但防守卻足足有餘。金人再以武力的手段,也未必能得到太多的好處。故而,金人也很珍惜於自己有利的宋金和議,而不願輕易地撕毀雙方和議(紹興和議,兩國以大散關--淮水為界,宋向金稱臣,割讓唐、鄧二州及商、秦二州的大半給金國,輸納歲幣銀、絹二十五萬兩、匹。)

至於金國以殺岳飛為議和條件,最早見於岳飛之孫岳珂編撰的《金佗稡編》,而宋、金時期的其他相關人物的傳記都沒有提及該說法。

參考史籍:《宋史》、《金史》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史右理 的精彩文章:

古為罪犯流放地,卻成我國近代第一城
項羽分封天下,六對矛盾導致兵戈再起

TAG:左史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