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人講書齋營造

古人講書齋營造




中國古代文人無不重視書房的設置,儘管各自經濟狀況迥異,但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緻,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特別是到了明代中後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開始形成,其中文人士大夫成為主流群體,他們崇尚高雅,講究品味,不僅長於繪事,而且對於書房的陳設布置格外重視,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緻,布局格調獨具匠心,充滿著閑情雅趣,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

文人雅士們在這樣的靜室雅齋里讀書評史、下棋對弈、吟詩作畫、撫琴待友、烹茶款客……使精神得到超脫,陶然心醉。






沈津為《長物志》寫序說:「几榻有變,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貴其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也。」這是對文人居室陳設的評價,也表達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觀念。
















明代文人筆記里對於書房傢具的陳設有著具體的記載。首先,

書齋外的環境要極富有詩情畫意,雅氣十足,令人洗盡俗腸。

古人對住宅的要求是:「市聲不入耳,俗軌不至門。客至共坐,青山當戶,流水在左,輒談世事,便當以大白浮之。」然後,進入宅門內,則給人一種幽靜雅趣的感覺:「門內有徑,徑欲曲;徑轉有屏,屏欲小;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花外有牆,牆欲低;牆內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後有亭,亭欲朴;亭後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最後,到了文人的書齋的內環境,高濂在《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里這樣描述他的書齋環境,

「書齋宜明靜,不可太敞。

明凈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窗外四壁,薜蘿滿牆,中列松檜盆景,或建蘭一二,繞砌種以翠芸草令遍,茂則青蔥鬱然。旁置洗硯池一,更設盆池,近窗處,蓄金鯽五七頭,以觀天機活潑。」











唐代劉禹錫雖只有一間簡陋的書房,但《陋室銘》(圖1)中有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還有明代的歸有光,在年少時代曾廝守於一間極窄小的書齋,名曰項脊軒,「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卻「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明代文人李日華,他理想中的書齋環境是:「在溪山紆曲處擇書屋,結構只三間,上加層樓,以觀雲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風;

南面長松一株,可掛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縟苔,周於砌下。

東屋置道、釋二家之書,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橫几榻之外,雜置法書名繪。朝夕白飯、魚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關,拒絕俗客往來。」(見《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卷一》)











張瀚致仕後在杭州家居,屏居陋巷,營造小樓三間,在此飲食,往來應酬。雖處城市,足跡不及公府。小窗雜植花卉,四時常新。初春,水仙開,金心玉質,梅花同放,清香幽遠。薔薇滿架,如紅妝艷質,濃淡相間。入夏,石榴吐焰,蜀葵花草木高挺,花舒向日。蓮花二種,並頭、合蓮。綠葉亭亭,紅花艷艷,香芬馥郁,芳妍可愛。更有茉莉,馨香無比,花朵繁茂。入秋,花茶花開,紅淺二色;梅花虯枝如鐵,苔鮮翠碧,點鋪老乾;菖蒲名荃,四時常青,歷歲寒而不凋。









張岱在紹興城內造梅花書屋、不二齋。梅花書屋內,設卧榻,對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數峰。內植花草樹木。大牡丹三株,花出牆上;梅骨古勁,歲寒而花;滇茶數莖,嫵媚動人;窗外修竹,修影婆娑。非高流佳客,不得入內。不二齋,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罍,不稱而具。春時,四壁下全是山蘭,檻前芍藥半畝,多異木;夏日,建蘭、茉莉香澤浸入,沁人衣裙。

重陽前後,移菊北窗下。入冬,梧葉落,臘梅開,暖日灑窗,紅爐正旺。








明代著名的藏書家胡應麟的藏書之室自稱為「二酉山房」,書房的匾額由黎惟敬用古隸書題寫。書房之中,除藏書外,只有

一榻、一幾、一博山、一筆、一硯、一丹鉛之缶

而已。每當亭得深夜,坐榻隱几,焚香展卷,就筆於硯,取丹鉛而讎之,倦則鼓琴以抒其思,如此而已。書房雅緻生活,於此可見一斑。























(本文來自:本上創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給家造間茶室:養神靜心
極致匠心:嘉定三朱竹雕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