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玉不離身 | (五)中山國玉器賞析

玉不離身 | (五)中山國玉器賞析

原標題:玉不離身 | (五)中山國玉器賞析


玉器在春秋戰國時期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除了運用在祭祀、禮儀等方面,更多的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道是「君子無故,玉不離身」。中山國出土的玉器,有很多日常生活實用的器具,還有一些把玩的玉玩具。現按品類介紹:


一、玉梳。玉梳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新石器時代,春秋戰國時候,玉梳工藝則更加成熟,用料十分講究。中山王族墓中所出土的玉梳就非常精美。



螭紋青玉梳


青玉、灰綠色,玉質瑩潤。梳柄中部透雕獨首雙身,身體蜷曲的螭龍,龍身上下雕飾捲雲紋,似蛟龍在雲中翻騰。五根寬齒上雕刻有豎陰線,背部留有起草紋樣的線圖,尚未雕琢紋飾。長6.5、寬3.8、厚0.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雙鳳紋玉梳


黃玉制,半透明。梳柄為半橢圓形,正中透雕兩隻相對站立的鳳鳥,雙鳳長頸相連,曲體回首,身姿柔美。體表用陰線雕琢出羽毛紋,清晰而生動。玉梳上弧邊陰刻勾雲紋,下橫邊雕琢細密的斜格紋,十根梳齒齒端薄扁,便於插戴。長4.9、寬4.6、厚0.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二、玉帶鉤。玉質帶鉤始於戰國,它是人們用在腰帶上起扣攏腰帶的作用,故名帶鉤,帶鉤有以銅、鐵、玉等多種材料製成,帶鉤古時又名「師比」。中山國出土的玉帶鉤十分精美。





玉帶鉤


黃玉制,灰黃色。勾身稍有彎曲,帶面窄厚,斷面呈長方形,勾頭為螭首,勾尾後部有一「凸」形帶鈕。長5.6、寬0.65、厚0.9厘米,鈕高0.6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龍首青玉帶鉤


青玉制,灰綠色,半透明,玉質細膩,光澤凝潤。體呈弧形,鉤首螭紋、尾虎頭紋,背有一圓形鈕。正面雕琢紋飾凸凹相間。凸起為正方形,上面陰線刻卷葉襯細密方格紋,凹面於中部二處為陰線刻對角交叉的雲頭紋襯以細密方格紋,後一處為卷葉及斜線紋,前一處為桃形葉紋襯細密方格紋。兩側面陰刻勾連雲紋襯細密方格紋。背面紋飾有三組,均以一枝近似含苞待放的芙蓉花紋為主,襯以雙鉤S紋或鉤雲紋及弧線紋、斜線紋、細密方格紋等。鈕面為柿蒂紋襯以細密方格紋。此玉帶鉤是玉器中的一件精品,不僅玉質極佳,雕琢技巧也十分高超,鉤部螭首生動自然,周身花紋細如毫絲。長17.2厘米,寬2.3厘米,厚1.1厘米,中山王厝5號陪葬墓出土。

三、琫。古代刀鞘頂端的裝飾。




點擊可看大圖


玉琫


青玉質,圓餅狀,面平,上陰刻有中心為大小兩個同心圓,外四周為長尾渦紋,邊緣刻一周弦紋。背面鑽有四個大小不等的圓凹孔。琫的一側鑽圓孔,孔兩端有凹三角。琫直徑2.8、厚0.8厘米。中山王族三號墓出土。


四、玉劍飾。玉劍飾是鑲嵌裝飾在兵器劍上的一種飾物,用精美玉器綴飾於劍和鞘上的寶劍,古人也稱為「玉具劍」。常見有劍首、劍格、劍鞘上帶扣和鞘末玉飾(珌)四種。中山國出土的玉劍飾有劍首飾和珌。




劍首飾


黃玉制,黃綠色,個別處保留原玉的灰綠色,沁蝕重處呈灰黃色。平面圓形,接劍柄一面凸起,中有圓槽,槽兩邊各一釘孔,用以鑲劍柄並用銷釘固定。頂面平。淺浮雕邊棱,谷紋及渦紋。直徑4、通厚1.7、圓槽徑1.6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玉珌



玉珌線描圖




劍鞞之下飾。黃玉制,黃綠色,個別地方灰綠色,沁蝕處呈灰色。平面梯形,斷面橄欖形,小面中間有一圓坑。無紋飾。長2.4、長徑4.2、短徑2.1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五、韘。古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扳指。





青玉制,玉質較細膩。長4.2、寬2.7、孔徑2.1厘米。中山王族三號墓出土。


六、玉人 。中山王族墓出土一些造型簡潔的薄片狀玉人佩。這些玉人為研究戰國少數民族服飾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玉人


為隨葬人佣,呈片狀,有白玉、墨玉、黃玉和青玉等多種質地。分為兒童、青年女性及中年婦女幾種形象。男童頭頂梳單髻,身穿窄袖方格紋袍,袖手而立。女傭頭梳牛角雙髻,身著圓領窄袖對襟衫,身穿方格長筒裙,圈手而立。方格紋衣裙和牛角狀髮髻,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特有的服飾和髮髻。女性:高3.2—4厘米,男童:高2.5厘米,中山王族3號墓出土。

七、蛙形小玉獸



蛙形墨玉獸


出土17件。小獸頭部較扁,鼻和眉橫豎相接,鼻子較寬,眼睛細長。身體象蛙,但有尾,上曲的尾巴緊貼臀部,按形狀可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有8件,玉色較勻凈,雕琢較精細,形體挺拔,頭頸稍長,四肢著地。另一種有9件,玉色黑白相雜,體形較胖,下垂的腹部與足部相平。小獸昂首蹲伏,憨態可掬,十分生動。長1.9—2.1厘米,寬1.3—1.6厘米,高1.1—1.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八、環形小飾




環形小飾


墨玉質,形似帶耳小璧,雙面均陽刻圈紋和雲頭紋。璧面下部兩側及底部有凸出的雲頭紋,直徑1.8、內徑2.6、厚0.2厘米。中山王族三號墓出土。


九、玉算籌。算籌最早出現在何時,已經不可查考了,但春秋戰國時期,算籌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了。


玉算籌



算籌的計數方式


玉算籌


七根,用白色或灰綠色玉製成,長方形細棍,有長有短,一側刻出凹口。凹口刻記的位置距離相同,中點間距1.15厘米。將七根算籌疊在一起使一端平齊,其各道刻度可連成一線。長算籌有三根,長4.25、寬0.4、厚0.2厘米;短算籌有四根,長3.15、寬0.4、厚0.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十、玉墜飾




玉墜飾


左邊,白玉制,玉質較細膩 。柱狀,中間鑽有一孔,直通墜飾。柱身刻滿捲雲紋,兩端面平,無飾。墜長5.2、徑1、孔徑0.2厘米。 右邊,黃玉質,因被高溫烘烤過,玉色已有變化。柱狀,竹節形,頂面中心鑽有一孔,貫通墜飾中心。墜飾表面刻出十三段竹節狀,每節中部為弧凹形。其柱體的上、中、下三處刻出凸箍 ,刻成綯索紋。墜飾長2.8、徑0.8厘米。中山王族三號墓出土。


十一、雞腿形器




雞腿形器


黃玉質,質地細膩,八角雞腿形,平底,端面平,中間有一橢圓形銎口。器身陰刻三角雲紋和雲頭紋。器高7、端面長徑2.1、短徑1.3、底徑1.3厘米。中山王族三號墓出土。


十二、玉扣



玉扣

白玉和青玉制,器形相同,面稍弧鼓,背平,頂部中心有一穿孔。素麵。中山王墓四號墓出土。


十三、玉石串飾



玉石串飾


由扁圓形紫冰石串珠六顆、腰鼓形水晶串珠五顆和一顆腰鼓形紫冰石串珠各間隔一顆組成。中山古城外一般墓葬出土。



玉石串飾


由長條形墨綠色玉一件和球形紅瑪瑙串珠14顆、扁圓形水晶串珠八顆、扁圓形紫冰石串珠四顆組成。中山古城外一般墓葬出土。


編輯:何會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國 的精彩文章:

平山崔氏墓驚現我國最早通屏水墨山水畫
【薦讀】《故國中山》—戰國奇葩 位列八雄

TAG:中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