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就是街舞》 「偶像」離專業最近時刻

《這!就是街舞》 「偶像」離專業最近時刻

【綜藝窗】

綜藝的包裝形式,是對四位「隊長」出道經歷的一次回顧和放大。或許跟他們的演技相比,歌舞、唱跳功力,反而是閃光的加分項,也是今天在粉絲圈外,最被普通觀眾忽視的一項。而對於節目本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小眾流行文化圈層和專業的次元壁,本身就是一種勝利。更別說成熟的資本運作、節目包裝完全能夠讓《街舞》同時獲得商業的成功。

2017年《中國有嘻哈》(後簡稱《嘻哈》)的爆紅可以說是誰也想不到。這部耗資2億,完全意義上的網綜大製作,將舞台下生機勃勃的小眾流行文化正式推上了前台。讓這塊原本被廣告投資者謹慎相待的深水區成了搶佔先機的香餑餑。

而今年,《這!就是街舞》將這一模式升級了(以下簡稱《街舞》)——這部號稱投資3億、總招商金額接近6億的綜藝節目,刷新了近年來網綜廣告商業化的最高紀錄。這樣的戰績,或許說明了投資方對於「街舞」成為繼「嘻哈歌曲」之後,下一個超級話題的信心。而和《中國有嘻哈》相似,《街舞》的四位「隊長」——韓庚、易烊千璽、羅志祥、黃子韜也是節目里最受關注的對象。

唱跳出身明星不願撕去最原始的標籤

過去的兩三年,是「流量擔當」們集體發力的一段時間。無論綜藝節目、影視作品,還是音樂作品。羅志祥憑藉《極限挑戰》,在大陸人氣「回春」;韓庚近年在影視發力,電影《前任3》是票房黑馬;黃子韜則一直是爭議最大的「小鮮肉」之一,和楊冪的《談判官》也是靠被吐槽刷了一波熱搜;易烊千璽手握多個大ip電視劇資源,絲毫不比前輩們遜色。

不過,不同於影視圈對「鮮肉」、「流量」們沒有佳作、演技不足的詬病和批判,音樂圈對這些「年輕的音樂人」一直持著包容姿態。不管是黃子韜、韓庚這樣擁有韓國組團經歷的「海歸派」,還是易烊千璽、羅志祥這樣「土生土長」的「自然派」,大多出身於唱跳組合。「歌手」這個天然屬性,成了他們身上少有的不願主動撕去的標籤。

如今,從「歌手」向擁有個人特色的「音樂人」進化,又成了所有人力圖達到的新目標。如去年,易烊千璽的單曲《Nothing to Lose》找來邁克爾·傑克遜的御用團隊合作;黃子韜的EP《還來得及REMIXES》由號稱「世界電音之王」的音樂製作人Tiesto加持。這些作品風格與國際樂壇接軌,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流量擔當」都親自參與了創作和製作。

綜藝形式可以打破小眾流行文化圈層

不過,遺憾的是,由於電子、Hip-Hop等音樂風格在國內市場依然偏小眾,以及行業里缺少包容多樣風格的權威打歌節目等,這些音樂作品在打破粉絲的圈層化傳播壁壘方面,依然充滿艱難險阻,難以成為下一個「全民爆款」。而《嘻哈》《街舞》這樣以綜藝形式包裝的節目,或許,可以充當一個窗口。

實際上,近幾年被認為「小眾」的一些文藝形式輪番走紅,大多由熱門綜藝推動。《中國好聲音》《歌手》捧紅了民謠,去年的《中國有嘻哈》則將「嘻哈」這一舶來品為更多普通國內觀眾所知曉,「freestyle(即興說唱的意思)」「diss(指輕視、蔑視)」「flow(指說唱歌曲里文字咬字、發音、韻律、踩拍的名詞,也用於表達rapper在說唱中的個人風格)」也隨之成為網路熱詞。

而綜藝的包裝形式,更是對四位「隊長」最開始的出道經歷的一次回顧和放大。或許跟他們的演技相比,歌舞、唱跳功力,反而是閃光的加分項,也是今天在粉絲圈外,最被普通觀眾忽視的一項。

而對於節目本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小眾流行文化圈層和專業的次元壁,本身就是一種勝利。更別說成熟的資本運作、節目包裝完全能夠讓《街舞》同時獲得商業的成功。從《街舞》已播出的兩集節目來看,四位跨越70-00後的評委(即「隊長」),雖然在不同方面令觀眾頗有微詞——比如年紀最小的易烊千璽未能完全適應角色、黃子韜盲目自信、小豬功力下降等等,但反而從話題度上依然有著促成一個超級IP的潛質。

或許,當老牌綜藝紛紛陷入「中年危機」,單靠形式和賽制的創新已經無法刺激收視率時,小眾流行文化通過綜藝形式包裝,順理成章地成了下一個熱點。

□楊暢、陸正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娛樂 的精彩文章:

戀愛談到什麼時候結婚最合適?
不幸的婚姻是如何演變的,有這幾點深層原因你最好知道!

TAG:中華網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