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名家施愚山詩選

清代名家施愚山詩選

清代名家施愚山詩選

施閏章畫像

【作者介紹】施閏章(1619—1683)字尚白,號愚山,又號蠖齋。安徽宣城雙溪人。詩與宋婉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稱。他出身於尚理學重孝友的家庭,自幼家庭清寒,三十二歲中進士。先後在刑部任湖廣司主司、廣西司員外郎,又任山東學政,後任江西參議分守湖西道。康熙十八年(1678)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侍講,轉侍讀,充太宗聖訓纂修官。六十六歲時病死於官署。有《施愚山先生學餘文集》二十八卷,《詩集》五十卷,《別卷》四卷,《遺集》六卷。

施閏章一生作詩很多,現存三千二百多首,其詩以五言居多,成就最高。集中多酬唱之作,但一部分描寫亂離生活,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現實性則很強。另有部分描寫山川景物的詩作,也不無意義。

施閏章的詩字句工整,技巧熟練,但比較平直,「怨而不怒。」朱庭珍《筱園詩話》曰:「施愚山詩,長於五言,短於七言。

浮萍兔絲篇

【說明】此詞約作於順治八年(1651年),當時南明王政權仍依恃雲貴兩廣之地與清對峙。施閏章時年三十四歲,正補任刑部湖廣司主事,奉使廣西。詩中所敘,即為使途中聞于軍中李將軍之所言。詩以傳統的樂府歌行形式,用浮萍、兔絲及雌雄鳥作比,敘述了兩對夫妻的離合遭遇,反映了戰亂給人民群眾(包括士兵)帶來的苦難。古絕句有「兔絲從長風,根莖無斷絕;無情尚不離,有情安可別」語(見沈德潛《古詩源》卷四)。此詞則反其意而用之。全詩語言淺顯,明白如話,哀婉凄惻,悲慟感人,表現了詩人對飽受戰爭苦難人民的深切同情。

浮萍寄洪波,飄飄東復西,兔絲罥喬柯,裊裊復離披。兔絲斷有日,浮萍合有時。浮萍語兔絲:離合安可知?健兒東南征,馬上傾城姿。輕羅作障面,顧盼生光儀。故夫從旁窺,拭目驚且疑。長跪問健兒:毋乃賤子妻?賤子分已斷,買婦商山陲。但願一相見,永訣從此辭。相見肝腸絕,健兒心乍悲。自言亦有婦,商山生別離。我戍十餘載、不知從阿誰。爾婦既我鄉,便可會路岐。寧知商山婦,復向健兒啼:本執君箕帚,棄我忽如遺。黃雀從烏飛,比翼長參差。雄飛佔新巢,雌伏思舊枝。兩雄相顧詫,各自還其雌。雌雄一時合,雙淚沾裳衣。

途中望西山

【說明】本詩當作於閏章舉博學鴻詞後任職京官時期。詩題「西山」,自應在北京西郊,因詩中描寫景色,正與華北平原西接燕山余脈情狀相符。從「雖無薛蘿衣,一洗風塵眼」所顯露的隱退思想看,此詩不可能是楚初次入京考進士時所作,它應作於離家較久在京做侍讀之時。閏章自康熙六年由江西裁缺去官後,曾家居十載,過著游名山大川、吟詩作賦的自由生活。後由京中三相國推薦,勉強考博學鴻詞科,但因應制詩中有「清彝」二字犯嫌,遂由一等降為二等四名。在此時期,撫養他的叔父去世,其大兒媳也病死,因此,使他產生了厭宦、歸隱思想。他同一時期所作的《往西山暫出國門》及《入西山》等,都表現了同樣的思想傾向。

黃沙滿襟袖,客懷無一展。時夢江南夢,青山情不淺。今晨覺爽氣,悠然見絕讞。矗矗既崚嶒,邈邈何曠緬!寒垣千里接,白雲共舒捲。霽色落長安,空翠無遠近。賞心誰與偕,靈境終當踐,雖無薛蘿衣,一洗風塵眼。

湖西行

【說明】本詩作於順治十八年(1661),作者已遷江西布政使參議,分守湖西道。當時,清政府規定:巡撫以下、州縣以上官員,催征錢糧未能完成者要予以處分。所以各地追征欠賦稅甚急,百姓深受害極深。這首詞即反映了當年江西征賦稅的情況。《施愚山年譜》說:「是時西南用兵,合繳以公督逋賦,乃作《勸民急公歌》,垂泣而諭之。」可見,施愚山當是較為清廉愛民的官吏。

節使坐征斂,此事舊無所。軍糈日夜急,安敢踟躕!昨日令方下,今日期已逾。攬轡馳四野,蕭條少民居。荊榛蔽窮巷,原田一何蕪。野老長跪言,今年水旱俱。破屋復何有,永訣惟妻孥。歲荒復難鬻,泣涕沾敝襦。腸斷聽此語,掩袂徒驚吁。所慚務敲朴,以榮不肖軀。國恩信寬厚,前此已蠲逋。士卒待晨炊,孰能緩須臾。行吟重嗚咽,淚盡空山隅。

江上翁

【說明】本詩約作於湖西道任上。當時,作者耳聞目睹了鑿船沉水這一事實,以老船夫的悲慘遭遇,觸目驚心地揭露了官差拉伕給船民帶來災難,表現了船民們憤極而採取的消極反抗。然而船鑿沉了,船燒毀了,今後將何以為生呢?「請翁勿復陳,吾亦掩雙耳。」詩人只能掩住雙耳,不忍再聞了。

朝逢江上翁,鑿船沉水底。問君何為爾?雙淚落江水:「一生事舟楫,八口相依倚。「妻兒死凍俄,官家有驅使,十月達黃河,驚奴西北起。舉褲成堅冰,嚴寒墮手指。甫歸復見捉,連檣守江埃。愚者怒焚舟,延燒不可弭,本為通逃計,翻葬魚腹里!此業能陷人,沉之禍則已。棲烏惜其巢,毀巢逝安止?請翁勿復陳,吾亦掩雙耳。

祀蠶娘

【說明】本詩為施閏章鄉居時所作。詩以自述的口吻,描寫了養蠶婦祭祀蠶神以求豐收的情景,反映了普通農村婦女侍奉尊長、撫養兒女的最低生活願望。然而官租太重,賣絲充租而外,還剩下什麼呢?她只能希望桑樹種得離家近些,好讓她有更多時間養更多的蠶,那時,「郎衣」、「兒襖」或許就有可能做成了。

華燈白粥陳椒漿,田家女兒祀蠶娘。願刺繡裙與娘著,使我紅蠶堆滿箔。他家織縑裁羅襦,妾家賣絲充官租。餘作郎衣及兒襖,家貧租重還有無。蠶時桑遠行多露,好傍門前種桑樹。

牽船夫行

【說明】此詩又作於《百丈行》,與《江上翁》可能作於同一時期,作者時在江西湖西道任上。因西南戰事頻繁,江西為軍需供給、運兵作戰必經之地。故不時拉夫捉差,給贛江上的船民造成巨大的苦痛。這首詩語言淺顯,感情沉痛,反映了作者的仁民愛物之心。

十八灘頭石齒齒,百丈青繩可憐子。赤腳短衣半在腰,裹飯寒吞掬江水。北來鐵騎盡乘船,灘峻船從石窟穿。雞豬牛酒不論數,連檣動索千夫牽。縣官懼罪急如火,預點民夫向江坐。拘留古廟等羈囚,兵來不來飢殺我。沿江沙石多崩峭,引臂如猿爭叫嘯。秋冬水澀春漲湍,渚穴蛟龍岸虎豹。伐鼓鳴鐃畫艦飛,陽侯起立江娥笑。不辭辛苦為君行,梃促鞭驅半死生。君看死者仆江側,火伴何人敢哭聲!自從伏波下南粵,蠻江多少人流血。繩牽不斷腸斷絕,流水無情亦嗚咽。

棕毛行

【說明】本詩作於康熙十五年(1676)。康熙十二年,五三閨女等叛清,西南戰事,一時波及近半個中國,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當時,施閏章裁缺居家,曾去新安、南陵等地,目睹了百姓的苦難,寫下了諸如《壯丁篇》、《新安亂後作》、《江行次池口書懷》等一些列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作,《棕毛行》即是其中重要的一篇。詩歌敘述了官方因造船向農民征繳棕毛,「搒系千家」,及農民到蕪湖購棕致「婦無完褲兒無糧」的悲慘景象。詩人對平叛西南可能並不反對,但「不見西南戰地赤,殺人如草烏不食」,卻表現了他對戰爭殘酷的強烈不滿。

田家飲泣罷為農,悔不降田全種棕。無苗高坐忍餓死,無棕搒系千家空。可伶棕毛歲一割,割剝非時棕不活。況復山家種植稀,咄嗟那可飽搜括。官家作艦頻遣兵,棕麻聚斂盈空城。麻雖倍直土所出,棕非厥產從何生?羽書飛促勢蒼黃,用三作一不想當。誰知轉自蕪湖買,婦無完褲兒無糧。連歲兩河需柳埽,芻栗三秦重荒耗。普天萬國困軍儲,分在供輸復誰告。語卿忍淚且勿悲,人間福禍無窮期。不見西南戰地赤,殺人如草烏不食。但令瘠土莫干戈,力盡輸棕死亦得。

太白祠

【說明】太白祠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石磯上。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原名「謫仙樓」。宋、明以後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系清光緒三年(1877)所建,又名「太白樓」、「唐李公青蓮祠」。它分前後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為紀念詩人李白而建。

李白生前曾多次漫遊於長江中下游一帶,寫過諸如《橫江詞》、《望天門山》、《牛渚山》、《夜泊牛渚懷古》等許多作品。後來,夜郎流放東歸後,依族叔李陽冰,病逝於安徽當塗。民間至今還流傳著他身披宮錦、跳江捉月的故事。施閏章也曾多次經由南京、當塗等地,《太白祠》便是他遊歷採石後寫下的作品。詩中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的深切懷念之情,並對太白祠的景色也作了生動的描寫。作者另有《經李太白墓》七絕云:「共說騎鯨捉月游,孤墳細草野風秋。夜郎幽憤無多淚,萬古長江楚水流。」可以參閱。

太白騎鯨去,空留採石祠。當軒千里水,繞屋萬松枝。山月長清夜,江雲無盡時。誰將一尊酒,把臂共論詩。

人日涇川

【說明】本詩作於順治十一年(1654)。時作者丁祖母艱服喪居家,春遊涇縣、寧國一帶,因作此詩。詩以白描手法,描繪了雪後初晴惡江南郊區景色,構成一幅色彩鮮艷、靜動相間的臘盡春回圖,表露了作者讚美田園恬靜生活的心情。王士禎《池北偶談》贊曰:「其章法之妙,如天衣無縫,如園客獨繭。」

人日日初晴,春風昨夜生。野梅誰早折,凍土又新耕。余雪涓涓白,流澌瑟瑟鳴。琴溪聞控鯉,駐馬一含情。

栗原何氏山莊

【說明】本詩作於順治二年(1645)施閏章居鄉避兵亂時期。當時,清兵南下已至皖南一帶,作者曾奉祖母避兵東南,大概就在這時,他到了宣城東南的水東栗園,受到何氏山莊主人的熱情款待。詩歌即描寫了栗園村的秋景,特別寫到了山村主人的淳樸好客,表現出在戰亂中對恬靜鄉村生活的讚美。作者另有《栗原村》、《貽水東親舊》等詩,可一併參閱。

野靜寒煙薄,深秋暮景斜。清泉逢谷口,老樹識山家。餉客霜林果,登盤澗圃瓜。村翁還揖讓,不愧瀼溪涯。

薛子壽見示免官後詩感而有作

【說明】本詩約作於江西任內。作者的同僚(或朋友)薛子濤將免官後寫的詩寄給他,讀後,他深感仕途險惡,因此作此詩。詩的語言沉痛,感情真摯。對薛的免官表示同情與慰藉,從中也表示了作者隱居願望。

虎豹真慈物,斯言淚滿衣。全生猶過望,多難始知非。黃葉連江下,孤帆冒雨歸。布袍安穩著,長掩故山扉。

雪中望岱嶽

【說明】岱嶽即泰山,古稱東嶽。順治十三年詔選學臣,施閏章御試列為一等,奉命視學山東。主持齊魯學政近五年,甚得民望。公餘,作者游遍山東名勝古迹,於順治十五年遊覽了泰山,冬十一曾作《登岱》四首,這首詩當作於同時。詩以寫泰山雪景為主,意境開闊恬淡,甚得王(維)、(孟)浩然旨趣。

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冰泉懸眾壑,雲路郁千盤。影落齊燕白,光連天地寒。秦碑凌絕壁,杖策好誰看!

過湖北山家

【說明】詩題「湖北」,乃宣城境內地名。據《施愚山年譜》。順治十年,作者葬祖母於湖北大家山之麓,康熙二十年他典試河南時,曾歸里探親,作《湖北謁先墓》、《宿雙溪舊館》等詩,據此,知湖北在宣城,為施家祖墓所在地,距雙溪舊居很近。參以詩中「行酒命兒孫」、「去矣吾將隱」等內容,知其孫已到可以送酒的年齒,而他自己也厭惡仕途產生隱居思想。由此推測,這首詩大概作於江西裁缺歸來後至赴京舉博學鴻詞前的一段時間內。詩以簡樸自然的筆調,描繪了山居田野景色,家庭的天倫樂趣,充滿了怡然自得的情趣。第二聯寫山澗、野水、桃花,渾然一體,尤為後人稱道。

路回臨石岸,樹老出牆根。野水合諸澗,桃花成一村。呼雞過籬柵,行酒盡兒孫。老矣吾將隱,前峰恰對門。

顧寧人關中書至(二首選一)

【說明】本詩作於康熙十八年(1679)。時作者應清廷博學鴻詞科試中試,授翰林院侍講,入史館修明史。而顧炎武則拒絕應試,且從此絕跡不再至京。清廷復招他入史館修明史,顧也堅辭不從,表示: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矣!」那時,顧正居關中(今屬陝西省)曾致書施閏章,書中內容可能與此事有關。施、顧二人,是同時代人,一個入清應試,做了官『一個終身不仕「異代」。這說明他們在民族問題上態度不同。但施詩對顧炎武堅持民族氣節還是表示了欽敬之情,同時也委婉流露出內心的難言之隱,發出:論交直道難」之嘆。這樣的詩,在施閏章詩集中並不多見,故值得重視。除作《顧寧人關中書至》二詩外,尚有《寄顧寧人》七律一首,可參閱。寧人,炎武字。

卜居從汗侵,作客古長安。抗志遺民在,論交直道難。輞川園裡住,華岳掌邊看。尚有家山夢,應知關塞寒。

見宋荔裳遺詩凄然有作

【說明】宋琬(1614-1674),字玉叔,號荔裳,山東萊陽人。順治四年進士,曾任浙江按察使。詩與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一生仕途坎坷,曾被人誣告與「白蓮教」於七相通,立逮下獄,拘囚三年,險遭不測。康熙十一年,起用為四川按察使,明年入京覲見,家屬留四川,值吳三桂叛,聞變驚憂而死。施閏章自注曰:「君按察四川,會滇蜀反(指「三藩之亂」起),道梗憂憤死。」宋琬詩多感時傷世之作,凄清激蕩,蒼老雄肆,有慷慨之音。為此,作者對他的才華十分欣賞,對他的憂死無限惋惜。

好客平生酒不空,高歌零落痛無窮。西川終古流殘淚,東海從今少大風。國士魂銷多難後,離人望斷九原中。張堪妻子應誰托,巢卵長拋虎豹叢。

登岱(四首選一)

【說明】本詩作於順治十五年(1658),時施閏章督學山東。這年冬天,他先到曲阜,後到泰安,登上泰山,因作《登岱》四首。這首詩主要寫上泰山登日觀峰所見壯闊的氣勢,同時表現了作者欲遍覽天下雄峰的情趣與胸懷。

日觀晴光傍午開,茫茫東見海為杯。九州積氣峰前合,萬里浮雲杖底來。鄒魯山靈真莽蕩,吳閶練影漫徘徊。崑崙不到終遺憾,欲駕蒼龍首重回。

山行

【說明】本詩寫作時間未詳。詩中描繪得山景,以晚霞、松花作襯,色彩鮮明,靜中有動,突出了山色的幽靜。與王維《辛夷塢》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意趣相近。全詩技巧純熟,筆觸細膩,用語淺近,不事雕琢。其恬靜淡遠,風格一似王、孟。

野寺分晴樹,山亭過晚霞。春深無客到,一路落松花。

臨江雜詠九首(選其一)

【說明】這組詩寫於順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六年(1667)作者任職江西駐節臨江時期。當時戰爭頻繁,水旱災害不斷,賦稅沉重,人民生活極為悲慘。偶爾得一豐年,果實也被搜刮一空,故對貧苦農民來說,豐年與荒年同樣是難得溫飽,因而他們厭說豐年。

紅柑白筍不論錢,淳樸山川劇可憐。一畝官租三畝谷,農家翻厭說豐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幹了哪兩件大事?
19世紀中國影像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