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技術的遞歸結構

技術的遞歸結構

GIF

技術是什麼?

技術,是一切還沒有運行完好的事物。

艾倫·凱說,「技術,是你出生後發明的任何東西。」

在這個定義下,汽車、冰箱、晶體管、尼龍,這些在我們的眼中都不是技術——只是普通的舊事物。但它們曾經是我祖父眼中的技術。

同樣的邏輯,光碟、網路、聚脂薄膜、手機和GPS對我來說是真正的技術——但不是我孩子眼中的技術!他們將有自己的技術,剛剛發明出來的技術。

丹尼·希利斯說,「技術,就是一切都還未起作用的事物。」

這個定義蘊藏著這樣的洞見:成功的發明將從我們的意識中消失。

電動馬達曾經被稱為技術——它們那時很新,還沒有運行那麼完好。

隨著電動馬達技術的發展,它們似乎消失了,即使它們數量上激增了,並嵌入到了我們的家庭和辦公室里。

它們完美地、默默地、不起眼地運行著。所以,它們不再被稱之為「技術」。

所以,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嚴肅說來,「技術並不像機器一樣」,他認為技術是「取消隱藏」,是顯示,是機械體現出的一種內在真實。

但確實如此嗎?技術就是一切還沒有運行完好的事物嗎?

來看一本奇書。

1978年,侯世達以他最欣賞的三個痴迷於遞歸的天才為名,寫就了一本有關遞歸形式的書,《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Godel,Escher,Bach)。

這本榮獲普利策獎的著作,探索了這樣一種系統的特性:在這種系統里,系統會把自己的輸出重新歸入系統自身,創造出新的事物。

必有一個系統包含了所有的系統。

必有一種形式包含了一切形式。

必有一種控制控制了所有控制。

必有一種組織方法組織了所有的組織。

證據的結構必然可證。

類型的類別必然會歸入某個類型的類別。

是不是什麼東西都有元呢?那麼有元的元嗎?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言的那樣,創造的浮屠之上,必有一隻烏龜,被另外的烏龜踩在背上。

宇宙在最大的尺度和最小的尺度中都有和量子力學相似的不確定性,這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遞歸循環的例證。

技術,也是這樣一種遞歸的創造。

在查爾斯·達爾文之前,自然歷史研究的也不過是陳列於玻璃容器中數不清的標本——沒有一個將生命納入其中的組織框架。

生物學,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生物」。

而達爾文則用進化論為這場無盡的有機體閱兵儀式引入了邏輯。

如今,我們在技術上處在相似的處境。儘管我們周圍有數百萬種不同的發明,我們卻沒有好的理論去理解它們。

我們傾向於把技術世界看作數不清的新玩意兒的展覽。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技術,僅僅是「一個又一個物品」。

我們許多人傾向於認為技術是「你出生後才發明的一切東西」,或者技術是「尚未起作用的一切東西」。

彷彿只有新東西才是技術。

從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技術當然包括舊發明,就像鐘錶和槓桿,還有非常管用的古老原材料,比如混凝土和磚。

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技術是在我們出生很久以前發明的。

一般技術還包含我們通常看不到的「無形的東西」,比如日曆、記賬原則、法律和軟體。

它包括像社會組織和城市一樣的大型複雜事物。

技術就是這樣,古老,無形,大而且新——技術就是由我們的心智所發明的累積性用途。

所有這些技術一道構成了一個相互影響的整體,這個整體很像技術生態系統。就像生命本身一樣,這個整體系統顯示出其組成部分所不具備的習性。

未來的技術會更加複雜,更加多樣化,更加專門化。

這種技術觀給我們一個黯淡而又深刻的認識:生命本身不是理想國,技術也不是。

每一個新發明所帶來的問題幾乎與其帶來的解決辦法一樣多。

實際上,當今世界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由之前的技術造成的,而明天世界的大多數問題也將由今天我們仍在發明創造中的技術引起。

從長期來看,技術給了我們更多的差異、多樣性、選項、選擇、機會、可能性,還有自由。這便是進步的定義。

技術可以開發人類的才能。

如今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一個已經出生的男孩或女孩,他們這一代的莎士比亞,正等著我們發明他們的技術。

直到我們創造了他們的工具,他們才能發現和分享他們的天才。

與僅僅發明新玩意兒相比,我們正參與得更多。當我們創造和使用技術時,我們實際上參與了某個比我們自身更大的事件。

我們擴展著創造生命的那同一種力量,加快向未來進化的速度,我們增加著一切的可能性,為我們,我們的孩子,為了整個世界。

心歸航,再啟航

願每日微小知識激發你的深刻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Sci 的精彩文章:

最強大的力量

TAG:Deep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