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三俗」文藝泛濫,誰在虛無歷史、虛無文化?

「三俗」文藝泛濫,誰在虛無歷史、虛無文化?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引人矚目的社會思潮,已擴散到人文社會科學的不同領域,俘獲了不少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其產生的負面影響和別有用意不容小覷。

原文:《不能虛無歷史,更不能虛無文化》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 范玉剛

「三俗」文藝泛濫

歷史虛無主義影響之廣在看似遠離政治與史學的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學史寫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虛無」歷史的衝動和表徵。一個時期以來,在文學領域包括「紅色經典」再創作中出現消費情色、放大慾望、追求感官娛樂的片面化傾向,在放大歷史細節(如土地革命中的某些事件等)中彰顯孤立靜止的歷史觀,否定革命的合法性。打著彰顯人性的旗號對英雄人物持虛無主義態度,在有些作家筆下,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不再莊嚴、崇高和神聖,而是可以任意戲謔、惡搞、褻瀆;有些文學創作打著人物性格複雜性的幌子,無視歷史的本質屬性,主張「壞蛋也有溫柔寬厚的一面」,甚至以扭曲的歷史觀把歷史上的反動人物打扮成「歷史的推動者」、「革新者」;有些文學創作以「紅色經典」缺失身體敘事為由,在影視生產中大肆宣揚情色,把「紅色」英雄裝扮成「粉色」人物,以迎合市場的低俗趣味。在虛無主義思潮裹挾下,這些文藝創作把否定歷史當時髦,以解構崇高為能事,挑戰正義良知、扭曲價值判斷、消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助長了「三俗」文藝的泛濫。

凡此種種,無論是「虛無」歷史事實、「虛無」歷史價值,還是作為新變種「虛無」馬克思主義歷史觀,都旨在詆毀英雄和革命領袖,瓦解敘述革命合法性的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軍史,試圖置換主流意識形態內核。因此,面對文藝創作中的虛無主義思潮,一定要敢於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於表明立場。當代文藝創作和文藝批評不能虛無歷史,更不能虛無文化。事實上,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必然導致民族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在其別有用心下,不但近現代中國歷史被歪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也一併被抹煞,使文學創作愈發失去自己的根基,而充當某種強勢文化的爬蟲。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

社會思潮是時代理論的折射,是一定時代社會意識的反映。很多社會思潮的流行往往打著理論創新的旗號,俘獲了很多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對此一定要有甄別思潮本質的辨識力。無論是文藝批評還是社會歷史研究,都要有問題意識,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只有立足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才能真正把握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大勢,才能真正領會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理論創新,旨在要回答時代之問,即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在尊重實踐和歷史發展趨勢中實現理論創新,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並符合人民意願的中國道路,從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境界。

歷史不僅是知識,更是眼光和價值觀。堅守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歷史虛無主義就是通過「虛無」歷史竭力貶損和否定革命;詆毀和嘲弄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詆毀和否定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及其偉大成就。一度喧囂的「告別革命」論,既是這種思潮的集中表現,又是它不加隱諱的真實目的。抽離歷史的主流、放大細節,以片面、靜止、孤立的觀點看待歷史,必然抓不住問題的根本,無視中國革命背後尖銳而複雜的社會矛盾,否定現代化進程中的革命必然性,對歷史作出別有用心的錯誤評判,其目的就是在本質上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合法性。歷史虛無主義深知搞垮一個國家,首先要攻擊該國的執政黨;搞垮該國的執政黨,就要極力醜化該黨的主要領袖和英雄人物。於是我們看到在評判毛澤東同志歷史功績和錯誤時,片面誇大毛澤東同志的錯誤,完全忽視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作出的歷史功績,從而作出完全違背歷史事實的錯誤評價。其用意就是通過放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所犯的錯誤,弱化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所創立的豐功偉績,達到否定其合法性的目的。在其別有用心下,一個民族的精神被矮化、醜化,優秀的文化和文化傳統被否定、抹煞,民族獨立的歷史被嘲弄、糟蹋,這個民族就失去了歷史的根基。

歷史虛無主義越過學術研究底線,以「學術研究」之名,打著「客觀」、「公正」的旗號,遵循所謂人物塑造中「壞人不壞」、「好人不好」的人性論原則,罔顧歷史事實,片面看待史料,任意打扮歷史、假設歷史,胡亂改變對近現代歷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問題的科學結論,藉助網路兜售其「創新成果」,迷惑了很多不了解歷史、缺乏歷史意識的大眾。

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蔓延

數字化時代,歷史虛無主義利用互聯網對歷史人物進行「重新評價」,斷章取義、偽造歷史事件、任意剪裁歷史事件;利用微博微信內容短小易傳播的特點,用小細節小故事歪曲大歷史;利用符合大眾心理和娛樂習慣的文化消費形式,把核心觀點轉化為奪人眼球的感性視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美化歷史上的人民公敵,顛覆人們對相關歷史的正確認識,確實有很大的蠱惑性,在大眾輿論中產生錯誤的認知。歷史虛無主義在網路上的瀰漫,影響了很多青少年對歷史的認知,使一些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對正確歷史觀和價值觀產生懷疑。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主陣地,是意識形態滲透與反滲透的關鍵領域,在技術上必須加強互聯網管理,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蔓延。

同時,在內容和價值觀上加強正面引導。克服歷史虛無主義,樹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必須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在人格養成和歷史意識的鍛造中,只有在潛移默化的精神浸潤和人格熏陶中,伴隨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華,才能逐步形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史觀。有了高屋建瓴的思想武器,才能在錯綜複雜的世界變化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堅定理想信念,科學分析發展機遇和現實挑戰,全面辯證認識前進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才能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面對複雜的思潮激蕩,一定要有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明白。當前,歷史虛無主義出現「虛無」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新變種,這是在新的歷史語境下意識形態陣地的轉移和鬥爭方式的改頭換面,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動向,是進入新時代「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方式之一。歷史虛無主義新變種在本質上虛無的是「歷史觀」,其用心是指向黨的文化領導權,在國家非傳統文化安全境遇中滋生文化領導權旁落的危險。歷史虛無主義新變種看起來是一種學術問題的「創新」,其實質是事關黨的指導思想及其文化領導權的政治問題,是關係到國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問題。在當前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中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牢牢把握引領社會思潮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歷史從來不是單純的歷史事件的堆積,歷史敘述是一個國家政權合法性的表徵,是一個政黨掌握文化領導權的顯現。作為一個現代人、文明人,一定要有歷史意識,懂得「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的歷史發展趨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或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害國誤民的歷史悲劇。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98期第6版,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經濟未來的機遇在於「創新與改革」
從青年走向成熟,四十年間「歷史與現實」教會了我們這些……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