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如何讓知識變現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如何讓知識變現

01

近兩年,誕生了一個新的名詞——知識焦慮:焦慮自己知識不足、成長不夠快、比不過別人。

簡書上有位作者講過一段知識付費經歷: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他先後購買了講座、培訓、課程等一共花費了5000元:一開始信心滿滿,期待自己變好。

一年半過去後,結果卻是「除了白髮多了幾根、皺紋多了几絲、眼袋多了幾兩外,一點都沒有發生變化。生活品質沒有提升,工作沒有加薪,旅遊夢想沒有實現……」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歷:滿世界看了很多乾貨,聽了一堆大牛們的分享,結果發現自己並沒有任何改變。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只要付費學習了,就能學到知識,其實離真正掌握知識差了十萬八千里,以為買到的是知識,實際上卻只是「知道」。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全面發展,學得越多越好,我們成功的高低,是與別人進行分出高下來檢測,所以別人知道的,我也不加篩選,全都要學。其實,能夠去分辨出學習什麼更適合自己,有時候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在信息過載時代,求知慾使我們渴望把更多非我的東西轉變成自我的,這固然符合進步的需要,但知識無限浩大,每個專業都已經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任何人都無法在短時間內真正精通一項技能,所以明確自己要學什麼很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別讓知識成為你焦慮的來源。

02

之所以會知識焦慮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清晰的目標。

這種目標感不強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我們容易三分鐘熱度,很難做透一件事。捨不得芝麻也捨不得西瓜,最後一無所獲,想抓住所有機會卻也錯過所有機會。

那麼,在信息過載時代,什麼樣的知識才是靠譜的?答案是:離錢越近的知識越靠譜。

我們學到的知識,只有在找到了某些「致用」式的場景,將其加以應用之後,才能真正帶來價值,或者說這種「知識」的價值才能被最大化,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學以致用。

比如我現在的本職工作和副業,都和大學的專業風馬牛不相及,專業上的知識對我來說基本是無效的,因為它不能被學以致用,而當時自學的寫作、攝影和平面設計卻息息相關,並不斷產生價值。

所以,離錢越近(真正給你帶來價值)的知識才是靠譜的。

解知識焦慮的辦法,在於放棄兩種心態:一是芝麻和西瓜都想要;二是快速達成。扎紮實實的先積累和培養一些「能力」,專註在真正給你帶來價值的知識上,通過「刻意練習」,經由漫長的自我摸爬滾打後,相信一定會讓自己受益匪淺。

03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在這一年,知識付費總體經濟規模達 100 多億;2017年這一數字更是翻了2番,知識付費因此成為新的「風口」。

在這個風口上,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知識變現呢?

我們可以去大量涉足「啟發」類的知識,找到一個或多個「致用」的出口,並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比如我剛上大學時,發現對專業不感興趣,開始自學攝影、寫作、平面設計,為了學有所用,於是在09年創辦了《初言》,自學的內容在雜誌策劃、排版和發行上找到了「致用」的出口,儘管當時是完全非盈利性質,但以極低的成本積累了10萬的固定讀者(PC端),認識了一群志趣相同的朋友,這是最大的收穫。

2012年開始提供電子雜誌定製和排版設計,實現盈利。直到移動端內容及移動支付的普及,開始專註APP和H5,卻忽略了公眾號等平台,錯失自媒體紅利期。

2015年APP和H5失敗,初言停刊,失去了前期積累的讀者。

2016年重新出現轉機,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知識變現,比如即時一對一問答、付費下載、線上授課(雖然只嘗試了2期)以及自媒體廣告等。

上表是近幾年副業收入增長情況,用本職收入情況作對比。很明顯,本職工作雖然穩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天花板現象」越來越明顯。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個人成長(價值最大化)的關鍵其實在於8小時之外的時間。而對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知識變現無疑是最佳選擇,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

這需要有三個過程:建立個人品牌和信賴度,獲取最初的粉絲和流量;保證知識的持續輸出,保證「致用」;建立自己的社群,通過討論和反饋持續調整知識的輸出。

因為知識付費內容在快速更迭,目的在明確,要求在變高,想要通過知識變現,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正如何振紅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所言,「將價值、經濟鏈條做長,才能搶到知識付費這一輪的紅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班族 的精彩文章:

這五道便當是上班族的最愛,簡單易做,再也不愁沒時間吃飯了
明星一周穿搭精選——上班族最適合這樣穿

TAG:上班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