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友情是如何結成的?

戰友情是如何結成的?

戰友情是世界上最真摯的情感之一,在很多時候,甚至超越了骨肉親情和同學情,因為它可以在危急時刻,使人果斷選擇我死你生,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戰友卻可以。那麼,戰友情究竟是怎樣結成的呢?

戰友情是在同與共的互助中凝結而成的。正如《戰友之歌》中所唱「同訓練,同學習,同勞動,同休息,同吃一鍋飯,同舉一桿旗。」每天24小時,什麼都在一起,即使進了澡堂子,洗澡也是相互搓背;你穿過我的軍裝,我戴過你的軍帽,上趟街借下戰友的便裝;戰友休假,還曾把自己的毛衣脫給他穿上。又如劉和剛在《戰友一場》里唱道「你的媽媽來看你,我也好想叫聲娘……」20年前,重慶開州的廖良開和吉林的劉繼強入伍後,一起被分配到了葫蘆島海軍某部,廖良開在勤務連當文書,劉繼強在艦上干操舵兵。劉繼強因救落水群眾英勇犧牲,廖良開主動認下劉繼強的父母為「爹媽」,替劉繼強盡孝二十多年。這樣的事例還有不少,特別是參加越戰的那些戰友中更多。

戰友情是在汗與淚的忍耐中凝結而成的。在部隊里,戰友的目標是一致的,一個班的任務,就是班裡每個士兵共同的任務,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快速高質量地完成。都說部隊最能鍛煉人的韌性和意志,其實,一方面是忍,另一方面也有委屈的淚水,特別是剛入伍的新兵,一些任務是流著淚完成的,但關鍵時刻總有戰友相助,汗水和淚水都化作了信心。「我喝過你壺中的水,你扛過我肩上的槍,最累的時候多虧了你手臂和肩膀。汗水在一起流啊,淚珠也曾一起淌……」當年在部隊挖排水溝、修路、砌圍牆等,任務是按基層單位分的,大夏天裡,汗水直鑽眼睛,精壯小夥子多的連隊,很快完成任務,衣服已經濕透,但仍然主動幫助力量薄弱的單位如期完成任務。

戰友情是在血與火的磨練中凝結而成的。我們經常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平時訓練流血犧牲也是時有發生的,有時候是因為人的過失,有時卻是因為戰友情誼,為了戰友,為了榮譽,自己受點傷似乎真的不算什麼。在搶險救災中,戰友們手挽手、肩並肩,在洪水中形成堤壩;在汶川大地震中,戰士們不是選擇逃生,而是與逃生群眾逆向而行;在的爆炸、火災現場,很多消防戰士也是逆火而行;……受傷流血都不算什麼,只要有戰友在一起,就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和敵人。

戰友情是在生與死的考驗中凝結而成的。最能體現戰友情的就是在生死關頭,誰不嚮往生活的美好?但作為軍人、作為戰友,有時卻不得不作為選擇。革命戰爭年代離我們太遙遠,只能通過影視作品或歷史書中看到,可就是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也會時不時發生這樣可歌可泣、令人頌揚的事。當年蘇寧參謀長在新兵投彈訓練時,新兵因為緊張,手一滑將手榴彈掉在背後,蘇寧立即衝上去推倒戰友,撿起手榴彈,在扔的一剎那,手榴彈爆炸了,蘇寧光榮犧牲,保全了戰友的生命。原廣州軍區某特戰旅連長劉珪和士兵傘繩纏繞在一起後,劉連長迅速割斷自己主傘繩,讓士兵安全開傘,把危險留給自己,幸運的是劉珪經過一段自由落體運動後,他的備用傘終於打開,劉珪得以生還。有了這種生死考驗,怎麼可能不交往一輩子?

幾年戰友,一世兄弟。戰友情很讓人不可理解,即使不是同部隊、以前也從未見過,甚至是忘年之交,只要通過戰友、網路等媒介,彼此認識了,就會一見如故,友情直至終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說 的精彩文章:

春聯的寫法和貼法,你知道嗎?

TAG: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