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情緒控制了你的生活

別讓情緒控制了你的生活

12

情緒

人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也在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總的來說,高興、快樂我們認為是一種積極情緒,而傷心、憤怒、懊惱、恐懼我們認為是消極情緒。

現代社會,尤其是在生活節奏飛快的大城市,存在著越來越多的人長期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如焦慮、抑鬱、憤怒等。我們每天看很多雞湯,想要吸取更多的營養來支撐自己的生活,然而卻感覺越來越無力,這是因為你忽略了——改變自己的狀態需要的是發自自身內部的力量。

那麼要怎樣擺脫消極的情緒呢?

1 建立關於情緒的幾個認知

我們不喜歡消極情緒,是因為消極情緒常會帶來不理性的影響,這種非理性的影響會造成更加消極的體會,惡性循環就此發生。一旦發現自己處於惡性循環之中,就要要辦法把其中的一環解開,否則循環會無休止得持續下去。解開情緒惡性循環,首先建立關於情緒的幾個認知:

(1)情緒不分好壞

我們經常的認知是:快樂開心是好情緒,悲傷哭泣是壞情緒。"哭、哭,哭什麼哭,我數一二三,馬上給我停下來」。大概多數人對這句話都不陌生吧。我們從小被教育不能表達自己的傷心、難過,我們會認為這些情緒是壞的,一旦我們將一個東西定義為「好」和「壞」,我們就會拿自己的對錯觀來對待它,刻意壓抑壞情緒,在沒有好情緒時就會產生焦慮。

然而,事實上,情緒只是反映了我們與外界之間聯繫的一種心理感受,體現了外界事物是否滿足了我們的內心需求,如,此次考試成績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80分的成績,差等生會歡呼雀躍,因為他的預期是60分,而優等生則會傷心失落,因為他的預期是90分。

所以,請記得,情緒無好壞之分。

(2)消極情緒也有積極意義

消極情緒的積極意義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有助於我們發現我們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 二是消極情緒激勵我們去尋找新的突破口去成長。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一段親密關係里,如果你長期處於焦慮狀態,那麼可能意味著你對這段關係的不滿意,意味著你內心的某種需求未被滿足;而想要擺脫這種情緒,就需要仔細去分析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個需求是可以從自己身上得到的還是要伴侶同你一直努力才能得到;如果你從自己身上就可以得到,那麼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這種需求需要伴侶和你一起努力,那麼向伴侶溝通和表達你的需求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在這個過程里,焦慮情緒是你的信號燈,促使你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點,更加促使你尋找突破口去改善現狀。

(3)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並不可恥

傳統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常常讓我們覺得表達自己的焦慮、脆弱、恐懼是件可恥的事情,於是我們都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感受,負面感受積聚到一定程度時便會爆發,以攻擊、貶低、拒絕等形式給身邊的人帶來無窮的傷害,在爆發完成後又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悔恨。

試想你是不是經常每天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卻感覺身心俱疲;你是不是在做事時常喜歡哀聲嘆氣;你是不是在講話的字裡行間會流露出自己對生活的消極態度;你是不是常給身邊的人帶來負能量,這種負能量不是靠你講話幽默就可以消除的;為什麼有些人講負能量的事情也可以讓人覺得很有意思,而你講正能量的事情也不能鼓舞人心呢?這也許是由於自身能量的匱乏,雖然每天沒有做什麼事情,每天睡眠時間充足,但是仍然聚焦不起能量來面對生活。這是因為你自身的能量都用在了與自己對抗,這種對抗也許你不自知,但是值得每個人深入的思考。

及時察覺自己的內心需求,及時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有充足的能量來處理身邊的事情。

2 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1)察覺自己的情緒

察覺自己的情緒是重要的第一步。焦慮的時候你能不能感受到自己在焦慮,憤怒的時候你是否知道自己在憤怒,就像你如果根本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怎麼會開始改變呢。

(2)感受情緒來臨時的身體反應

情緒來臨時常常伴隨著身體的反應,呼吸急促、肌肉緊張、心跳加速,這種情況下,靜靜地感受自己身體的反應,讓情緒慢慢流淌過身體,自我漸漸安靜下來。

(3)接納自己的情緒

告訴自己,在遇到這種事情時,當然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和反應,原諒自己接納它。

(4)挖掘深層次原因,找到自己未被滿足的需要

思考自己產生情緒的深層次原因,是因為恐懼、擔憂、還是因為能力低,邊想邊仔細察覺自己的感覺,如果有一種突然放鬆的感覺,那麼這時你想到的東西就有可能是你深層次內心的需求。

(5)制定行動計劃

最後一步,就是針對你內心的需求制定行動計划了,別忘記兩個字:執行!!沒有執行,會長期處於情緒當中。

3. 如何擺脫長期消極情緒

(1)進行自我察覺,有意識得調整自己消極的認知模式

我們僵化的不合理信念是導致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三個特徵:

a. 絕對化要求,認為事情一定會發生或者一定不會發生,如我一定要得到什麼,我應該成為什麼樣,這種「一定」和「必須」成為禁錮你的枷鎖,容易讓人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b. 過分概括,以片概全,以一概十,如以自己的一次事情的失敗結果來評價自己的價值,導致自卑和抑鬱心理的發生,又如以別人的一個差錯便覺得他很壞。

c. 糟糕至極,認為某件事情如果發生了,那就是場災難,會導致恥辱、自責、焦慮、悲觀等惡性循環中不可自拔,忘記了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定義為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情。

(2)保持良好的身體,運動鍛煉,保證睡眠

身體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忠實的夥伴,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很容易保持一致,身體好的時候看待問題容易保持樂觀,身體不好的時候,自身能量就很弱。善待自己的身體是善待自己的開始。

如果我只是說早睡早起、堅持跑步,那你可能會說你也知道這個道理啊,可是就是做不到啊。我教你一個我的循環理論,早睡和早起是一個循環,鍛煉這個行動和身體狀態是一個循環,你做不到是因為以前的循環是惡性的,當你覺察到這個循環開始朝著越來越惡化的方向發展,不要寄希望於哪一天你突然就改變了,一下變好了,而是要從當下把這個循環切斷,切斷要從最容易做到一環開始。這裡的最容易不是只輕鬆可以做到,而是比較容易受到自己的控制,比較容易量化,比如早睡和早起,早點上床很輕鬆可以做到,但是你可能很難入睡,因為生物鐘已經形成;在這裡面早起就是個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可以量化到一個時間點,然後強迫起床,早起了之後必然今天睡眠不夠,所以晚上就會在更早的時間發困,這樣慢慢形成良性循環;再比如想要得到好的身體狀態,這個其實不受你的控制,和飲食、器官條件等多個方面有關的,所以比較容易做到的就是鍛煉,開始是強迫性的,但是慢慢你會發現,不鍛煉已經渾身不舒服了。

(3)建立和維護好和諧且有支持性的人際關係,對不良的人際關係說「不」

人際關係是保衛我們的第二道屏障,家庭和睦、朋友多,遇到困難都會有底氣,會感覺時刻有種精神支持。如果你只是因為自己有情緒,而肆意去傷害周圍的人,周圍的人就會不再支持你,這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維護好的人際關係,從善待周圍人開始;善待周圍的人,從關心開始;關心周圍人,從發現他們的需求開始。你善待別人,別人就會善待你,這也是個循環,同樣適用於上面提到的理論。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從最簡單的邀請朋友到家裡做客做起吧。

此外,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些不良的人際關係,這些關係會成為你生活中的黑洞,不斷吸取你自身的能量。這些黑洞包括:不斷想要從你這裡得到,卻永遠不付出的人;和你的人生觀完全不一致,還不斷攻擊你的人;還有自身有著很強負能量的人。我們不是聖人,在構建起成熟的自己之前,負擔不了別人成長的責任。遇到生活中的「黑洞」,堅決說no,就一個行為,表明態度——遠離!

(4)積极參与到具有建設性的活動中

人生活在社會中,社會中必然存在很多的活動。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的朋友必然覺得參與活動是沒有意義的,然而,有沒有想過,人本來就是一種動物,我們通過一種想像的共同體才構成了不同的社會,人生本沒有意義,我們賦予了它之後它便有了意義。多參與有建設性的活動,你便開始融入整個社會和集體,人生才可能越來越寬廣。

那麼什麼是有建設的活動,我的觀點有幾個:一是活動是積極向上的,或是幫助他人,或是成長自己,或是學到知識,或是學會技能,或是認識朋友(非酒肉朋友);二是活動領導人具有個人魅力,或是在自己的領域有很高的地位,或是在一件事情上堅持不懈,或是有著很強的領導力,人容易把人當然目標來發展自己,找一個自己的偶像目標未嘗不是一件壞事;三是參與人具有積極性,具有積極性的參與人,你會不自覺得融入其中,會認知更多不同的人,知道不同的故事,才會知道社會原來這麼大。

(5)接納自己,影響自身認知的正向發展

迴避事情和情緒問題也是個惡性循環,迴避事情只會帶來片刻內心的輕鬆,卻會埋下「自己又無能了一次」的自卑的種子,種子漸漸發芽會促使你迴避更多的事情。在生活中不斷引導自己的認知朝正向發展才是根本的解決途徑,具體的做法指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成功體驗,創造更強的自我評價,不斷發現自己的高光時刻,打造全新的自己。

(6)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不諱疾忌醫

最後一點,也是一個認知,如果你的情緒問題已經嚴重到不能進行自我調節的程度,不要諱疾忌醫,尋找專業的幫助。現在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所以,相信專業的力量。我知道這一點在社會上很多人還是不能體會和接受,但是,先把這個種子埋下,靜待它能否生根發芽。

說了這麼多,我相信你看了之後並不會馬上解決你的情緒問題,因為只是看一看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行動!找到適合你自己的能將你每天行為認知內化的一個方法,比如寫出來、比如畫出來、比如做思維導圖、比如做手賬等等,靜待時日,再回頭看看,你是不是已經改變了很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子瞎白話 的精彩文章:

TAG:桃子瞎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