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捧著骨灰盒回國:戰後甚至專門組織「搜骨團」來中國?

日軍捧著骨灰盒回國:戰後甚至專門組織「搜骨團」來中國?

原標題:日軍捧著骨灰盒回國:戰後甚至專門組織「搜骨團」來中國?



如今供奉他們的又是誰呢?

許多抗戰老兵的回憶錄中都提到過有趣的一點:其實日本兵的屍體並不太好獲得。確實,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對於收斂陣亡者的遺體十分執著。在日軍傳統中,戰場上棄屍是十分丟面子的行為,會嚴重影響部隊士氣!



▲在太平洋戰場日軍經常棄屍遍野


因為在海島上他們往往沒有撤退的餘地…

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資料,在滇西戰場上,侵華日軍共戰死14052人。但除了在松山、騰衝兩地因「全員玉碎」而無法收屍,在其他各地的戰鬥都屬被擊潰後還是收斂帶走了部分屍骨。


據騰衝縣政府民政科長、國民黨騰衝縣黨部書記長李嘉祜1944年4月20日呈報《騰衝敵情報告書》載:「……(日軍)凡有傷亡,必嚴密警戒不令人見,焚燒掃除後方才解除警戒」。



如果說帶骨灰的行為是對死者的敬畏,那麼日本人對於生者卻表現的毫無憐憫:「……每有傷亡,必將死屍搶運後焚化,決不留一具屍首與人看見。輕傷者抬回醫治,重傷者雖其人尚能言動,要求抬回醫治,皆不聽,每以大刀砍為兩段,以馬馱之而回」。


通常情況下,日軍對陣亡者的處理遵循著一套完整的制度:在戰場上及時將陣亡者屍體燒製成遺骨,裝在骨灰盒裡攜行;待戰事告一段落後,由各級指揮官親自主持,舉行大型慰靈式祭奠,而後擇機運回日本安葬,靈位入祀靖國神社。



若遭遇慘敗戰事,難以及時處理完整的屍體,就採取軍官割一條臂或一隻手,士兵割一隻手或一個手指,以專用的「化學燃燒毯」或乾脆架上柴火燒製成遺骨。到中國軍隊反攻時,節節敗退的日軍脖子上仍挎著白布包裹的骨灰盒同行。除非遭到慘敗不容及時處置的情況,絕不拋屍棄骨。



1975年,第一次「收骨團」踏上了赴緬旅程,成員由141人組成。其中,厚生省職員10名,老兵90名,陣亡者遺族25名,還有志願者組成的「日本青年遺骨收集團」成員15名。此次,共收集遺骨10717柱。


「雲南地區慰靈團」自1980年起至1990年代,至少4次來到雲南,曾改換名義為「日中友好懇談會」,企圖從民間收集日軍遺骨。



1988年7月,日本「全緬戰聯協」常務理事甲谷秀太郎一行4人沿滇緬公路到達滇西,在龍陵、騰衝、芒市、畹町等地戰場遺址進行謝罪懺悔。參加活動的老兵們當時已六七十歲,他們也做了一些促進中日友好的事,但這些都掩蓋不了他們三番五次來雲南的真正目的。


當年戰事結束後,當地群眾擔心污染空氣和水源而收斂日軍屍體,屬於草草掩埋。1988年,僅在松山挖掘出了其中一部分骨骸,裝在本地燒制的三十幾個陶罐里。


-作者簡介-


快哉風,軍武特約作者,作家,學者。探究真實歷史,關注中日關係,寫有態度有趣的文字。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前沿 的精彩文章:

蘇聯在二戰中死了2700萬人,卻能迅速恢復人口,全靠此項政策!
槍械庫:火力相冊-靶場秀·讓子彈飛一會

TAG:軍事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