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少年兒童體適能理論概括

青少年兒童體適能理論概括

一、體適能溯源

體適能概念 , 是體育理論研究的範疇 , 近年來 , 隨著全世界對體適能領域的關注 , 其研究熱度不斷提升 , 普通民眾對體適能的關注度逐漸上升 。 起初 , 關於體適能的研究只局限於小眾群體 , 很多研究工作是為了提升競技成績而開展的。隨著大眾健身運動在全球範圍的普及 , 體適能概念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更多的學者開始針對體適能概念展開不同維度的研究 , 體適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遷 。其衍生出來的各個類別的研究 , 也正在逐漸充實著體適能理論體系 。

1 、體適能概念的提出

體適能概念的產生源於1879年美國學者 Dudley Sargent 博士 ,雖然他沒有明確提出體適能的概念 , 但其理論基礎已經非常接近現代體適能概念和理論範疇。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學家 , Dudley Sargent博士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領域做了很多研究 , 為了實現提升身體素質的目標 , Dudley Sargent博士嘗試製定出針對每一個學生不同的運動處方 , 希望藉此來提升學生的心肺器官功能 , 並起到改善身體各器官能效的作用 。 由此激發了他進一步開展該領域實驗研究的積極性 。

Dudley Sargent 博士最大的貢獻並非在於他的研究成果本身 ,因為過於早期 , 其研究思想也很難系統化 。 但他的研究成果引發了很多學者的注意 , 進而引起 了關於體適能研究的浪潮 , 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他們的觀點、逐漸形成了關於體適能概念、體適能測量指標等的討論,為該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體適能研究的爆發

美國關於體適能的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集中進發的局面,最核心的原因是早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美國政府部分的認可,相關的支持資金不斷增加、使得更多的研究力量投入到體適能研究領域。各種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科學研究學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研究機構獲得了更為豐厚的美國政府資金支持,因而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是現代體適能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基礎。

美國健康、體育與休閑協會在克勞斯·朽伯評價量表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出了在全國範圍適用和實施的青少年體適能測試國家標準,開啟了青少年兒童體適能研究的大門。1955年、美國政府召開相關會議,成立了"青少年體適能總統委員會。來加強青少年體適能方面的工作,美國從國家層面展現了對青少年兒童體適能領域的關注,並投入了一系列的經費到青少年兒童休適能研究領域。之後,該機構在歷屆政府的主導下,依次更名為"體適能總統委員會」和「體適能與競技體育總統委員會」。

美國學校體育課程也以體適能相關理論為導向,在學科體系和內容設置上進行了多方面的優化,將青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納入體育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發展個性,樹立終身體育思想。

可以說美國在是將青少年兒童體適能與基礎教育體系結合的最好的國家,其影響十分深遠,也是的美國在該領域收穫頗豐,美國青少年兒童整體身體素質的提升,與這些研究成果的時間具有很大的關係。

3、青少年兒童體適能研究的興起

20世紀8o年代,美國學校體育與運動生理學研究組織對體適能測試指標和項目進行了持續不斷的論證、修改和完善,從早期單一的腰部區域肌肉測試、逐漸發展到以身體素質和竟技能力為主的速度、力量、靈敏、耐力等項目,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青少年兒童體適能訓練體系、至今該體系部得以運用。

學者們提出了一些簡單的理論框架供青少年兒童體適能實踐者學習和使用,例如一些指標或者訓練方法等。但是美國人的探索精神發揮了作用,新的疑問接踵而來,部分專家和學者認為體適能選取偏向青少年競技能力的測試項目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這些測驗的內容和項目的選擇是否能代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準確反映了育少年健康體適能,受到了廣泛的質疑。例如將立定跳遠和50米衝刺跑等項目作為青少年體適能測試的主要指標之一,其所反映出來的健康體適能指標效度並不高。正是這些質疑的聲音,促使了各種不同維度的研究得以開展,哪怕是從一個極其微不足道的角度對青少年兒童體適能領域的探討,都會間接促進美國青少年兒童體適能研究的不斷發展。

4.體適能健康結構框架的

體適能的研究經歷了一定的發展周期之後、學者們逐漸意識到競技體適能,只是體適能的一個很小的方面,維持健康的生活狀態才是更為廣義和意義重大的內容,由此健康體適能概念得以提出。依據全美健康、體育、娛樂與舞蹈聯盟(American Alliutce、OfHeaM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簡 稱 AAHpERD)組織有關學者所提出和擬定的體適能健康計劃,將體適能結構體系框定為文化適能(Culture fimess)、精神適能(Spirit {itneae)、情緒適能(Eolional fitn686)、社會適能(Social fi山tss)和身體適能(Physical fitne呂s)等五個方面,並認為在人類社會中,這些體適能因素是人作為社會個體生存和獲得良好發展的主要因素,並認為體適能是所有要素中最為重要的要件,其他適能均與身體道能量度相關,足見其對身體和健康的重視程度。

至此,完整的體適能健康理論概架已經形成、之後學者們針對不問的方面展開了不同的研究,促進了體適能學科的發展。我們今天針對青少年兒童體適能領域的研究,也是對健康體適能理論框架的一個完儲過程。

二、體適能概念解析

體適能內涵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身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但二者並不是完全等同的。在AAHPERD提出體適能健康結構框架之前,學者們和體適能參與者們習慣性地將身體適能(Physical fi-ness)等同於健康體適能(Healthy fitness),導致對體適能概念理解和把握有失偏頗,將體適能指標身體素質化,以至於對體適能的內涵和外延爭論至今依然存在較多分歧,部分學者基至將身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和體適能(Fitness)簡單的等同起來,認為身體適能就是體適能的全部內涵,這無疑是非常片面的觀念。

1.身體適能

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體適能的起源,是對身體運動能力的研究。改善運動表現是當時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身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無疑是體適能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適能不考慮心理層面、情感層面、社會文化層面的影響,單純的從生理角度來研究分析體適能的價值和訓練方法。

基於此,美國總統體適能與運動委員會給出的體適能XEX刀能夠以旺盛的精力執行每天的事務而沒有過度的疲勞;能夠以充足的活力去享受閑暇時間的各種休閑,並能適應各種突發情況。我們理解的。沒有過度疲勞。、。精力旺盛"和。有足夠的活力去享受生活和閑暇"等概念,描述的都是身體適能部分的內容。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不但具有身體適能領域的要求,對心理層面、社會文化方面,也都有要求。

2.心理適能

一般而言,與生理層面上的身體適能對應的,就是心理層面上的心理體適能.心理體適能是指為了滿足獨立生活與適應社會而應具備的心理適應能力。當內外部狀態發生變化時,通過自我心理和神經調節,積極地做出相關的生理與心理反應的能力。比如一生病難受就覺得天塌了,活不了了;一遇挫折就悲觀自憐,而一遇到好事就心花怒放,忘乎所以。這樣的極喜極悲狀態顯然需要通過一定的心理體適能訓練來改善。面同時,心理體適能最難的就是如何評價人的心理狀態,並有針對性地去調節與改善。所有的心理體適能訓練教程都只能給予原則性的指導,具體的方法都是因人而已。需要針對個人,給出具體的訓練方案。

3、健康體適能

健康體適能(Healthy fitness)強調體適能活動的目的是健康的身體狀態,身體適能強調人們通過各種體適能訓練,在正常的生活狀態下,人們感到健康舒適,不但不感到過於疲倦,還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生活中更為美好的興趣愛好,以及在面臨突發情況下,具備輕鬆自如的處理能力。

一般人參加訓練的目標都是針對身體適能。普通人能關注到的也只是身體適能,而與健康體適能相關的心理適能和文化適能往往被忽視。普通人覺得自己沒病沒痛就是健康了。但根據體適能的標準,沒有關注心理成長,沒有關注文化衝突的發展,往往都差了一點。

從身體活動層面來看,體適能也需要具體的物理媒介來展示,需要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韌性等身體活動的能力。這些能力越強,只能說明其競技體適能的狀態越好,但並不能說明其體適能就完全沒問題。從狹義上講,身體適能就可以代表體適能。而從廣義上來看,體適能更是一個更為宏觀的認知、培訓與評價體系。

4.競技體適能

競技體適能是身體適能的升級版,也是身體體適能的發展源頭,正是因為對競技能力提升的要求,才產生了體適能,競技體適能更注重身體能力的發展,注重競技技能層面的發展。這樣的訓練內容已經不怎麼適用於一·般的民眾,失去了普適性的價值。同時,競技體適能的一些訓練力法,不但不使用與體適能訓練,甚至更有時候還會帶來照著的負面效果,存在產生運動損傷的隱患。競技體適能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大多數參與訓練的個體都是專業的運動員,將某一運動項目作為自身的事業。

三、體適能測試指標

(一)適能測試的標準

體適能測試是體適能活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確定測試標準,是學者們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採納了很多學者和學會的學術意見,美國體適能與競技體育總統委員會設立了三個關於體適能測試的標準,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同。這些標準是健身教練們或健身學術界學者們設定測試指標的依據。

1、測試範圍的廣度必須足夠

健康體適能指標的測試範圍應能夠準確反映出從嚴重的機能不良到最好的機能狀態。我們設定測試標準,其覆蓋的範圍應該足夠寬,將嚴重的機能不足納入為最左端指標,將最好的機能狀態納人為最右端指標。測試範圍的廣泛性,使得測試指標的設定實用性更強,更具有科學性。

2、測試指標必須具有可改善性

可改善性指的是所設定的健康體適能測試個體指標和能力可以通過適當的身體活動加以改善。我們設定測試指標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體適能運動的發展,促使人們參加體適能活動以改善其身體機能,所以,所設定的指標必須具備"rif改神性。如果所設定的指標不具備可改善性,,其測定本身也就沒有實踐操作意義了。

3、測試指標必須有直觀性

側試指標所對應的相關分值以及分俄變化催夠準確地反映出個,體適能狀態以及身體功能上的變化。對於健身教練而言,不具備直觀性反倒不是很重要,畢竟對於專業的健身教練來說,對相關的數據具有一定的熟悉度和敏感性是基本的要求,但對於會員顧客而言,直觀性能夠大大提升他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的積極性。

(二)測試指標

依據上述三條標準,學者們最終得到了目前全球範圍內認可的測試指標,包括:心肺功能、身體成分、身體各部分(包括上肢下肢,部、·腰部)的骨骼肌力量和耐力等。

雖然有些學者提出了修正的指標,但基本大同小異,這些指標曾以在全美國範圍內的青少年兒童進行了推廣和建檔,學生所在的學校、社區、家庭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青少年兒童的運動才能、相關數據以及個人的運動特點,並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些都是其他國家應該學習的榜樣。

其測試指標的具體解析如下:

1、心肺能力指標

心肺能力,指的是人體利用氧氣的綜合能力,包括心肺等器官吸入,運輸、利用氧氣的能力,以及經由一定時間和一定強度的耐力運動,心肺器官在氧利用率方面所能得到的有效改善。心肺能力具有明顯的可訓練性特徵,數據顯示,經過系統的訓練,無論是成人還是青少年兒童,心肺能力都會得到顯著提升。

2、身體柔韌度指標

身體柔韌指標指的是人體各個關節和韌帶可以活動的最大範圍測定,並在此基礎上擬定柔韌度適合個體的運動方式,以靜態式拉伸為主要練習手段。青少年兒童的柔韌性水平顯著高於成人,也具備明顯的可訓練性特徵。

3、身體成分測定

主要關注人體內的脂肪含量以保持適合健康的體重,我們一般通過皮褶厚度測量腹部或者背部、大腿,來得到相關測試結果。優化身體成分也是很多體適能運動參與者所期望的最為直接的目標之一。

4、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是人維持基本生活的砬要素質之一。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任何高強度的動作都無法完成。肌肉力量是由於肌肉進行了一次收縮運動所展現出來的能量。通過檢測肌肉一次收縮釋放的能量來判斷人體的肌肉力量。人體肌肉群均衡發展,是保證身體各器官正常運轉的關鍵,是保證日常工作、享受生活、應付各種突發情況的基礎,體適能的發展離不開肌肉力量的提升。

5、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維持一種狀態的持久力,包括肌肉反覆收縮的狀態與維持固定用力狀態。肌肉耐力是評價人體保持足夠活力與精力進行持續性工作與生活的基礎,運動狀態保持的關健、是工作與生活中不產生過度疲勞的重要保障。

- THE END -

本文轉自網路,如涉侵權或表述有誤麻煩聯繫更正或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PF少兒體適能 的精彩文章:

運動影響孩子大腦發育,越動智商越高!

TAG:CPF少兒體適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