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紀鵬薊門論壇開講:新時代中國模式國資改革向何處去?

劉紀鵬薊門論壇開講:新時代中國模式國資改革向何處去?

和訊網消息 3月7日,薊門法治金融論壇2018年開年第一講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行,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教授首次擔任論壇主講嘉賓,縱論中國改革特別是新時代中國模式國資改革向何處去。

劉紀鵬首先表示,中國改革取得了舉世公認、不可否認的成功。「40年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00元人民幣,當時國家GDP不足4000億元,所以我們改革定目標,爭取到2000年翻兩番,當時就定的這個目標。再看今天,GDP已達到82.7萬億,人均GDP近9000美元」。

在他看來,改革的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目標的確立,第二是正確的方法和實現路徑。

在劉紀鵬看來,改革成功不僅在於市場化方向確立,關鍵在改革方法論。總結中國改革方法論的四個內涵,首先是漸變穩定,摸著石頭過河;其次是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正確改革順序。

「中國先改運行機制,改價格,價格先改生活資料價格,之前全部是票,全是固定的,我們改革就先從這裡改。然後改到生產資料市場,比如說鋁、鋼,然後改到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再有一個微觀載體,這個怎麼改?企業,我們先放權讓利,擴大經營權,經營權放到極限就是承包,再不行就是租賃,最後才摸到了私有制,我們先搞一股獨大,搞股權分置,存量不變,增量募集,老樹發新枝,最後新芽的比例不斷的擴大,老樹退出歷史舞台。」劉紀鵬如是說,正確的改革順序至關重要,不管中國有沒有一個頂層設計,但是至少是摸著石頭過河,從保持穩定,避免風險,一步一步這麼走過來的。

另外,中國改革尊重國情,不照辦照抄,批判借鑒國際經驗和規範。最後,中國內部主體主導改革。改革主體與客體相統一,內部主體主導改革是目前中國改革階段性成功的特徵之一。

劉紀鵬進而表示,中國模式的重要經濟特徵就是把黨的領導、國有資本和市場經濟三者有機、完美地結合,所以黨領導國有資本運行於市場環境之中將成為中國模式最重要的特徵。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高層釋放的信號顯示,中國將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開放舉措,有一些細節可能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而今年的兩會議程亮點頻頻,其中之一就是國務院將推出機構改革方案。

其中,國資改革備受矚目。截至2017年底,全國國資監管系統企業11萬家,資產規模達到驚人的146萬億元,上繳稅費總額約佔全國稅收收入的1/3,增加值貢獻約佔全國GDP的1/7。

那麼新時代中國模式國資改革向何處去,誰來運營和監管國有資本,對此,劉紀鵬表示,從目前來看,只能是各級政府部門或非政府序列的特設機構。在研究中國模式中除了研究宏觀運行機制,還要構造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微觀運行載體,而這個載體非現代化股份公司莫屬,股份制的主體是資本,國有資本代表全國人民又可與市場經濟有效結合。

「所有制改革既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揭幕,二者結合點就是市場經濟下的政府機構改革中國資體制改革。」

作為國資改革的見證人和參與者之一,劉紀鵬建議,有強大營利性國資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要區分市場和政府邊界,財政部管公益國企,國資委管營利國資,強調營利性國企與其他主體在市場競爭中的平等地位;明確營利性國企是一般市場經濟主體的屬性,擺脫政府代理機構的質疑,減少國際糾紛和訴訟。

同時,他表示,國資委應成為營利性國資的統一監管者,履行對各大行業,包括金融類、產業類、教育、文化、衛生等國有資本的統籌監管。

另外,他認為,國資委與國資委系統分開,構建三層次體系(見下圖)。

劉紀鵬製圖

第四是打造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構造國資管理中間層。即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在國資委和實體企業之間組建的國有獨資、專門從事國有資本經營的特殊形態的法人。特點包括純粹控股方式,不參與具體經營;但追求營利,可由國有獨資企業(集團公司)改造而來,也可新設。上交利潤進入「蓄水池」,不進國資管理部門,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而「蓄水池」資金的使用要遵從國資管理部門的統一安排,推動國資整體布局的優化。

同時要處理好國資委管資本,組織部管人事的關係,把黨的安排寓於國際規範的公司法和公司治理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股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上交所:將持續跟蹤股票質押新規實施後市場運行情況
恆逸石化:關於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公告

TAG:華股財經 |